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腺苷受体拮抗剂的喹喔啉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11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喹喔啉生物,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过度增生性或感染性疾病和障碍的用途,以及包含此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腺苷受体拮抗剂的喹喔啉衍生物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喹喔啉衍生物,和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过度增生性或感染性疾病和障碍的用途,以及包含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专利技术背景腺苷是多种生理活动的普遍存在的调节剂,特别是在心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内。腺苷在结构和代谢上均与生物活性核苷酸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和环单磷酸腺苷(cAMP)相关,与生化甲基化剂S-腺苷基-L-甲硫氨酸(SAM)相关,并且在结构上与辅酶NAD、FAD和辅酶A相关,也与RNA相关。腺苷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镇静的诱导、血管舒张、心律和收缩力的抑制、血小板凝集力的抑制、糖异生的刺激和脂解的抑制。研究表明,腺苷能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打开钾通道,减少通过钙通道的通量,并通过受体介导的机制抑制或刺激磷酸肌醇的周转(MullerC.E.和SteinB.,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2:501,1996;MullerC.E.,Exp.Opin.Ther.Patents,7(5):419,1997)。腺苷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超家族。现已在药理、结构和功能上表征了腺苷受体的四种主要亚型(Fredholm等人,Pharm.Rev.,46:143-156,1994),将它们称为A1、A2A、A2B和A3。尽管相同的腺苷受体可与不同的G蛋白偶联,但腺苷A1和A3受体通常与抑制性G蛋白(称为Gi和G0)偶联,抑制性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下调细胞cAMP水平。相反,腺苷A2A和A2B受体与称为GS的刺激性G蛋白偶联,刺激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并提高胞内cAMP水平(LindenJ.,Annu.Rev.Pharmacol.Toxicol.,41:775-872001)。根据本专利技术,“腺苷受体选择性配体”为选择性与腺苷受体的一种或多种亚型结合,从而模拟腺苷的作用(腺苷激动剂)或阻断其作用(腺苷拮抗剂)的物质。根据它们的受体选择性,可将腺苷受体选择性配体分成不同的类别,例如与A1或A2受体选择性结合的配体,在后者的情况下,例如与A2A或A2B受体选择性结合的那些配体。与多种腺苷受体亚型选择性结合的腺苷受体配体也是可能的,例如与A1和A2受体选择性结合而不与A3受体选择性结合的配体。上述受体选择性可通过物质对细胞系的作用来确定,所述细胞系在用相应的cDNA稳定转染后表达所讨论的受体亚型(Olah,M.E.等人,J.Biol.Chem.,267:10764-10770,1992)。可通过胞内信使cAMP的生化测定来监测所述物质对此类细胞系的作用(Klotz,K.N.等人,NaunynSchmiedebergsArch.Pharmacol.357:1-9,1998)。已知A1受体系统包括磷脂酶C的活化以及钾和钙离子通道二者的调节。除了与腺苷酸环化酶缔合外,A3亚型还刺激磷脂酶C,因此激活钙离子通道。从各种物种(犬、人、大鼠、狗、鸡、牛、豚鼠)克隆A1受体(326-328个氨基酸),其在哺乳动物物种中具有90-95%的序列同一性。从犬、大鼠、人、豚鼠和小鼠克隆A2A受体(409-412个氨基酸)。从人和小鼠克隆A2B受体(332个氨基酸),人A2B与人A1和A2A受体有45%的同源性。也从人、大鼠、狗、兔和绵羊克隆A3受体(317-320个氨基酸)。有人提出A1和A2A受体亚型在腺苷的能量供应调节中起补充作用。腺苷,是ATP的一种代谢产物,它从细胞扩散,并局部作用激活腺苷受体,以降低氧需求(A1和A3),或增加氧供应(A2A),从而恢复组织内能量供应/需求的平衡。这两种亚型的作用都是增加组织的可用氧量,并保护细胞免受短期氧不平衡引起的损伤。内源性腺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防止在创伤例如缺氧、局部缺血、低血压和癫痫发作的期间损伤。另外,已知腺苷受体激动剂与表达大鼠A3受体的肥大细胞结合导致三磷酸肌醇和胞内钙浓度增加,这增强抗原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因此,A3受体在介导哮喘发作和其它过敏反应中起作用。这些腺苷受体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并根据它们对腺苷类似物和甲基黄嘌呤拮抗剂的亲和力分类(Klinger等人,CellSignal.,14(2):99-108,2002)。关于腺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首先观察了所有精神药物中最广泛使用的咖啡因的作用。实际上,咖啡因是一种熟知的腺苷受体拮抗剂,它能够提高哺乳动物的意识和学习能力。腺苷A2A受体途径负责这些作用(Fredholm等人,Pharmacol.Rev.,51(1):83-133,1999;Huang等人,NatNeurosci.,8(7):858-9,2005),且咖啡因对腺苷A2A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作用激励了对高特异性和有效腺苷A2A拮抗剂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中,腺苷A2A受体在脑中的分布有限,并且在纹状体、嗅结节和伏隔核中发现(Dixon等人,Br.J.Pharmacol.,118(6):1461-8,1996)。可在免疫细胞、心、肺和血管中观察到高水平和中水平的表达。在外周系统中,G3似乎是与腺苷A2A受体缔合的主要G蛋白,但在纹状体中,已显示纹状体腺苷A2A受体通过激活称为Goif的G蛋白来介导其作用(KuIl等人,MoI.Pharmacol.,58(4):772-7,2000),Goif与G3相似,并且还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迄今为止,对基因修饰小鼠和药理学分析的研究表明,不仅对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障碍和疾病,例如帕金森症、亨廷顿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风(缺血性脑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症(Fredholm等人,Annu.Rev.Pharmacol.Toxicol.,45:385-412,2005;Higgins等人;Behav.BrainRes.185:32-42,2007;DaIl'Igna等人,Exp.Neurol.,203(1):241-5,2007;Arendash等人,Neuroscience,142(4):941-52,2006;TrendsinNeurosci.,29(11),647-654,2006;ExpertOpinionTher.Patents,17,979-991,2007;Exp.Neurol.,184(1),285-284,2003;Prog.BrainRes,183,183-208,2010;J.AlzheimerDis.,Suppl1,117-126,2010;J.Neurosci.,29(47),14741-14751,2009;Neuroscience,166(2),590-603,2010;J.Pharmacol.Exp.Ther.,330(1),294-303,2009;FrontiersBiosci.,13,2614-2632,2008),而且对于治疗各种器质性成因的精神病(Weiss等人,Neurology,61(11Suppl6):88-93,2003),A2A受体是有希望的治疗靶标。腺苷A2A受体敲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式I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1 EP 17187100.71.式I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
Q、Y相互独立为CH或N,
R1为Hal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具有3-7个碳原子的单或双环环状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由–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包含3至14个碳原子和0-4个独立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单或双环杂芳基、杂环基、芳基或环状烷基芳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
R2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具有3-7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由–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1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包含3至14个碳原子和0-4个独立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单或双环杂芳基、杂环基、芳基或环状烷基芳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
R3为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O-烷基或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H、=S、=NH、=O、OH、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COOH、Hal、NH2、SO2CH3、SO2NH2、CN、CONH2、NHCOCH3、NHCONH2或NO2单、二或三取代,
R4为H、R5、=S、=NR5、=O、OH、COOH、Hal、NH2、SO2CH3、SO2NH2、CN、CONH2、NHCOCH3、NHCONH2、NO2;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5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具有3-7个碳原子的单或双环环状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5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SO2R4–、–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由–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包含3至14个碳原子和0-4个独立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单或双环杂芳基、杂环基、芳基或环状烷基芳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5单、二或三取代,
R5、R6相互独立地选自H、=S、=NH、=O、OH、COOH、Hal、NH2、SO2CH3、SO2NH2、CN、CONH2、NHCOCH3、NHCONH2、NO2;和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
Hal为F、C、Br或I。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1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该基团未取代或由R4单、二或三取代,并且其中1-4个碳原子可相互独立地由O、S、SO、SO2、NH、NCH3、–OCO–、–NHCONH–、–NHCO–、–NR5SO2R6–、–COO–、–CONH–、–NCH3CO–、–CONCH3–、–C≡C–基团和/或–CH=CH–基团代替,和/或另外,1-10个氢原子可由F和/或Cl代替;或以下结构之一:






