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740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属于多功能清洁剂领域。以重量份数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葡糖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防沾染剂、三聚磷酸钠、聚丙烯酸钠、甘油、芦荟油、香精、柠檬酸、去离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成可溶性大分子防染剂,优先吸附在纤维上,由于防染剂大分子上的磺酸基与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料阴离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影响了染料的上染,阻止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同时占据染料的部分染座,降低对脱离染料的吸附量。辅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作为除色剂,吸附、聚集并去除游离的染料分子,以达到防止织物串色的目的。

A kind of anti cross color detergent for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清洁剂领域,尤其是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
技术介绍
随着洗衣机的全民使用,不仅为我们降低了家庭劳动强度和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洗涤习惯。当衣物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或其它色垢会从水溶液中重新返染到衣物上,导致衣物上花纹的轮廓不清晰,立体感不强,白色衣物出现蓝色的背景、暗灰外观,这种现象称为串色。织物串色现象可分为两情况种:①深色织物与浅色织物同时洗涤时,造成的颜色由深色织物转移到浅色织物上;②单一织物上不同颜色染料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由织物到溶液再到织物上的串染现象。而上述几种情况中有以直接染料上染衣物的串色最为严重。而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原因有:①织物在印染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工艺条件,造成染料固色不牢,形成的浮色;②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强的乳化力和渗透力造成染料分子的与纤维之前的作用力脱失;③日常生活中,日晒或多次洗涤等,导致染料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或减弱其与织物吸附牢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的问题。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6份、烷基葡糖苷10~20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5份、防沾染剂4~8份、三聚磷酸钠5~10份、聚丙烯酸钠1~3份、甘油1~3份、芦荟油1~3份、香精0.2~1份、柠檬酸0.2~1份、去离子水40~7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6份、烷基葡糖苷10~20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5份、防沾染剂4~8份、三聚磷酸钠5~10份、聚丙烯酸钠1~3份、甘油1~3份、芦荟油1~3份、香精0.2~1份、柠檬酸0.2~1份、去离子水40~7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4份、烷基葡糖苷13~16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3份、防沾染剂4~5份、三聚磷酸钠5~8份、聚丙烯酸钠2~3份、甘油1~2份、芦荟油1~2份、香精0.2~0.5份、柠檬酸0.2~0.5份、去离子水56~6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脂肪烃,碳链长度为12~18;m的值为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葡糖苷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其中,R为脂肪烃,碳链长度为12~18;n的值为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防串色洗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结构式如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根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检捷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