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29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因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不强,造成的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的蜗杆端部同轴固定一个外轮廓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的圆盘,圆盘外安装一个固定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上的壳体;壳体上开有径向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有一个置于圆盘外轮廓凹槽的钢球,钢球外侧有置于螺纹通孔内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外侧安装有旋转在螺纹通孔内的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可以让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正常发挥,制动距离符合法定标准,提高了行车安全。

A locking device of automatic adjusting arm of brake cl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是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国家标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客车、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总质量大于3500kg的半挂车,以及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所有行车制动器应装备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国内现有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均以蜗轮蜗杆机构作为传递制动扭矩或调整行车间隙的基础部件,但是所采用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不强,在制动过程中,当制动器的反向力矩超越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时,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部的蜗轮会发生逆转,造成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因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能力不强,造成的刹车疲软,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内的蜗杆端部同轴固定一个外轮廓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的圆盘,圆盘外安装一个固定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上的壳体;壳体上开有径向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有一个置于圆盘外轮廓凹槽的钢球,钢球外侧有置于螺纹通孔内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外侧安装有旋转在螺纹通孔内的螺栓。本技术提供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可以让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正常发挥,制动距离符合法定标准,提高了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制动模拟图。图2是装有本技术锁止装置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图2的B位置的放大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本技术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的蜗杆8端部同轴固定一个外轮廓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的圆盘13,圆盘13外安装一个固定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上的壳体16;壳体16上开有径向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有一个置于圆盘13外轮廓凹槽的钢球19,钢球19外侧有置于螺纹通孔内的压缩弹簧18,压缩弹簧18外侧安装有旋转在螺纹通孔内的螺栓17。所述的壳体16上的螺纹通孔为一个。所述的壳体16上的螺纹通孔为两个,两个螺纹通孔的中心轴线共线且垂直于蜗杆8的中心轴线,使圆盘13受两个对称的力,既经济又能保证圆盘13更稳定。为使圆盘13能随着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的蜗杆8同步转动,并且不发生左右移动,所述的圆盘13与蜗杆8通过花键连接,圆盘1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第一滚针轴承11,第一滚针轴承11置于圆盘13与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的副涡轮10之间;圆盘13的另一侧安装有一个旋装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上且套装在蜗杆8上的螺纹盖15,螺纹盖15和圆盘13之间安装有一个第二滚针轴承14;螺纹盖15使第二滚针轴承14、圆盘13和第一滚针轴承11之间相互挤压,无法在蜗杆8上左右移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工作时,副涡轮10和蜗杆8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滚针轴承11使圆盘13和副涡轮10能相对转动,以便圆盘13和蜗杆8能同步转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工作时,螺纹盖15是固定不动的,第二滚针轴承14使圆盘13和螺纹盖15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便圆盘13和蜗杆8能同步转动。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第一滚针轴承11和第二滚针轴承14选用同一规格,虽然螺纹盖15和圆盘13的间隙大小是可调整的,但是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的外壳到副涡轮10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为了保证螺纹盖15有足够的厚度,选择的第二滚针轴承14的宽度要比较窄,这样圆盘13和第一滚针轴承11之间可能留有间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滚针轴承11和圆盘13之间安装有一个支撑垫片12,支撑垫片12使第一滚针轴承11紧挨着副涡轮10,这样第一滚针轴承11在工作时就不会发生左右摆动。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当汽车开始制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在制动气室4的推杆3的推力作用下沿推力方向发生转动,调整臂内部的涡轮9将推力转换为制动扭矩传递给制动凸轮轴2,制动凸轮轴2上的凸轮在强大的制动扭矩作用下发生转动并迫使制动蹄片5和6向制动鼓7内壁靠拢,随着制动力矩的瞬间增大,制动器蹄鼓之间的间隙立即消失,车轮制动器进入刹车制动状态,根据力矩的反作用理论,车轮制动器在刹车制动状态下将产生较大的制动阻力矩,此阻力矩强迫制动凸轮轴2上的凸轮发生逆转趋势,并把该逆转趋势传递给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部的蜗轮9,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部的蜗轮9又把该逆转趋势以反向扭矩的方式传递给蜗杆8并迫使蜗杆8反转,使装配于蜗杆8轴上的圆盘13有反转的趋势,此时作用于圆盘13外轮廓凹槽的钢球19,在螺栓17和压缩弹簧18提供的压力作用下,牢牢卡住圆盘13的外轮廓凹槽,使圆盘13克服反向扭矩,完成锁止功能。这样制动器的制动扭矩得以完全传递,保证了制动效能的正常发挥,提高了行车安全。本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钢球-弹簧式结构的蜗轮蜗杆机构锁止装置,采用了双钢球、双弹簧,双螺栓结构,通过压缩弹簧将螺栓的作用力传递给钢球,并且压缩弹簧还可以避免因车辆行驶产生的振动使螺栓、钢球位置发生松动的情况。除此之外,安装本锁止机构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还具有人工手动缩小蹄鼓之间行车间隙的功能,当用户对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实际保证的间隙体现较大时,可以通过顺时针转动蜗杆8尾端的六方头带动圆盘13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蹄片和制动鼓之间保证的行车间隙得以缩小,直到达到客户认可的理想情况,确保车辆的制动距离符合要求,保证行车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的蜗杆(8)端部同轴固定一个外轮廓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的圆盘(13),圆盘(13)外安装一个固定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上的壳体(16);壳体(16)上开有径向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有一个置于圆盘(13)外轮廓凹槽的钢球(19),钢球(19)外侧有置于螺纹通孔内的压缩弹簧(18),压缩弹簧(18)外侧安装有旋转在螺纹通孔内的螺栓(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内的蜗杆(8)端部同轴固定一个外轮廓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的圆盘(13),圆盘(13)外安装一个固定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1)上的壳体(16);壳体(16)上开有径向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中有一个置于圆盘(13)外轮廓凹槽的钢球(19),钢球(19)外侧有置于螺纹通孔内的压缩弹簧(18),压缩弹簧(18)外侧安装有旋转在螺纹通孔内的螺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6)上的螺纹通孔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6)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琨黄天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德信万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