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的屏蔽膜及连接线缆和连接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的屏蔽膜。
技术介绍
在具有信号传输线和/或电源传输的线缆生产行业,为了减小阻抗、衰减、防止信号的干扰及信号内部传输时的损耗,通常会对线材添加屏蔽层进行屏蔽处理。在专利号为CN106952678B的专利中,已经申请了一种屏蔽膜,包括:第一金属层、导电层及保护膜;其中,第一金属层覆盖在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保护膜设置于导电层上,用于对导电层进行保护。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结构能对线缆间的电磁干扰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但最外层的保护膜对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只能起到微弱的隔离作用,从而导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对线缆内部的信号或电源传输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对于信号高速传输的5G时代,如何减弱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的屏蔽膜及连接线缆和连接器的方法,用于吸收及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金属层,覆盖在线缆导体的外被上,以用于作为介质屏蔽线缆导体内的电磁干扰;/n载体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吸波层之间,以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吸波层进行隔离;/n吸波层,设置于所述载体层上,用于作为介质吸收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层,覆盖在线缆导体的外被上,以用于作为介质屏蔽线缆导体内的电磁干扰;
载体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吸波层之间,以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吸波层进行隔离;
吸波层,设置于所述载体层上,用于作为介质吸收屏蔽环境中的电磁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膜还包括:
胶水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和载体层之间,以用于将所述金属层和所述载体层相结合,所述胶水层的厚度为2um至1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由金、银、铜、镍及铝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薄膜,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um至1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为混合型树脂,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3um至5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由金、银、铜、铁、锰、铝、锌、镍、碳、钴中的至少一种,与石墨烯及混合型树脂相融合而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在所述吸波层中的比率为0.5%至60%,所述石墨烯在所述吸波层中的比率为1%至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的厚度为3um至200um。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纬,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