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794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和机器人,涉及机械技术领域。该图像采集结构,包括工业相机、远景相机、热红外相机、外壳、光源部和支撑部,其中:工业相机和热红外相机连接于支撑部,且热红外相机位于工业相机的侧方;工业相机和热红外相机位于外壳的内部;远景相机连接于外壳的外部;光源部连接于支撑部的上侧和/或下侧。该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图像采集结构的识别率和采集精度,便于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采集外部环境信息,更好地适应弱光、黑暗环境。

An image acquisition structure an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和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而不同场景下用户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机房巡检、街景拍摄、无人配货等。对于工业机器人和部分服务机器人,机器人需要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以了解周围环境。通常,机器人使用高清摄像机作为环境感知相机摄像周围影像,再使用某些算法或软件分析周围影像,以得出环境信息,从而了解周围环境。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操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环境感知相机多采用直接安装在机器人上的方式,对于不同的环境,光线的明暗度有很大区别,无法保证拍摄周围影像的质量,采集精度低;2、环境感知相机单一,无法保证拍摄周围影像的质量,采集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保证拍摄周围影像的质量,采集精度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和机器人,能够提高图像采集结构的识别率和采集精度,便于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采集外部环境信息,更好地适应弱光、黑暗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相机(1)、远景相机(2)、热红外相机(3)、外壳(4)、光源部(5)和支撑部(6),其中:/n所述工业相机(1)和所述热红外相机(3)连接于所述支撑部(6),且所述热红外相机(3)位于所述工业相机(1)的侧方;/n所述工业相机(1)和所述热红外相机(3)位于所述外壳(4)的内部;所述远景相机(2)连接于所述外壳(4)的外部;/n所述光源部(5)连接于所述支撑部(6)的上侧和/或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相机(1)、远景相机(2)、热红外相机(3)、外壳(4)、光源部(5)和支撑部(6),其中:
所述工业相机(1)和所述热红外相机(3)连接于所述支撑部(6),且所述热红外相机(3)位于所述工业相机(1)的侧方;
所述工业相机(1)和所述热红外相机(3)位于所述外壳(4)的内部;所述远景相机(2)连接于所述外壳(4)的外部;
所述光源部(5)连接于所述支撑部(6)的上侧和/或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6)包括:工业相机固定架(61)和热红外相机固定板(62),其中:
所述工业相机固定架(61)与所述工业相机(1)的后部连接;
所述热红外相机固定板(62)连接于所述工业相机固定架(61)的侧面,且连接有所述热红外相机(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框(71)和法兰盘(72),其中:
所述连接框(71)与所述工业相机固定架(61)和所述外壳(4)分别连接;
所述法兰盘(72)与所述连接框(71)连接;所述法兰盘(72)用于与机器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5)包括:光源(51)、光源罩(52)和斜撑框架(53),其中:
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罩(52)内;
所述光源罩(52)与所述斜撑框架(53)连接;
所述斜撑框架(53)连接于所述工业相机固定架(61)的上端和/或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包括前壳(41),所述前壳(41)设置有相机孔和支架孔,其中:
所述支架孔与所述斜撑框架(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耿勋王重山王辉崔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