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1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中体气路阀门B和下体气路阀门C,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包括电机、滚珠丝杠、阀体顶杆、传感器拉杆和传感器;所述电机和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的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座上安装与滚珠丝杠平行的阀体顶杆;所述螺母座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拉杆,所述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拉杆的动作。用来实现采用气源作为制动电机整车的电控自动制动力分配装置;通过电控电动机构实现了制动力的电控电动化,适用于传统的气源制动整车,实现制动力的线控,从而有效地降低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制动的劳动强度,减少整车驾驶员的疲劳。

A structure of electric control electric brake maste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商用汽车如客车、卡车等,大都通过气刹系统来实现制动,而制动阀又是气刹系统的主控部件,它直接决定了整个刹车系统的使用性能,如踩踏灵敏度、制动距离等十分重要的指标,这些都是驾驶员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的各种制动阀均存在着刹车踩踏力大、行程不足、前后刹车不均等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对于各种载重汽车来讲更是如此,传统的气源制动整车,其制动力的控制均靠驾驶员的依据行驶路况,通过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动作,无法实现制动的线控及自动控制,不能有效地降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制动的劳动强度,驾驶整车过程中,制动总阀无法依据整车感知到车辆行进过程中潜在的障碍物、危险等信号,从而依据系统提供的控制信号,实施电控自动制动、或在驾驶员驾驶制动力不够使实施制动力补偿,以到车轮行进过程中潜在的障碍物、危险等信号,不能通过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实现整车的紧急情况制动,提升整车驾驶的安全性,给驾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中体气路阀门B和下体气路阀门C;/n所述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包括电机(1)、滚珠丝杠(2)、阀体顶杆(3)、传感器拉杆(5)和传感器;所述滚珠丝杠(2)与电机(1)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滚珠丝杠(2)相配合的螺母座(200)上,安装有与滚珠丝杠(2)平行的阀体顶杆(3);所述螺母座(200)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拉杆(5),所述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拉杆(5)的动作;/n所述中体气路阀门B包括活塞一(10)和气路阀门一(14),所述活塞一(10)与所述气路阀门一(14)相抵接;所述活塞一(10)腔内的中部设有与阀体顶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电动制动总阀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中体气路阀门B和下体气路阀门C;
所述上体电控电动执行机构A包括电机(1)、滚珠丝杠(2)、阀体顶杆(3)、传感器拉杆(5)和传感器;所述滚珠丝杠(2)与电机(1)输出端相连接,与所述滚珠丝杠(2)相配合的螺母座(200)上,安装有与滚珠丝杠(2)平行的阀体顶杆(3);所述螺母座(200)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拉杆(5),所述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拉杆(5)的动作;
所述中体气路阀门B包括活塞一(10)和气路阀门一(14),所述活塞一(10)与所述气路阀门一(14)相抵接;所述活塞一(10)腔内的中部设有与阀体顶杆(3)相承接的顶杆座(7);所述顶杆座(7)的两侧套设有压盘(8)和橡胶弹簧(9);所述气路阀门一(14)外套设有阀门弹簧一(15),所述中体气路阀门B的一侧设有进气口一(22a),所述中体气路阀门B的外壁设有出气口一(22b);
所述下体气路阀门C包括活塞二(16)和气路阀门二(19),所述活塞二(16)和气路阀门二(19)相抵接;所述活塞二(16)与气路阀门二(19)间设有延时弹簧(17);所述气路阀门二(19)外套设有阀门弹簧二(18),靠近所述下体气路阀门C的一侧设有进气口二(21a),所述下体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华越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