该基团未取代或用R4单、二或三取代
并且其中Q、Y、R2、R3、R4、R5和R6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含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Q是CH或N
Y是CH
并且其中R1、R2、R3、R4、R5和R6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含义。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其中R2为以下结构之一:






该基团未取代或用R5单、二或三取代
并且其中Q、Y、R1、R3、R4、R5和R6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含义。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3为以下结构之一:
并且Q、Y、R1、R2、R4、R5和R6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含义。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3为OMe
并且Q、Y、R1、R2、R4、R5和R6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含义。


7.选自以下的化合物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衍生物、溶剂化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包括它们所有比例的混合物,








编号
IUPAC-名称


1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2-氧杂-7-氮杂螺[4.4]壬烷-7-甲酰胺


2
4-羟基-N-[8-甲氧基-5-(吡啶-4-基)喹喔啉-2-基]-4-甲基哌啶-1-甲酰胺


3
3-羟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


4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2-甲基-1,3-噁唑-4-甲酰胺


5
4-(羟基甲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4-甲基哌啶-1-甲酰胺


6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2,2-二氧代-2λ6-硫杂-6-氮杂螺[3.3]庚烷-6-甲酰胺


7
6-甲氧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哒嗪-3-甲酰胺


8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酰胺


9
4-羟基-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4-(丙-2-炔-1-基)哌啶-1-甲酰胺


