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223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其包含有:座杆本体,滑动单元和阻尼组件,该座杆本体一端端面上顺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容室,该座杆本体开设有容室的一端外环面上开设有螺纹状的固定部,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活动杆及上盖,该上盖的一端开设有滑动通孔,上盖的另一端沿上盖轴向方向开设有与座杆本体固定部相匹配的沉孔固定部,该活动杆穿过滑动通孔后使上盖的固定部与座杆本体的固定部套接,所述阻尼组件滑动放置于座杆本体的容室内,该阻尼组件为多个中空弹性体组成,该中空弹性体内填充有默认压力之气体或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骑乘时的操控性及安全性,整体结构简单且组装容易,确具极佳创新及便利实用性者。

A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bicycle seat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的减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骑乘时,当在路面颠坡时会感受到强烈的震动不适感,因此,在机械组件或运动器材之中,常常可以见到为了缓冲目的所装设的阻尼器,缓冲阻尼器使用的缓冲物体便是弹簧,弹簧在受到外力压缩或拉伸后,多会因为其自身材质特性上的弹力而回复到原状,因为此特性,故弹簧便常用在吸震缓冲之目的上。然而如弹簧般之缓冲阻尼器虽然其价格低,但受到冲击后所进行之缓冲效果直接,原因是因为弹簧多半为金属制之刚性体,因此在减缓冲击之效果上不佳。而在缓冲阻尼器之习用结构上也有以油压装置的产品,此种结构之缓冲阻尼器虽说可以达到较舒适缓冲避震效果,然而其具有成本较高,维修更换不易之缺点。而上述不论是弹簧或油压装置之缓冲阻尼器结构,其两种产品会在使用时觉得缓冲效果太硬或太软之情形时,便必须整组将其更换,造成不便。另有一种使用于金属体中装置有弹性体之缓冲阻尼器结构者,藉由弹性体来达到缓冲阻尼效果,然此种环冲阻尼器中所使用之弹性体材质之挑选不易,因此在使用效果上虽较上述二者为佳,但仍有改进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其包含有:座杆本体(1),滑动单元(2)和阻尼组件(3),其特征在于:该座杆本体(1)一端端面上顺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容室(11),该座杆本体(1)开设有容室(11)的一端外环面上开设有螺纹状的固定部(24),所述滑动单元(2)包括活动杆(21)及上盖(22),该上盖(2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通孔(23),上盖(22)的另一端沿上盖(22)轴向方向开设有与座杆本体(1)固定部(24)相匹配的沉孔固定部(24),该活动杆(21)穿过滑动通孔(23)后使上盖(22)的固定部(24)与座杆本体(1)的固定部(24)套接,所述阻尼组件(3)滑动放置于座杆本体(1)的容室(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其包含有:座杆本体(1),滑动单元(2)和阻尼组件(3),其特征在于:该座杆本体(1)一端端面上顺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容室(11),该座杆本体(1)开设有容室(11)的一端外环面上开设有螺纹状的固定部(24),所述滑动单元(2)包括活动杆(21)及上盖(22),该上盖(2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通孔(23),上盖(22)的另一端沿上盖(22)轴向方向开设有与座杆本体(1)固定部(24)相匹配的沉孔固定部(24),该活动杆(21)穿过滑动通孔(23)后使上盖(22)的固定部(24)与座杆本体(1)的固定部(24)套接,所述阻尼组件(3)滑动放置于座杆本体(1)的容室(11)内,该阻尼组件(3)为多个中空弹性体(31)组成,该中空弹性体内填充有默认压力之气体或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
申请(专利权)人:鼎镁昆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