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衬套内骨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模芯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顶部的上模板,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下模板,所述模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中心位置相互配合的上模活动模芯和下模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板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膜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活动模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模活动模芯的底面设置有碟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衬套内骨架注塑模具的模芯下方设置碟簧,调节模芯与衬套内骨架之间的微小偏差,保证衬套内骨架与模具之间紧密接触,避免车套内骨架注塑过程中出现飞边等现象;该模具的上下模和模芯均为淬火后的ASSAB88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抗混合、抗磨损性等。
A kind of injection mold for inner framework of Bu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内骨架注塑用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衬套内骨架注塑用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衬套类产品广泛应用与汽车减振件领域,衬套内骨架注塑加工时存在精度问题,会导致注塑高度公差存在0.2mm及以上误差,且衬套内骨架注塑模具两端封胶容易磨损,以及设备自身压力和单耗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衬套骨架内孔及骨架端面钻胶,导致后道需要大量的人工清理飞边。随着衬套生产量的不断增多,产品飞边致使后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事飞边清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效率。而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原模具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现在增长的业务需求,模具结构不适应现在大批量产品需求。因此,开发一种设备简单易行、减少或避免出现飞边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衬套内骨架注塑模具加工精度的装置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衬套内骨架注塑用模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衬套内骨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模芯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顶部的上模板,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下模板,所述模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中心位置相互配合的上模活动模芯和下模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板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膜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活动模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模活动模芯的底面设置有碟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碟簧结构自动调节模具与模芯之间存在的微小偏差,避免模具注塑加工过程中出现飞边等现象,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活动模芯和下模活动模芯均为高温淬火后的ASSAB88合金工具钢,所述合金工具钢的硬度大于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模具具有一定的抗混合性和抗磨损性,保证模具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对衬套内骨架进行加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模活动模芯的底部设置有模芯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模芯的固定,便于模具的注塑加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碟簧的压缩最大长度为0.4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自动调节模具与衬套内骨架之间的微小偏差,防止加工过程中出现飞边等现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衬套内骨架注塑模具的模芯下方设置碟簧,调节模芯与衬套内骨架之间的微小偏差,保证衬套内骨架与模具之间紧密接触,避免车套内骨架注塑过程中出现飞边等现象;此外,该模具的上下模和模芯均为淬火后的ASSAB88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抗混合、抗磨损性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非工作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P部位的放大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衬套内骨架;11、上模活动模芯;21、下模活动模芯;22、模芯限位块;23、碟簧;31、注塑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衬套内骨架3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模芯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顶部的上模板1,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下模板2,所述模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中心位置相互配合的上模活动模芯11和下模活动模芯21,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活动模芯11和下模活动模芯21均为高温淬火后的ASSAB88合金工具钢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混合、磨粒磨损性和抗崩角性,所述淬火后的ASSAB88合金工具钢材料的硬度大于55,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连接所述上模活动模芯11,所述上模活动模芯11与外部传动机构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模活动模芯11上下运动。所述下模板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膜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的底部设置有模芯限位块22,所述模芯限位块22用于支撑和限制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的位置,使下模活动模芯21在此范围内活动,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与传动机构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模活动模芯21运动;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的底面与所述模芯限位块22上表面空隙之间设置有碟簧23,所述碟簧23用于调节模芯组件与衬套内骨架3之间存在的微小误差d,所述碟簧23的压缩最大长度为0.4mm。一种衬套内骨架3注塑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衬套内骨架3的固定调节模具的上模活动模芯11和下模活动模芯21,将衬套内骨架3放置在模芯位置,使衬套内骨架3的的内套管与上下模芯紧贴,调节上下模芯以固定;步骤S2:减小模芯与衬套内骨架3之间的偏差d通过碟簧23形变调节模芯与衬套内骨架3之间的微小偏差,使衬套与模芯之间紧密接触;步骤S3:衬套内骨架3之间注塑通过导管向衬套内骨架3的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注塑腔31内注射橡胶,从而完成衬套内骨架3的注塑。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内骨架(3)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顶部的上模板(1),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下模板(2),所述模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中心位置相互配合的上模活动模芯(11)和下模活动模芯(21);/n所述下模板(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膜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的底面设置有碟簧(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内骨架(3)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顶部的上模板(1),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底部的下模板(2),所述模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中心位置相互配合的上模活动模芯(11)和下模活动模芯(21);
所述下模板(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膜活动模芯,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模活动模芯(21)的底面设置有碟簧(23)。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基,
申请(专利权)人: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