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夹及具有其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404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夹及具有其的工装。该机械夹包括基架和抓取装置,抓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的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设有内撑头,所述内撑杆的外周套设有胀紧套,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内撑杆运动并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胀紧套内以使所述胀紧套撑开,或者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胀紧套以使所述胀紧套收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械夹利用第一动力机构带动内撑头撑开胀紧套夹紧待取放物件的内圆,将待取放物件取放归位,实现待取放物件的重复使用,提高待取放物件取放的稳定性及生产产品的兼容性。

Mechanical clamp and its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夹及具有其的工装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夹及具有其的工装。
技术介绍
在筒形件中焊装不同部件、比如借助辅助工装伞形规座使压缩机泵体和泵芯连接的定心精度达到焊接要求,压缩机的泵体与泵芯焊接完成后,伞形规座需要拔出放回原位,现有生产一般通过输送线人工作业,将工装上的伞形规座拔出,伞形规座拔离泵体后会放在工装夹具上跟随工装在输送线上流动到固定的抓取工位,利用气缸夹取伞形规座的外圆,并利用移栽抓手将伞形规座取出放回原位。传统的流水线定位作业,利用气缸抓取伞形规座的外圆,并通过移栽抓手将其放回原位,移栽抓手的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产品新工艺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至少解决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实现伞形规座重复使用及产品兼容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械夹,所述机械夹包括:基架;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的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夹,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架;/n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的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设有内撑头,所述内撑杆的外周套设有胀紧套,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内撑杆运动并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胀紧套内以使所述胀紧套撑开,或者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胀紧套以使所述胀紧套收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的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设有内撑头,所述内撑杆的外周套设有胀紧套,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内撑杆运动并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胀紧套内以使所述胀紧套撑开,或者带动所述内撑头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胀紧套以使所述胀紧套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胀紧套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头包括撑头本体以及沿所述撑头本体的轴向方向向两端延伸的锥形部,所述撑头本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撑头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胀紧套的内径,所述锥形部的外径沿靠近所述撑头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取放气缸以及与所述取放气缸配合连接的第一活塞杆,所述取放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所述内撑杆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取放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缸安装板和所述内撑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内撑杆通过浮动接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善凱肖华莫孝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