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俊尧专利>正文

炉头座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09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炉头座内装设阻塞块,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该盘座的中央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该炉头座为一直立内空通管,于通管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且于通管底部切设缺口,供阻塞块锁固螺结;该阻塞块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的插座,该阻塞块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连设进气管连设于弧圆面上。具有结构简单和绝佳的混合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灶具,特指一种炉头座构造。目前常用的炉头座如图6和图7所示,在炉头座A的中央成型直立的导气管A1,在导气管A1的中央一体成型中空导管A2,在炉头座A的底端一体成型两并列的水平通孔A3和A4,其中水平通孔A3与直立导气管A1相通,另一水平通孔A4与中空导管A2相通,两水平通孔A3和A4的内部分别插设混合管组(图中未示),在直立导气管A1的上端出口套设内环铜盖,在中空导管A2上端出口套设外环铜盖,藉其形成内、外环火焰。其主要缺陷在于1、在两平面通孔A3和A4内必须另外插设混合管组,才能使空气与天然气混合均匀送入炉头座A内进行燃烧,其构造复杂制造成本较高。2、由于两水平通孔A3和A4与炉头座A为一体成型构造,其与直立导气管A1及中空导管A2的通道处常形成毛边,因清除毛边不容易,残存的毛边对燃气的输入形成扰流,造成燃气的输出不稳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头座构造,在炉头座的缺口装设阻塞块,在炉头座的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结构简单、成型容易及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炉头座内装设阻塞块,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该盘座的中央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该炉头座为一直立内空通管,于通管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且于通管底部切设缺口,供阻塞块锁固螺结;该阻塞块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的插座,该阻塞块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连设于弧圆面上。该入气管的入口管径系由小渐大;入气管可为一短管,再接设一个混合管;该通管的缺口位于该通道底部的端角或底端;该通管内底面的阻塞块弧圆面上的凹孔穿设贯通而与进气管相通,并令盘座外套于通管外缘,该盘座的凸垣伸抵于插座的凹孔内缘,形成一内空的通道,且配合一周缘设具出气孔的炉心套设于盘座顶部的贯孔的孔缘,伸露于盘座端面。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1、由于阻塞块与炉头座系属二分离的元件,阻塞块可单独取出去除毛边,不仅成型容易,亦可有效降低气体因毛边而形成扰流的情形,克服燃气输出不稳定的缺陷。2、由于可直接成型口径由小渐大的混合管,可令气体均匀混合,无需另外组设混合管,即可达到绝佳的混合效果。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6为常用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常用构造的剖视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炉头座1内装设阻塞块2,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31的盘座3,该盘座3的中央设有贯通孔32,贯通孔32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33,该炉头座1为一直立内空通管11,于通管11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12,该入气管12成型为一口径由小渐大的混合管体,可令气体进入通管11之前于入气管12内先行混合,且于通管11底部切设缺口13,供阻塞块2锁固螺结;该阻塞块2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21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221的插座22,该阻塞块2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23连设于弧圆面21上。组设时,令阻塞块2相对炉头座1底部端角的缺口13固置,令凸伸于阻塞块2弧圆面21上的插座22伸露于通管11内中央,并令设具出气孔31的盘座3设置于炉头座1顶部,该盘座3的凸垣33伸抵于阻塞块2的插座22凹孔221内缘,形成另外的通道。使用时,气体由入气管12流进通管11内部,该入气管12的入口管径系由小渐大,令气体可藉由入气管12管径的变化,而令内部的气体得以加速混合流进通道11内,由炉头座1顶端的盘座3出气孔31释出燃烧,形成外环火苗。参阅图3,欲同时使用内、外环火苗加强火力时,该通管11内底面的阻塞块2弧圆面21上的凹孔221穿设贯通而与进气管23相通,并令盘座3外套于通管11外缘,该盘座3的凸垣33伸抵于插座22的凹孔221内缘,形成一内空的通道,且配合一周缘设具出气孔41的炉心4套设于盘座3顶部的贯孔32的孔缘,伸露于盘座3端面,气体可分别由盘座3与炉心4的出气孔31和41释出燃烧,形成内、外环火苗,以利于适用需较大火力的场所。实施例2参阅图4,在通道11的底端开设缺口13,并使阻塞块2置于缺口13内,使阻塞块2的插座22容置于通管11内,具有相同的功效。实施例3参阅图5,本技术的通道11周缘的入气管12可为一短管,再接设一个混合管(图中未示),使燃烧气先经混合管混合均匀后,再进入气管12送入通管11,达到混合更均匀的效果,因混合管为现有技术,故不详述。权利要求1.一种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炉头座内装设阻塞块,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该盘座的中央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该炉头座为一直立内空通管,于通管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且于通管底部切设缺口,供阻塞块锁固螺结;该阻塞块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的插座,该阻塞块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连设于弧圆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入气管的入口管径系由小渐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入气管可为一短管,再接设一个混合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通管的缺口位于该通道底部的端角或底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通管内底面的阻塞块弧圆面上的凹孔穿设贯通而与进气管相通,并令盘座外套于通管外缘,该盘座的凸垣伸抵于插座的凹孔内缘,形成一内空的通道,且配合一周缘设具出气孔的炉心套设于盘座顶部的贯孔的孔缘,伸露于盘座端面。专利摘要一种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炉头座内装设阻塞块,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该盘座的中央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该炉头座为一直立内空通管,于通管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且于通管底部切设缺口,供阻塞块锁固螺结;该阻塞块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的插座,该阻塞块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连设于弧圆面上。具有结构简单和绝佳的混合效果。文档编号F24C3/08GK2402934SQ9924398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廖俊尧 申请人:廖俊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头座构造,其特征在于:炉头座内装设阻塞块,顶部设置具有出气孔的盘座,该盘座的中央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孔缘轴向形成圆形凸垣,该炉头座为一直立内空通管,于通管周缘径向延伸入气管,且于通管底部切设缺口,供阻塞块锁固螺结;该阻塞块为倾斜块体,该块体的弧圆面正中央凸设内具未贯通凹孔的插座,该阻塞块外端径向凸设进气管连设于弧圆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尧
申请(专利权)人:廖俊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