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3314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包含锅炉、冷渣器、暖风器、热媒水回路和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包含空气预热器,还可以包含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通过冷渣器、暖风器、热媒水回路和空气预热器对废渣余热进行循环利用,以及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对排烟系统的排烟余热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减低机组煤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节能减排领域,涉及一种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有效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机组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指导下,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近两年,循环流化床新建机组基本为超临界参数,600MW等级国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已投运。但是,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废渣物理热损失高于煤粉炉,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低于煤粉炉。我国大中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大多采用滚筒冷渣器将排渣温度从床温(850-900°C)降至150°C以下,以方便底渣的输送处理。早期,电厂多使用闭式水作为滚筒冷渣器的冷却介质,排渣热量全部损失。目前,多数电厂使用热力系统中的凝结水作为滚筒冷渣器的冷却介质,对底渣进行冷却。这种方法可将底渣的余热传递给凝结水,凝结水吸收排渣余热后,排挤了原本用来加热凝结水的部分抽汽,这部分蒸汽在汽轮机内继续做功,从而回收了部分排渣余热。但排挤的这部分蒸汽其大部分热量都排入凝汽器,增加了冷源损失,所以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一般不高于20%。如何有效利用底渣排放带出的大量热量,是目前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亟待解决的冋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利用排渣余热,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包含有锅炉,锅炉具有排渣端和排烟端,该排烟端连接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内包含与锅炉相连的空气预热器,还包含冷渣器和暖风器,所述锅炉的排渣端连接冷渣器,所述空气预热器连接暖风器,还包含通过冷渣器和暖风器形成的热媒水回路,冷渣器和暖风器通过热媒水回路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热媒水回路上设置水泵、补水口和溢流水口。所述热媒水回路连接有水箱。所述排烟系统包含依次相连的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和烟囱,除尘器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 还包含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该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设置至少I个烟冷器,其设于所述排烟系统内。当采用I个烟冷器时,该烟冷器可置于除尘器之前,或置于脱硫吸收塔之前。当采用2个烟冷器时,其分别设于除尘器之前和脱硫吸收塔之前。所述的2个烟冷器可共同形成一个凝结水回路,或分别形成各自的凝结水回路。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排渣余热循环式利用的设计,废渣余热最终随热风回到锅炉炉膛,被锅炉全部利用,热量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锅炉的废渣物理热损失大大降低。2、本技术中,排烟温度有所升高,锅炉的效率仍得以提高。锅炉排烟温度上升带来的热量损失,通过在尾部烟道中利用凝结水或其他需加热的介质进行热量的回收,进一步提高机组热效率。3、本技术提高了机组废渣余热利用的效率,在实际应用中,与滚筒冷渣器采用闭式水冷却方式相比,可降低机组标煤耗4g/kW.h左右。与滚筒冷渣器采用凝结水冷却方式相比,可降低机组标煤耗2g/kW.h左右。结合烟气余热利用,还可进一步降低机组标煤耗 l~2g/kff.ho4、本技术的热媒水回路中,水泵为热媒水回路提供动力。机组负荷变化时,排渣量和冷风量会随之改变。此时水泵有两种运行方式:定流量运行,这种运行方式适用于机组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定温度运行,这种运行方式适用于机组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因此,设置水泵可根据不同排渣量、进风量从而改变热媒水流量,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率。5、本技术中的暖风器与常规暖风器不同:常规暖风器的作用是在冷风温度较低时,加热冷风以避免空预器低温腐蚀,一般在冬季运行,本技术中的暖风器常年运行,主要作用是将排渣余热送回锅炉,同时也可避免空预器的低温腐蚀。【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之一。图1B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之二。图2A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与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结合应用的示意图之一。图2B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与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结合应用的示意图之二。图2C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与烟气-凝结水换热系统结合应用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结合图1及图2所示,包含有锅炉1,该锅炉I具有排渣端和排烟端,排烟端连接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内包含与锅炉相连的空气预热器5。本技术的重点在于,还包含冷渣器2和暖风器4。所述锅炉I的排渣端连接冷渣器2,还包含暖风器4,其可与锅炉相连,使用时暖风机的出口热风可直接送回锅炉(图中未示出),而本技术最佳的方式如图所示,暖风机与空气预热器5连接,暖风器4的出口热风通过空气预热器5回收部分烟气余热后回到锅炉炉膛。本技术的重点还包含通过冷渣器和暖风器的热媒水回路,冷渣器2和暖风器4通过热媒水回路3进行热量交换。热媒水回路3上设置水泵30,该水泵30为热媒水回路提供动力,即机组负荷变化时,排渣量和冷风量会随之改变。此时水泵有两种运行方式:第一,定流量运行:不改变热媒水回路的流量,改变热媒水温度。若负荷变化较大,热媒水回路流量不变的话,水温变化也较大,会危及冷渣器及空预器的安全运行。因此这种运行方式适用于机组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第二,定温度运行,改变热媒水回路的流量,不改变热媒水温度。这种运行方式适用于机组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因此,设置水泵可根据不同排渣量、进风量从而改变热媒水流量,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率。水泵的定温度运行方式需要改变热媒水回路流量,可通过补充水箱为热媒水回路提供补水或溢流空间,如图1所示的热媒水回路3连接水箱10,该水箱10还能起到定压、排气等作用。另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水系统进行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余热利用系统,包含有锅炉,锅炉具有排渣端和排烟端,该排烟端连接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内包含与锅炉相连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冷渣器和暖风器,所述锅炉的排渣端连接冷渣器,所述空气预热器连接暖风器,还包含通过冷渣器和暖风器进行热量交换的热媒水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彭红文袁雄俊刘利李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