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228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06
车辆后部构造具备在车辆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纵梁、配置在一对的纵梁之间的燃料罐、以及地板面板(30)。地板面板(30)包括前侧地板面板(50)及后侧地板面板(70),所述前侧地板面板(50)覆盖燃料罐的上表面及后表面且具有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高的上方侧的顶部(52)。后侧地板面板(70)具有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的下方侧的底面部(72)、从底面部(72)的左右两侧向上方侧立起的后立壁部(74、76)、以及在左右的后立壁部的上端处向左右折弯且与一对的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的后侧平坦部(78、80)。

Rear structur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部构造
本公开涉及车辆后部构造,尤其涉及配置有燃料罐的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来的市场动向,正在推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在现有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中,在乘客用的车厢区域(cabinzone)的地板下配置燃料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构成车辆的地板面的地板面板中,设置于车辆的后部车轮的宽度方向内侧处的部位以能够在该部位的下方收容作为燃料罐的氢罐的上部的方式在侧视时具有向上凸的形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对于将具有圆筒状的外壳的作为燃料罐的高压罐配置于座椅的下方部分的情况下的车身地板,将从高压罐的上方至车身前方的部分弯曲形成为与高压罐的外壳大致相似的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812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2588号公报对于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要求扩大续航距离,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情况下,若仅是将储藏向燃料电池供给的气体的燃料罐配置在车厢区域则会产生不足够的情况。因此,考虑在比车厢区域靠车辆后方侧的碰撞能量吸收区域配置燃料罐,但碰撞能量吸收区域与车厢区域相比,容易受到后方碰撞等冲击的影响。作为碰撞能量吸收区域中的耐冲击构件,有后纵梁和地板面板等。因此,期望能够一边收容燃料罐一边提高耐冲击性的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具备:左右一对的纵梁,所述左右一对的纵梁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具有如下的帽型形状:向上凸并具有下方侧开口、及下方侧开口的两侧的凸缘部;燃料罐,所述燃料罐将轴向设为车辆宽度方向地配置在一对的纵梁之间,储藏向燃料电池供给的气体;以及地板面板,所述地板面板包括前侧地板面板及后侧地板面板,所述前侧地板面板覆盖燃料罐的上方且具有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高的上方侧的顶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具有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的下方侧的底面部、从底面部的左右两侧向上方侧立起的左右的后立壁部、以及在左右的后立壁部的上端处向左右折弯并与一对的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的左右的后侧平坦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配置在前侧地板面板的后方侧。根据上述构成,地板面板在前侧地板面板的下方侧收容燃料罐,在比前侧地板面板靠车辆后方侧处容易受到车辆的后方碰撞的冲击的后侧地板面板在后侧平坦部与纵梁接合。燃料罐配置于地板面板的前方侧,因此与配置于地板面板的后方侧的情况相比,后方碰撞对燃料罐的影响受到抑制。另外,地板面板在后侧平坦部在纵梁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因此,与在凸缘部的下表面侧接合的情况相比,抑制纵梁受到后方碰撞的冲击而向上方侧弯曲的情形。由此,能够一边收容燃料罐一边提高耐冲击性。另外,后侧地板面板的底面部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因此,补胎工具箱(puncturerepairkit,日文:パンク修理キット)、音频放大器等电气设备的收纳区域的空间大小变大。在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可以是,前侧地板面板具有:左右的前立壁部,所述左右的前立壁部从顶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方侧下降;和左右的前侧平坦部,所述左右的前侧平坦部在左右的前立壁部的下端处分别向左右折弯并与一对的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根据上述构成,地板面板在前侧平坦部也在纵梁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因此,与在凸缘部的下表面侧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受到后方碰撞的冲击而向上方侧弯曲的情形。在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可以是,关于地板面板,前侧地板面板的后端部与后侧地板面板的前端部被焊接接合。前侧地板面板的顶部位于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高的上方侧处,后侧地板面板的底面部位于比纵梁的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的下方侧处。在从顶部到底面部的高低差之中,前侧地板面板具有从顶部向下方侧下降、然后向左右折弯的外形,后侧地板面板具有从底面部向上方侧立起、然后向左右折弯的形状。有时难以使用例如压力加工机通过一体成形来得到这些形状。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分别成形前侧地板面板和后侧地板面板,并将前侧地板面板的后端部与后侧地板面板进行焊接接合而一体化。根据该方法,前侧地板面板及后侧地板面板的成形中的高低差只要是将全部进行一体成形的情况下的高低差的大约一半即可,因此成形工序的负荷变轻。