10
3-羟基-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


11
4-(羟基甲基)-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4-甲基哌啶-1-甲酰胺


12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8-氧杂-2-氮杂螺[4.5]癸烷-2-甲酰胺


13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2-氧杂-7-氮杂螺[4.4]壬烷-7-甲酰胺


14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2,2-二氧代-2λ6-硫杂-6-氮杂螺[3.3]庚烷-6-甲酰胺


15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16
3-羟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17
4-羟基甲基-4-甲基-哌啶-1-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18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8-氧杂-2-氮杂螺[4.5]癸烷-2-甲酰胺


19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乙酰胺


20
2,2,2-三氟-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乙酰胺


21
4-二甲基氨基甲基-N-(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苯甲酰胺


22
4-羟基-4-丙-2-炔基-哌啶-1-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23
4-甲氧基甲基-N-(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苯甲酰胺


24
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25
6-羟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哒嗪-4-甲酰胺


26
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胺


27
(3S)-3-羟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


28
(3R)-3-羟基-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


29
4-羟基-N-[8-甲氧基-5-(2-甲基苯基)喹喔啉-2-基]-4-甲基哌啶-1-甲酰胺


30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酰胺


31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2-甲基-1,3-噁唑-4-甲酰胺


32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3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环丙烷甲酰胺


34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1-甲基-1H-吡唑-5-甲酰胺


35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1,3-噻唑-5-甲酰胺


36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2-甲基-1,3-噻唑-5-甲酰胺


37
N-(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4H-1,2,4-三唑-3-甲酰胺


38
N-[5-(4-氟苯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酰胺


39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甲氧基-8-(四氢-吡喃-4-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40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环丙烷甲酰胺


41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6-甲基-哒嗪-3-基)-喹喔啉-2-基]-酰胺


42
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酸[8-甲氧基-5-(6-甲基-哒嗪-3-基)-喹喔啉-2-基]-酰胺


43
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酸(8-甲氧基-5-吡啶-4-基-喹喔啉-2-基)-酰胺


44
1-(2-甲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酸[5-甲氧基-8-(四氢-吡喃-4-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45
异噁唑-4-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46
4-羟基甲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47
3-羟基-3-甲基-吡咯烷-1-甲酸[5-甲氧基-8-(四氢-吡喃-4-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48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2-氟-苯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49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4-氟-苯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50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3-氟-苯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51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2-氧杂-7-氮杂-螺[4.4]壬-7-基)-喹喔啉-2-基]-酰胺


52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吡啶-3-基-喹喔啉-2-基)-酰胺


53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氮杂环庚烷-1-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54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苯基-吡啶并[3,4-b]吡嗪-2-基)-酰胺


55
异噁唑-4-甲酸[5-甲氧基-8-(四氢-吡喃-4-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56
1-甲基-1H-吡唑-4-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57
5-甲基-异噁唑-4-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58
5-环丙基-异噁唑-4-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59
1-(2-甲氧基-乙基)-1H-[1,2,3]三唑-4-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0
1-甲基-1H-[1,2,3]三唑-4-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1
1-氰基-环丙烷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2
环丙烷磺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3
[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64
2-甲基-2H-吡唑-3-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5
噻唑-5-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6
2-甲基-噻唑-5-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7
1H-[1,2,4]三唑-3-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8
2,3-二甲基-3H-咪唑-4-磺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69
咪唑并[1,2-a]吡嗪-2-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70
氮杂环丁烷-3-甲酸[8-甲氧基-5-(四氢-吡喃-4-基)-喹喔啉-2-基]-酰胺


71
氮杂环丁烷-3-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2
咪唑并[1,2-a]吡嗪-2-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3
2,3-二甲基-3H-咪唑-4-磺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4
(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75
环丙烷磺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6
1-氰基-环丙烷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7
1-甲基-1H-[1,2,3]三唑-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8
1-(2-甲氧基-乙基)-1H-[1,2,3]三唑-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79
5-环丙基-异噁唑-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80
5-甲基-异噁唑-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81
1-甲基-1H-吡唑-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82
6-氧代-1,6-二氢-哒嗪-4-甲酸(8-甲氧基-5-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83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丁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84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1-丙基-环丙基)-喹喔啉-2-基]-酰胺


85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1-甲氧基甲基-环丙基)-喹喔啉-2-基]-酰胺


86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5-(3-氨基-苯基)-8-甲氧基-喹喔啉-2-基]-酰胺


87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吡啶-2-基-喹喔啉-2-基)-酰胺


88
4-羟基-4-甲基-哌啶-1-甲酸(8-甲氧基-5-邻甲苯基-喹喔啉-2-基)-酰胺


89
1-氰基-环丙烷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90
环丙烷甲酸(5-甲氧基-8-苯基-吡啶并[3,4-b]吡嗪-3-基)-酰胺


91
N-[8-甲氧基-5-(氧杂环己烷-4-基)喹喔啉-2-基]-2-氧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M坦策K席曼M克莱因
申请(专利权)人:默克专利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