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786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属于衬套结构设施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衬套主体,所述衬套主体包括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且所述第二内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之间设有插片,所述插片包括外插板,所述外插板的一侧设有内插板,所述内插板和所述外插板之间均匀设有多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顶端设有弹性连接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底端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远离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底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轻了衬套的磨损,提高了稳定性,延长了衬套的使用寿命。

A front bush structure of control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
本技术涉及衬套结构设施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悬架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而控制臂是悬架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起到导向和传力的作用,而控制臂前衬套作为一种减震部件,能够帮助控制臂完成需要的动作,并提高控制臂的寿命。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道路状况,往往会出现一些突然的速度和受力变化,因此控制臂上的前衬套往往需要承受极大的轴向载荷工况,在这种工况下,对前衬套的强度,耐久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的控制臂前衬套耐久性能低,橡胶老化快,压装稳定性不强,当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工况时,控制臂前衬套极易损坏。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主体,所述衬套主体包括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且所述第二内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之间设有插片;所述插片包括外插板,所述外插板的一侧设有内插板,所述内插板和所述外插板之间均匀设有多个缓冲装置,多个所述缓冲装置的端部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插板和所述内插板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的顶端设有弹性连接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底端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远离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底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且所述伸缩柱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内的一端对称设有缓冲弹簧。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第一内管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橡胶条,且所述第一内管的顶端设有螺旋凸纹。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外套管的底端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顶端内侧与所述外套管的底端相接触。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外插板和所述内插板均设为弧形板结构,且所述外插板远离所述内插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管的内壁相接触。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内管的底端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圈。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内管相连接。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内管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外套管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内管。上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中,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内管的顶端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圈。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1、本技术在控制臂上使用时,当衬套主体受到突然变化的力或汽车的速度突然变化时,衬套主体将承受极大的轴向载荷,此时衬套主体受到的变化的力依次传递到第一内管、插片,通过设置的橡胶条、扭力弹簧和缓冲装置,有效的缓冲了力,使得第二内管发生较小的形变,当传递到外套管时,由于外套管为金属材质,使得第二内管不会由于突然变化的力继续形变,以上的装置有效的减轻了衬套主体的磨损,延长了衬套的使用寿命;2、当在控制臂上安装本技术时,可以先调节插片的位置,使得插片与第一内管之间的各处厚度相同,从而使得衬套主体在各个部位的扭转刚度保持一致,提供了较好的舒适性和稳定性;3、本技术的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环都是通过螺纹安装的,安装方便,同时可较为方便的更换磨损的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内管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插片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缓冲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衬套主体;2、外套管;3、第二内管;4、第一内管;41、橡胶条;42、螺旋凸纹;5、第一固定环;51、内螺纹;6、第二固定环;7、第一橡胶圈;8、插片;81、外插板;82、内插板;83、缓冲装置;831、伸缩柱;832、固定座;833、限位块;834、扭力弹簧;835、弹性连接板;836、缓冲弹簧;9、第二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主体1,所述衬套主体1包括有第一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内管3,所述第二内管3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2,且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之间设有插片8,所述插片8包括外插板81,所述外插板81的一侧设有内插板82,所述内插板82和所述外插板81之间均匀设有多个缓冲装置83,多个所述缓冲装置83的端部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插板81和所述内插板82相连接,通过第一内管4、第二内管3和外套管2提高了扭转刚度,增加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内管4和第二内管3为橡胶材质,外套管2为金属制作降低了橡胶的磨损,延长了前衬套的使用寿命,通过插片8及缓冲装置83提高了汽车行驶时的舒适度,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缓冲装置83的顶端设有弹性连接板835,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底端设有扭力弹簧834,所述扭力弹簧834远离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一侧设有伸缩柱831,所述伸缩柱831的底端设有固定座832,所述固定座832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833,且所述伸缩柱831延伸至所述固定座832内的一端对称设有缓冲弹簧836,当汽车遇到突然的速度和受力变化时,通过缓冲装置83缓冲前衬套受到突然变化的力,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度。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内管4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橡胶条41,且所述第一内管4的顶端设有螺旋凸纹42,橡胶条41提高了前衬套的减震性能,螺旋凸纹42便于前衬套的安装,同时能紧固控制臂。如图6所示,所述外插板81和所述内插板82均设为弧形板结构,且所述外插板81远离所述内插板8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壁相接触,设置的外插板81和内插板82提高了前衬套的减震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内管4与所述第二内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一固定环5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顶端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圈7,所述外套管2的底端设有第二固定环6,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顶端内侧与所述外套管2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环6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底端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圈9,设置的第一橡胶圈7对第一固定环5和第一内管4起到了紧固作用,设置的第二橡胶圈9对第一内管4和第二固定环6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1,且所述第一固定环5通过所述内螺纹51与所述第二内管3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6与所述第一内管4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内管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1)包括有第一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内管(3),所述第二内管(3)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2),且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之间设有插片(8),所述第一内管(4)与所述第二内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一固定环(5)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顶端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圈(7);/n所述插片(8)包括外插板(81),所述外插板(81)的一侧设有内插板(82),所述内插板(82)和所述外插板(81)之间均匀设有多个缓冲装置(83),多个所述缓冲装置(83)的端部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插板(81)和所述内插板(82)相连接;/n所述缓冲装置(83)的顶端设有弹性连接板(835),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底端设有扭力弹簧(834),所述扭力弹簧(834)远离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一侧设有伸缩柱(831),所述伸缩柱(831)的底端设有固定座(832),所述固定座(832)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833),且所述伸缩柱(831)延伸至所述固定座(832)内的一端对称设有缓冲弹簧(8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1)包括有第一内管(4),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内管(3),所述第二内管(3)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2),且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外壁之间设有插片(8),所述第一内管(4)与所述第二内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一固定环(5)与所述第一内管(4)的顶端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圈(7);
所述插片(8)包括外插板(81),所述外插板(81)的一侧设有内插板(82),所述内插板(82)和所述外插板(81)之间均匀设有多个缓冲装置(83),多个所述缓冲装置(83)的端部均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插板(81)和所述内插板(82)相连接;
所述缓冲装置(83)的顶端设有弹性连接板(835),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底端设有扭力弹簧(834),所述扭力弹簧(834)远离所述弹性连接板(835)的一侧设有伸缩柱(831),所述伸缩柱(831)的底端设有固定座(832),所述固定座(832)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块(833),且所述伸缩柱(831)延伸至所述固定座(832)内的一端对称设有缓冲弹簧(8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臂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4)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棕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勒克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