在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可以是,地板面板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是将与前侧地板面板的顶部对应的前侧部分及与后侧地板面板对应的后侧部分一体成形而得到的;和左右的前侧壁构件,所述左右的前侧壁构件具有与左右一对的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的左右的前侧平坦部、及从左右的前侧平坦部分别朝向前侧地板面板的顶部向上方侧立起的左右的前立壁部,前侧部分在左右两端部分别焊接接合有左右的前侧壁构件。根据上述构成,将前侧地板面板中的“从顶部向下方侧下降、然后向左右折弯的外形”的部分作为前侧壁构件而分体成形。由于能够省略与前侧壁构件相当的成形工序,因此,地板面板的与前侧地板面板的顶部对应的前侧部分和与后侧地板面板对应的后侧部分的一体成形变得容易,不需要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的焊接接合。在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可以是,燃料罐配置于比位于车辆的后轮前方处的车厢区域靠车辆后方侧的碰撞能量吸收区域。根据上述构成,与将燃料罐仅配置于车厢区域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在碰撞能量吸收区域配置燃料罐,因此能够扩大车辆的续航距离。根据上述构成的车辆后部构造,能够一边收容燃料罐一边提高耐冲击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关于图1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的地板面板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CL-CL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后侧地板面板与纵梁的接合的图。图7是示出相对于图6的比较例的图。图8是示出在图1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后方碰撞的冲击的传递路径的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的地板面板的俯视图。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地板面板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能够进行地板面板的一体成形但燃料罐的宽度方向的容量缩小的车辆后部构造作为比较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8路面;10车辆后部构造;12、13后轮;14后轮侧车轴;16变速器;18车厢区域;20碰撞能量吸收区域;22行李室;24下后构件;26、28(后)纵梁;30、138(后)地板面板;32、42、190燃料罐;34、36(后)悬架构件;38、40第二梁;50、170前侧地板面板;52、172顶部;54左前立壁部;56右前立壁部;58左前侧平坦部;60、180右前侧平坦部;62左前连接部位;64、184右前连接部位;66后端部;70后侧地板面板;72底面部;74左后立壁部;76右后立壁部;78左后侧平坦部;80右后侧平坦部;82左后连接部位;84右后连接部位;86前端部;90后横梁;92纵梁凸缘部的高度位置;94路缘石极限位置;96盖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辆后部构造,具备:/n左右一对的纵梁,所述左右一对的纵梁在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具有如下的帽型形状:向上凸并具有下方侧开口、及所述下方侧开口的两侧的凸缘部;/n燃料罐,所述燃料罐将轴向设为车辆宽度方向地配置在所述一对的所述纵梁之间,储藏向燃料电池供给的气体;以及/n地板面板,所述地板面板包括前侧地板面板及后侧地板面板,所述前侧地板面板覆盖所述燃料罐的上方且具有比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部的高度位置高的上方侧的顶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具有比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的下方侧的底面部、从所述底面部的左右两侧向上方侧立起的左右的后立壁部、以及在左右的所述后立壁部的上端处向左右折弯并与一对的所述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的左右的后侧平坦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配置在所述前侧地板面板的后方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3 JP 2018-188265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辆后部构造,具备:
左右一对的纵梁,所述左右一对的纵梁在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具有如下的帽型形状:向上凸并具有下方侧开口、及所述下方侧开口的两侧的凸缘部;
燃料罐,所述燃料罐将轴向设为车辆宽度方向地配置在所述一对的所述纵梁之间,储藏向燃料电池供给的气体;以及
地板面板,所述地板面板包括前侧地板面板及后侧地板面板,所述前侧地板面板覆盖所述燃料罐的上方且具有比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部的高度位置高的上方侧的顶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具有比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部的高度位置低的下方侧的底面部、从所述底面部的左右两侧向上方侧立起的左右的后立壁部、以及在左右的所述后立壁部的上端处向左右折弯并与一对的所述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的左右的后侧平坦部,所述后侧地板面板配置在所述前侧地板面板的后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前侧地板面板具有:
左右的前立壁部,所述左右的前立壁部从所述顶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方侧下降;和
左右的前侧平坦部,所述左右的前侧平坦部在左右的所述前立壁部的下端处分别向左右折弯并与一对的所述纵梁各自的车辆内侧的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侧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关于所述地板面板,所述前侧地板面板的后端部与所述后侧地板面板的前端部被焊接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地板面板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是将与所述前侧地板面板的所述顶部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