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代清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79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13%‑15%的食用菌和1%‑2%的防霉防腐剂形成的固体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纳米氧分子颗粒溶于水后,碱性较弱,更加环保,适合清洁各种衣物、厨具以及水果,能够代替传统的洗衣粉、洗衣液以及类似的液体清洁剂,而且用量小,便于携带和运输。

A kind of nano oxygen molecular partic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包装
,具体为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家居清洁中,人们大多使用液态的清洁剂,如洗洁精、洗衣液等,但液体清洁剂中含水分较多,重量较大,携带不便,运输困难。而现有的固体清洁颗粒,如洗衣粉,碱性较强,使用时对皮肤的刺激和伤害较大,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同时也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13%-15%的食用菌和1%-2%的防霉防腐剂形成的固体颗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食用菌是由植物粮食进行发酵而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步,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将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进行加热搅拌,形成粉粒状态;第二步,加入3%-15%的食用菌;第三步,加入1%-2%的防霉防腐剂,将得到的产品完全溶解后进行抽粒,抽粒后进行烘烤形成成品。<br>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步中的加热温度为80度,加热时间为3小时;第二步中的加热温度为45-50度,搅拌时间为3小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食用菌采用植物粮食进行发酵,高温得到液体产品,加热后再冷却形成粉体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步和第二步在加热搅拌罐中实现,第三步中的抽粒在颗粒机中实现,烘烤后的成品经包装后出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纳米氧分子颗粒溶于水后,碱性较弱,更加环保,适合清洁各种衣物、厨具以及水果,能够代替传统的洗衣粉、洗衣液以及类似的液体清洁剂,而且用量小,便于携带和运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氧分子颗粒,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13%-15%的食用菌和1%-2%的防霉防腐剂形成的固体颗粒。其中,NP-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W/O型乳化剂或O/W型乳化剂、分散剂,是合成洗涤剂主要原料。k-12(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又名椰油醇(或月桂醇)硫酸钠、K12、发泡剂等。6501(尼纳尔),化学名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性状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氧分子颗粒制备方法如下:第一步,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依次将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投入加热搅拌罐中,加热温度到80度,加热时间为3小时,将产品加热到粉粒状态;第二步,加入3%-15%的食用菌,再将温度调至45—50度,搅拌3小时;第三步,加入1%-2%的防霉防腐剂,将得到产品完全均匀溶解后再投入颗粒机进行抽粒,抽粒后进行烘烤后至成品,包装出货。经实验得出:目前现有的清洁固体颗粒1:10水得出的PH值14以上,具有高浓度碱性,氧分子少,无杀菌消毒作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对厨具有一定腐蚀性。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氧分子颗粒1:10水,得出的PH值在7-8之间,更加环保,具有杀菌消毒等功效,清洗后对厨具有保持持久清洁的功能。日常使用中,与水的重量比例控制在1:100,就能实现清洁作用,用量小,清洁各种厨具以及水果特别好,是一种理想化清洁固体颗粒。上述虽然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13%-15%的食用菌和1%-2%的防霉防腐剂形成的固体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6501尼纳尔、7%-10%的NP-10、1%-2%的香精、13%-15%的食用菌和1%-2%的防霉防腐剂形成的固体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分子颗粒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是由植物粮食进行发酵而得。


3.一种纳米氧分子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将20%-25%的柠檬酸钠、8%-10%的无水偏硅酸钠、8%-10%的氨基黄酸、4%-5%的K-12、8%-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的碳酸钠、12%-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代清
申请(专利权)人:唐代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