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华专利>正文

循环硫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6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化床锅炉,特别是一种回收飞灰循环使用的流化床锅炉。在炉膛内的上部空间设置一个螺旋板式高温直流分离器。由这种分离器组成的循环床锅炉不仅保持高燃烧效率和高脱硫剂利用率,而且引风阻力低,占地和高度均小于同容量的鼓泡床锅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化床锅炉,特别是一种回收飞灰循环使用的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通流化床锅炉被称为鼓泡床锅炉,它不能为粒径小于500微米的颗粒提供停留时间,因而飞灰含碳量大,飞灰造成的热损失大,总燃烧效率仅为80%左右,脱硫石灰石细粉利用率低,一般仅为1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以廉价材料制作,在工业规模上实用的高温分离器。本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在炉膛内的上部空间设置一个螺旋板式高温直流分离器。螺旋板分离器有一个由2到4线螺旋板组成的导向器和一个位于导向器之后带有切向出灰孔的圆柱形炉膛构成。来自炉膛下部带有大量飞灰的烟气向上进入导向器,在螺旋板引导下烟气作旋转运动,在圆柱形炉膛内继续在旋转,烟气中的飞灰因离心作用移向边壁并由切向飞灰孔引出,被净化的烟气由圆柱形炉膛上部流出。被分离的飞灰被送回燃烧区循环使用。由这种分离器组成的循环床锅炉不仅保持高燃烧效率和高脱硫剂利用率,而且引风阻力低,占地和高度均小于同容量的鼓泡床锅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示于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示一个3线螺旋板分离器。三块煤螺旋板〔1〕的起点位于同一标高,沿圆周均匀分布。保证两邻板间互相复盖,45度——90度为宜。各板均由形状相同的小块组成以利制造安装。板底面与半径呈15度左右夹角,内高外低,板沿径向不等厚,内厚外薄以接近等强和使烟气尽量多流向外侧求得高分离效率。板最薄处大于50毫米,板最厚处小于150毫米为好。板块系耐火砖制作成型或由磷酸耐火混凝土浇制。板两端分别由位于炉膛中心附近的水冷管簇(2)和炉墙支撑。烟气流经板间的速度以8~15米每秒为宜。圆柱形炉膛(3)的高度与直径比值应大于1,切向出灰孔(4)沿高度均布。沿切向孔引出的飞灰可以用现有技术分离,以惯性分离为佳。被分离飞灰可以用现有技术送回燃烧区〔5〕。床层上部和圆柱形炉膛内尽量少布受热面。上述结构可使飞灰被分离的中位直径达90微米,燃用劣质烟煤的燃烧效率大于90%,氧化钙脱硫利用率达30%—40%,分离器烟气总阻力小于5毫米水柱本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在炉膛内的上部空间设置一个螺旋板式高温直流分离器。螺旋板分离器有一个由2到4线螺旋板组成的导向器和一个位于导向器之后带有切向出灰孔的圆柱形炉膛构成。来自炉膛下部带有大量飞灰的烟气向上进入导向器,在螺旋板引导下烟气作旋转运动,在圆柱形炉膛内继续在旋转,烟气中的飞灰因离心作用移向边壁并由切向飞灰孔引出,被净化的烟气由圆柱形炉膛上部流出。被分离的飞灰被送回燃烧区循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使用的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一个3线螺旋板分离器,三块煤螺旋板〔1〕的起点位于同一标高,沿圆周均匀分布;各板均由形状相同的小块组成;板底面与半径呈15度左右夹角,内高外低,板沿径向不等厚,内厚外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硫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两端分别由位于炉膛中心附近的水冷管簇(2)和炉墙支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流化床锅炉,特别是一种回收飞灰循环使用的流化床锅炉。在炉膛内的上部空间设置一个螺旋板式高温直流分离器。由这种分离器组成的循环床锅炉不仅保持高燃烧效率和高脱硫剂利用率,而且引风阻力低,占地和高度均小于同容量的鼓泡床锅炉。文档编号F23C9/00GK2733179SQ200420052489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杨建华 申请人:杨建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使用的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一个3线螺旋板分离器,三块煤螺旋板[1]的起点位于同一标高,沿圆周均匀分布;各板均由形状相同的小块组成;板底面与半径呈15度左右夹角,内高外低,板沿径向不等厚,内厚外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