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14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各种具备吸收不同干扰频段的金属粉末与酯类材料,依据不同材料比率进行混合,使其可借由溶剂形成液态状材料,液态状材料可以涂布、吸附、喷涂、挤压等方式吸附在需要保护的物品上面,进而提高了屏蔽率和保护率,同时还可有效吸收不同频段的电磁干扰与困扰缆线讯号传输时的噪声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波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吸波材料是指可吸收、衰减空间入射的电磁波能量,并减少或消除反射的电磁波的一类功能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和损耗介质复合而成。通过小的极性分子,吸收消耗掉微博的能量。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大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电磁波在材料里感应产生电流,电流在材料内部传输受阻而转化为内能。电导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越大(电场引起的电流和磁场引起的涡流)有利于电磁能转变为热能。
[0003]目前吸波材料多是利用金属或、导电粒子与非金属的特性对于电磁干扰波进行阻挡方式防止干扰。
[0004]但现有吸波材料需采用布类、泡棉类材料,将导电材料以电镀、挤压等方式附着在材料里面与表面,导致所采用的导电材料受限于生产制程无法广泛运用在多种物品上,造成屏蔽频段的范围与性能受限。
[0005]并且吸波材料为固态产品,需要在加上胶带帮助附着在需要保护的物品上面,由于是固态产品,造成形状受限,无法完善保护需要保护的物品,造成屏蔽性能不完善,降低屏蔽效能。
[0006]除附着在物品表面外,还可将吸波材料制作屏蔽罩进行保护,但屏蔽罩的材料一般为金属与非金属类固态材料,并且是单一材料,单一金属材料在屏蔽电磁干扰波时,因为受限于材料的单一,无法满足复杂的屏蔽环境要求,因此需要再加上各类屏蔽环,柔性屏蔽材料等进行补强。
[0007]在电线电缆的屏蔽需求上,现有技术是利用金属编织网,金属薄膜等材料包覆在电线电缆上面,但由于现有屏蔽材料的单一性、柔软性不佳造成电线电缆的屏蔽性能较差、生产效率差、线材本身的柔软性差等先天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态的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包括:
[0010][0011]优选的,所述金属铝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铝和/或氧化铝;
[0012]所述金属镁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镁;
[0013]所述碳粉选自导电碳黑和/或普通碳黑;
[0014]所述陶瓷材料选自碳化硅陶瓷材料、氮化硅陶瓷材料与二氧化硅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云母材料选自绢云母和/或导电云母粉;
[0016]所述聚氨酯类材料选自溶剂型多组份聚氨酯和/或水性聚氨酯树脂;
[0017]所述溶剂型多组份聚氨酯在25℃的粘度为100~6000mPa.s;
[0018]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在25℃的粘度为10~2000mPa.s;
[0019]所述聚酰亚胺类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胶黏剂和/或双马来酰亚胺胶黏剂;所述聚酰亚胺类材料在25℃的粘度为500~3000mPa.s;
[0020]所述丙烯酸类材料选自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和/或水性丙烯酸乳液;所述丙烯酸类材料在25℃的粘度为10~1200mPa.s;
[0021]所述环氧树脂类材料选自酚醛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与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优选的,所述银粉、铜粉、镍粉、铁粉、锰粉、碳粉、石墨材料、陶瓷材料与云母材料的粒径各自独立地小于75μm;
[0023]所述金属铝化合物与金属镁化合物的粒径各自独立地小于45μm。
[0024]优选的,包括:
[0025][0026]优选的,所述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频段为30MHz~20GHz。
[0027]优选的,包括:
[0028][0029][0030]优选的,所述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频段为30MHz~20GHz。优选的,包括:
[0031][0032]优选的,所述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频段为30MHz~40GHz。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将银粉、铜粉、镍粉、金属铝化合物、金属镁化合物、铁粉、锰粉、碳粉、石墨材料、陶瓷材料、云母材料、聚氨酯类材料、聚酰亚胺类材料、丙烯酸类材料与环氧树脂类材料混合,然后利用溶剂转换成液态材料;
[0035]将所述液态材料固化后,得到混合型吸波材料。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包括:银粉0.1~30重量份;铜粉0.5~60重量份;镍粉1~50重量份;金属铝化合物1~50重量份;金属镁化合物0.5~50重量份;铁粉0.5~30重量份;锰粉0.5~30重量份;碳粉0.5~30重量份;石墨材料0.01~20重量份;陶瓷材料0.1~30重量份;云母材料0.01~30重量份;聚氨酯类材料25~50重量份;聚酰亚胺类材料25~50重量份;丙烯酸类材料和/或环氧树脂类材料1~50重量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各种具备吸收不同干扰频段的金属粉末与酯类材料,依据不同材料比率进行混合,使其可借由溶剂形成液态状材料,液态状材料可以涂布、吸附、喷涂、挤压等方式吸附在需要保护的物品上面,进而提高了屏蔽率和保护率,同时还可有效吸收不同频段的电磁干扰与困扰缆线讯号传输时的噪声问题。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应用于屏蔽罩类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应用于电线电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004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004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004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004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得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的屏蔽效能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包括:
[0048][004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波材料为混合型吸波材料,包括多种金属材料。
[0050]其中,所述银粉的粒径优选小于75μm,更优选小于50μm,再优选小于30μm,再优选为1~20μm,最优选为3~15μm;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银粉的形状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优选为片状、树枝状与球状中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绝电磁干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丙烯酸类材料和/或环氧树脂类材料
ꢀꢀꢀꢀ
1~5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铝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铝和/或氧化铝;所述金属镁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镁;所述碳粉选自导电碳黑和/或普通碳黑;所述陶瓷材料选自碳化硅陶瓷材料、氮化硅陶瓷材料与二氧化硅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云母材料选自绢云母和/或导电云母粉;所述聚氨酯类材料选自溶剂型多组份聚氨酯和/或水性聚氨酯树脂;所述溶剂型多组份聚氨酯在25℃的粘度为100~6000mPa.s;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在25℃的粘度为10~2000mPa.s;所述聚酰亚胺类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胶黏剂和/或双马来酰亚胺胶黏剂;所述聚酰亚胺类材料在25℃的粘度为500~3000mPa.s;所述丙烯酸类材料选自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和/或水性丙烯酸乳液;所述丙烯酸类材料在25℃的粘度为10~1200mPa.s;所述环氧树脂类材料选自酚醛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与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粉、铜粉、镍粉、铁粉、锰粉、碳粉、石墨材料、陶瓷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纬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