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36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1),包括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具有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不同的传动比的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以及变速器壳体(21),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具有共同的行星架(4),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具有共同的行星架(4),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的第一齿圈(5)通过自由轮(7)被支承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上,从而在自由轮(7)锁住时通过所述第一齿圈(5)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中并且在自由轮(7)恢复时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的第二齿圈(6)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中。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尤其所述变速器能够在负载下换挡。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变速器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多种变速器设计方案。尤其在汽车领域内、例如在轿车领域或者在载重汽车领域内已知许多不同的变速器系统。然而,已知的变速器通常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其不能在负载下换挡。因此,必须提供附加的离合器,以便中断驱动系。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为了变换变速器的挡位在所述变速器上没有加载负载。然而,这种方法是昂贵的并且提高了可能会失灵或者必须加以维护的构件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保证了带负载可换挡性。尤其是所述变速器能够可选在第一挡或第二挡中运行。在此,随时能够容易且低耗费地实现换挡。按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在此规定,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具有不同的传动比。此外,所述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在此规定,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具有共同的行星架。这意味着,存在一个共同的行星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速器(1),包括/n-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n-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不同的传动比,以及/n-变速器壳体(21),/n-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具有共同的行星架(4),并且/n-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的第一齿圈(5)通过自由轮(7)被支承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上,从而在自由轮(7)锁住时通过所述第一齿圈(5)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中并且在自由轮(7)恢复时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的第二齿圈(6)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4 DE 102017214154.91.变速器(1),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
-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不同的传动比,以及
-变速器壳体(21),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具有共同的行星架(4),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的第一齿圈(5)通过自由轮(7)被支承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上,从而在自由轮(7)锁住时通过所述第一齿圈(5)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21)中并且在自由轮(7)恢复时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的第二齿圈(6)将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壳体(21)和第二齿圈(6)之间存在耦合元件(8),以便将所述变速器壳体(21)和所述第二齿圈(6)可选地抗扭转地彼此连接起来或彼此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8)包括片式离合器和/或制动元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的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的传动比。


5.根据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穆罕默迪M安布鲁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