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及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0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包括:本体以及围绕本体向外延伸的边缘;第一紧固区域,第一紧固区域设置于边缘并与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连接;以及,第二紧固区域,第二紧固区域设置于本体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处于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的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重板通过第二紧固区域与蓄电池阵列端板的固定连接使承重板的强度提升明显,足以抵抗上方乘员或物品的重量而不会对下方的蓄电池阵列造成损害,同时其生产成本和装配复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A bearing plate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及机动车辆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和具有这种承重板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于车辆节省燃料需求以及环境保护需求的发展,各种新能源车辆——包括但不限于纯电动车辆(BEV)、混合动力车辆(HEV)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些新能源车辆由于具有节省燃料以及更加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优点,将会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然而,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中,安全问题将会成为新能源车辆发展最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无论是蓄电池组可能发生的起火燃烧还是高压电池组的高压泄露等问题,都会导致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并且会导致财产的损失。新能源车辆大都具有蓄电池阵列,蓄电池阵列向车辆的电动机提供电力,从而由电动机单独地或与车辆发动机一起向车辆提供行驶动力。通常情况下,新能源车辆的蓄电池阵列设置在车辆的车身结构下方——包括但不限于乘客舱的下方区域或行李厢的下方区域等,蓄电池阵列的上方可以由承重板覆盖密封。然而,现有的车辆承重板仅通过位于承重板边缘的连接区域中的连接孔与车身部件进行连接。然而通常情况下用于载人区域或载货区域的承重板面积较大,仅通过边缘的连接孔与车身部件进行连接会使板件的本体部分的强度下降,无法在长期承重或受到较大重量冲击的情况下保持有限的形变。通过对现有的蓄电池阵列上方的车辆承重板进行沙袋冲击实验(Sandbagimpact)发现,现有的车辆承重板的强度远远无法满足保持承重板与蓄电池阵列之间的必要间隙的需求,而过小的间隙可能会导致蓄电池阵列的损坏或造成电池电路的短路等问题。在现有的对于承重板强度不足的解决方案中,常见的是通过增加车辆承重板的厚度从而显著的增强承重板的强度。然而,增加承重板的厚度在显著增强承重板强度的同时也会显著增加承重板重量,从而导致车辆重量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不符合车辆的经济性目的。此外,通过提升承重板的安装高度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承重板与下方电池阵列的间隙,满足二者的间隙需求。然而,提升的承重板高度会导致载客区域或载货区域空间变小,而这个问题在载货区域——例如车辆的行李厢中——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变小的空间将难以满足乘员的装载需求。为了增加承重板强度而导致上述缺陷对于车辆的设计来说是不期望的。在此背景下,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认识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平衡重量和结构强度的承重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总结了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在此描述的技术可设想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意图被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和具有这种承重板的机动车辆,该承重板应当保持尽可能低的生产成本和装配复杂度,并能够在不提升安装高度的前提下满足承重板与蓄电池阵列之间的间隙需求以及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安全需求。本技术的优势在于,该承重板在未增加板件厚度并且没有提升板件安装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与处于其下方的蓄电池阵列具有足够间隙的技术效果,能够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安全需求。同时,该遮阳板的生产成本和装配复杂度相对现有设计不会受到显著影响。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承重板包括:本体以及围绕本体向外延伸的边缘;第一紧固区域,第一紧固区域设置于边缘并与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连接;以及,第二紧固区域,第二紧固区域设置于本体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处于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的端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承重板为经过热处理的铝金属板,铝金属板的厚度为2mm-3.5mm,屈服强度大于170Mpa。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承重板表面具有绝缘涂层,绝缘涂层为电镀涂层或粉末涂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紧固区域具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被设置成行地排列且与多个端板分别对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孔包括凹部和通孔,通孔处于凹部底面中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紧固件为密封螺栓,密封螺栓具有螺栓头,位于螺栓头下方的密封部,带有螺纹的螺杆以及螺杆下方的引导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身部件为车辆地板,车辆地板具有空腔,空腔被设置容纳蓄电池阵列。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具有承重板以及设置在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承重板包括:本体以及围绕本体向外延伸的边缘;第一紧固区域,第一紧固区域设置于边缘并与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连接;以及,第二紧固区域,第二紧固区域设置于本体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处于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的端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承重板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载客区域和载货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身部件为车辆地板,车辆地板中部凹部形成空腔以容纳蓄电池阵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紧固件为密封螺栓,蓄电池阵列的端板具有紧固孔,紧固孔被设置承接密封螺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地板的上部表面与车辆部件固定连接,车辆部件包括车辆横梁和/或车轮罩。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可以参考以下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省略相关的元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比例可能已经被放大,以便强调和清楚地示出本文描述的新颖特征。另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统部件可以被不同地布置。此外,在附图中,贯穿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图1示出了使用本技术的承重板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承重板与蓄电池阵列连接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承重板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承重板的紧固件的主视图;和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承重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承重板与蓄电池阵列连接另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本技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但是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文中将描述一些示例性和非限制性实施例,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将被认为是本技术的示例并不意图将本技术限制于所说明的具体实施例。为了克服车辆承重板在载人或载货时强度不足导致承重板与其下方的蓄电池阵列间隙过小,并可能由此导致的蓄电池阵列损坏以及由于承重板与蓄电池阵列上方的汇流条等部件接触导致的蓄电池阵列短路等安全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0的载客区域和/或载货区域的承重板。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承重板1可以设置在例如车辆100的行李厢11中。承重板1包括本体4和从本体4向外延伸的边缘5,边缘5可以如图3所示环绕本体4向外延伸。边缘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51,多个连接孔51组成了承重板1的第一紧固区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承重板包括:/n本体以及围绕所述本体向外延伸的边缘;/n第一紧固区域,所述第一紧固区域设置于所述边缘并与所述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连接;/n以及,/n第二紧固区域,所述第二紧固区域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处于所述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的端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板包括:
本体以及围绕所述本体向外延伸的边缘;
第一紧固区域,所述第一紧固区域设置于所述边缘并与所述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连接;
以及,
第二紧固区域,所述第二紧固区域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处于所述承重板下方的蓄电池阵列的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为经过热处理的铝金属板,并且所述承重板表面具有绝缘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区域具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被设置成行地排列且与多个所述端板分别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具有凹部及通孔,所述通孔处于所述凹部底面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密封螺栓,所述密封螺栓具有螺栓头,位于所述螺栓头下方的密封部,带有螺纹的螺杆以及所述螺杆下方的引导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王国桢杰里米·J·巴克斯特琼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