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志中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6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1)和一圆筒形内炉体(2)构成,内炉体(2)外壁轴向均匀设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气室(3),气室(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10)的分气室(4)连通,在气室(3)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5),且喷嘴(5)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炉体烟气出口(13)连通有热交换装置(8),且炉体夹层(15)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11)管和与热交换装置(8)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使垃圾焚化充分、能回收热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焚化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
技术介绍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是现代社会一大公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垃圾的处理是社会一个很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垃圾的减量化、无公害化、资源化是解决其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积极途径。目前对垃圾的处理大多采用焚烧或深埋。对于垃圾的焚烧,目前使用的垃圾焚烧炉只是简单垃圾燃烧减量化,并且由于其在燃烧时,燃烧程度低、燃烧时间短,燃烧也不充分,产生第二次污染,对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不能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垃圾焚化充分、无二次污染、能高效回收热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和一圆筒形内炉体构成,外炉体和内炉体之间形成夹层,在夹层内的内炉体外壁轴向均匀设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气室,气室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的分气室连通,在每个气室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且喷嘴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炉体烟气出口连通有热交换装置,且炉体夹层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管和与热交换装置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气室径向截面成Ω形,且与内炉体径向截面结合处尺寸L≤20mm。所述的热交换装置为盘管式热交换器,循环热载体为导热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由于在炉体均匀设有70-110mm×75-120mm高密度空气喷嘴,且喷嘴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当送入的空气压为0.6-0.9MPa、温度达150-200℃时,射程可达炉体径向距离2/5位置,送气无死角,强制引导成旋流回转燃烧,过剩的空气量使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火焰在炉膛内滞留达2.5秒,温度更高,燃烧更充分;炉体设计成双层钢结构,无须耐火材料,运转率大大提高,夹层中设有循环热载体吸热,使炉体温度降低,使用寿命长,同时液相循环热载体具有吸热量大、效率高等优点,炉体烟气出口连通有热交换装置,将垃圾焚化炉与热交换装置有机融合为一体,在垃圾焚烧时通过热交换装置吸收焚烧产生的热量,使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被载体大量吸收,能源得以利用;与高压空气连通的Ω形气室焊接在内炉体外壁,较管形气室有较大截面积,确保吸热效率,较其他气室有防应力优点,气流阻力小,能保证供气量,有效防止热应力产生的撕裂、拉裂造成漏气漏液现象;卧式炉体较立式炉体燃烧时间延长,燃烧更充分,同时防止炉体在引燃和熄灭过程中骤冷骤热产生的应力对炉体的破坏,所以,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能使垃圾焚化充分、无二次污染、能高效回收热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1和一圆筒形内炉体2构成,外炉体1和内炉体2之间形成夹层15,在夹层15内的内炉体2外壁轴向均匀焊接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径向截面为Ω形的气室3,且与内炉体径向截面结合处尺寸L≤20mm,Ω形气室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10的分气室4连通,在气室3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5,且喷嘴5与内炉体2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15°;炉体烟气出口13连通有盘管式热交换器8,且炉体夹层15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管11和与盘管式热交换器8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12。本技术采用的循环热载体为油。在炉体均匀设有高密度空气喷嘴5,且喷嘴5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15°,送入的空气经烟气热量回收器升温至150-200℃、增压至气压为0.6-0.9MPa时,射程可达炉体径向距离2/5位置,送气无死角,强制引导成旋流回转燃烧,过剩的空气量使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火焰在炉膛内滞留达2.5秒,燃烧更充分,烟气经炉体烟气出口13进入盘管式热交换器8管间传热后经出口16进入除尘装置;循环油经炉体夹层15受热后进入盘管式热交换器8管内,进一步受热后经出口管14进入用热设备,再进入炉体夹层15循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包括进料口(7)、人工出灰口(6)和机械出灰口(9),其特征是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1)和一圆筒形内炉体(2)构成,外炉体(1)和内炉体(2)之间形成夹层(15),在夹层(15)内的内炉体(2)外壁轴向均匀设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气室(3),气室(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10)的分气室(4)连通,在气室(3)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5),且喷嘴(5)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炉体烟气出口(13)连通有热交换装置(8),且炉体夹层(15)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11)管和与热交换装置(8)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室(3)径向截面成Ω形,且与内炉体(2)径向截面结合处尺寸L≤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装置(8)为盘管式热交换器,循环热载体为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其特征是送给气室的气压为0.6-0.9MPa,温度为150-20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1)和一圆筒形内炉体(2)构成,内炉体(2)外壁轴向均匀设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气室(3),气室(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10)的分气室(4)连通,在气室(3)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5),且喷嘴(5)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炉体烟气出口(13)连通有热交换装置(8),且炉体夹层(15)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11)管和与热交换装置(8)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12)。本技术是一种使垃圾焚化充分、能回收热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文档编号F23G5/32GK2554482SQ0222425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吴志中 申请人:吴志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垃圾焚化导热炉,包括进料口(7)、人工出灰口(6)和机械出灰口(9),其特征是:炉体由一圆筒形外炉体(1)和一圆筒形内炉体(2)构成,外炉体(1)和内炉体(2)之间形成夹层(15),在夹层(15)内的内炉体(2)外壁轴向均匀设有两两间距为70-110mm的气室(3),气室(3)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设有进气管(10)的分气室(4)连通,在气室(3)内均匀设有间距为75-120mm的喷嘴(5),且喷嘴(5)与炉体径向法线的夹角α为5°-30°;炉体烟气出口(13)连通有热交换装置(8),且炉体夹层(15)设有循环热载体进口(11)管和与热交换装置(8)入口连通的循环热载体输送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