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91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身构造,即,其能够确保电池容量,并且能够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降低车厢内的噪声,并且能够避免操纵稳定性的下降。车身构造具有:电池单元;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地板;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横梁,其在地板面板的下侧架设于一对地板纵梁之间;一对支承支架,该一对支承支架接合于一对地板纵梁,支持电池单元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将电池单元支承于横梁的前方;以及横支杆,其连接电池单元的后端部和横梁,横支杆通过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且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Bod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EV车)搭载有电池单元。电池单元被与车身骨架相接合的支架等支承,配置于例如构成车辆的地板的地板面板的下方。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动汽车具有:框架结构,其包括配置于车身的下部的左右一对纵梁;以及电池单元,其从车身的下方安装于框架结构。在电池单元的下部设有多个梁构件。多个梁构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地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跨一对纵梁之间地配置。该多个梁构件利用具有能够支承电池单元的负载的强度的金属材料(例如钢板)形成,并利用螺栓等固定于纵梁。在专利文献1中,设于电池单元的梁构件作为相当于横梁的刚度构件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车身的刚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67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为惯性重量较大的重物。因此,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电池单元不会追随振动(运动)的车身,而是进行与车身骨架不同的运动,有可能产生该电池单元与车身骨架的相对旋转偏差。因而,在搭载有电池单元的车身构造中,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存在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例如剪切应力)、在车厢内产生噪声、操纵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专利文献1的电动汽车只是将设于电池单元的下部的梁构件跨作为车身骨架的一对纵梁之间地配置,作为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的对策,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并且,在该电动汽车中,梁构件在电池单元和一对纵梁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因此,在该电动汽车中,必须确保用于在电池单元和一对纵梁之间配置梁构件的空间。因而,在该电动汽车中,难以扩大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无法增加电池容量,无法延长续航距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鉴于这样的课题,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身构造,即,其能够确保电池容量,并且能够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降低车厢内的噪声,并且能够避免操纵稳定性的下降。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身构造的代表性的结构具有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车身构造还具有: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的地板;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横梁,其在地板面板的下侧架设于一对地板纵梁之间,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对支承支架,该一对支承支架接合于一对地板纵梁,支持电池单元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将电池单元支承于横梁的前方;以及横支杆,其连接横梁和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连接横梁和一对支承支架中的任一者,横支杆通过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且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身构造,即,其能够确保电池容量,并且能够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降低车厢内的噪声,并且能够避免操纵稳定性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构造的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车身构造并放大其一部分来表示的图。图3是图2的车身构造的A向视图。图4是图2的车身构造的B向视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身构造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车身构造;102、电池单元;104、地板面板;106、108、地板纵梁;110、横梁;112、后部地板面板;114、主地板面板;116、备用轮胎箱;118、120、下边梁;122、横梁的主体部;124、126、伸出部;128、横支杆;130、电池单元的后端部;132、134、凸缘;136、138、支承支架;140、142、后部悬架支架;144、146、横支杆的安装支架;148、149、电池单元的角部;150、152、连结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代表性的结构具有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车身构造还具有: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的地板;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横梁,其在地板面板的下侧架设于一对地板纵梁之间,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对支承支架,该一对支承支架接合于一对地板纵梁,支持电池单元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将电池单元支承于横梁的前方;以及横支杆,其连接横梁和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连接横梁和一对支承支架中的任一者,横支杆通过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且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为惯性重量较大的重物。因此,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电池单元不会追随振动(运动)的车身,而是进行与车身骨架不同的运动,结果导致产生该电池单元与车身骨架的相对旋转偏差。因而,在搭载有电池单元的电动汽车等中,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在车厢内产生噪声,操纵稳定性下降。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利用横支杆将架设于作为车身骨架的地板纵梁之间的车身的横梁和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一对支承支架中的任一者连接。并且,横支杆配置为跨过电池单元的中心线。另外,支承支架对电池单元进行支承,因此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该支承支架与电池单元一体地进行动作。若这样设置,则车身的横梁中的横支杆的安装部分与车身的扭转振动相应地将横支杆推出或拉回。与之相应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支承支架被横支杆推出或拉回。因此,电池单元追随振动的车身,并与之以相当的程度进行相同的动作。也就是说,横支杆具有如下的功能,即,该横支杆支承电池单元并将该支承负载可靠地向车身骨架传递,从而在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车身骨架和电池单元的运动以相当的程度同步。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搭载有电池单元的车身产生了扭转振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车身骨架施加过剩的负载,降低车厢内的噪声,并且也能够避免操纵稳定性下降。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将位于横梁的前方且与横梁相对的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支承支架和横梁之间利用横支杆连接。横支杆为棒状的构件,因此,即使缩小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支承支架和横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该横支杆也能够被安装。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也能够将电池单元向横梁侧即车辆后方扩展来增加电池容量,能够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距离。也可以是,上述的横梁具有:主体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伸出部,该一对伸出部分别与主体部的两端相接合,并且该一对伸出部和一对地板纵梁相接合,使主体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且比主体部的刚度高,横支杆安装于一对伸出部中的任一者。在此,伸出部是例如被增加了板厚等而使刚度比主体部的刚度高的构件。此外,伸出部位于比横梁的主体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且位于距车身骨架即地板纵梁更近的位置。因此,通过在伸出部安装横支杆,能够将横支杆的长度设得更长,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来自横支杆的负载向车身骨架传递。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充分地发挥横支杆的功能,能够进一步使车身骨架和电池单元的运动同步。也可以是,上述一对伸出部的任一者中的、安装有横支杆的部位呈凹状弯曲。由此,由于伸出部的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构造,其具有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n该车身构造还具有:/n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的地板;/n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所述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n横梁,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侧架设于所述一对地板纵梁之间,/n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有:/n一对支承支架,该一对支承支架接合于所述一对地板纵梁,支持所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将该电池单元支承于所述横梁的前方;以及/n横支杆,其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一对支承支架中的任一者,/n所述横支杆通过所述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且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1 JP 2018-1773481.一种车身构造,其具有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
该车身构造还具有:
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的地板;
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所述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横梁,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侧架设于所述一对地板纵梁之间,
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一对支承支架,该一对支承支架接合于所述一对地板纵梁,支持所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将该电池单元支承于所述横梁的前方;以及
横支杆,其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电池单元的后端部,或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一对支承支架中的任一者,
所述横支杆通过所述电池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且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具有:
主体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伸出部,该一对伸出部与该主体部的两端相接合,并且该一对伸出部和所述一对地板纵梁相接合,使该主体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且比该主体部的刚度高,
所述横支杆安装于所述一对伸出部中的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伸出部的任一者中的、安装有所述横支杆的部位呈凹状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车身构造还具有接合于所述一对地板纵梁并对后轮进行悬架的一对后部悬架支架,
所述一对后部悬架支架配置于所述一对支承支架各自的车宽方向外侧。


5.一种车身构造,其具有搭载于车身的电池单元,
该车身构造还具有:
地板面板,其构成车辆的地板;
一对地板纵梁,该一对地板纵梁沿所述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清隆渡边元哉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