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7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包括油管管体与油管接箍,所述油管管体包括油管外管与油管内管,且所述油管内管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外管内部,所述油管外管与油管内管之间设有管体环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管接箍环空,将油管接箍设计为真空隔热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热点”隔热油管管柱结构,提高隔热油管管柱的隔热性能,解决接箍处汽化腐蚀引起的质量隐患,同时可推广应用到稠油开发和超深井保温举升等领域,对于稠油热采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设置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安装后,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过盈配合,有效防止地层水进入内衬材料进而引起内衬坍塌与接箍腐蚀的发生。

A kind of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without hot s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属于隔热油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隔热油管管体的隔热性能已优化至极致(350℃隔热等级E级,λ<0.006W/(m.℃)),隔热油管管柱接箍处成为隔热油管管柱的主要散热点,接箍处称为隔热油管管柱的“热点”,“热点”的存在导致隔热油管接箍在特定腐蚀条件下,易导致接箍的汽化腐蚀现象,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为解决以上问题,2012年研发了隔热衬套来降低接箍处热损及降低接箍汽化腐蚀现象,通过使用中石化隔热管柱热力学计算软件计算:接箍无隔热措施热损失:13.73%;佩戴隔热衬套接箍处热损失:9.28%(注:设定注汽参数为:1250m、4.8℃/100m、13.8MPa、9t/h、井口干度为75%),佩戴隔热衬套有一定程度减少接箍处热损失,但是隔热衬套存在安装复杂及衬套偏心可能导致卡井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油管接箍环空,将油管接箍设计为真空隔热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热点”隔热油管管柱结构,提高隔热油管管柱的隔热性能,解决接箍处汽化腐蚀引起的质量隐患,同时可推广应用到稠油开发和超深井保温举升等领域,对于稠油热采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设置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安装后,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过盈配合,有效防止地层水进入内衬材料进而引起内衬坍塌与接箍腐蚀的发生,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包括油管管体与油管接箍,所述油管管体包括油管外管与油管内管,且所述油管内管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外管内部,所述油管外管与油管内管之间设有管体环空,所述管体环空内填充有管体隔热层,所述油管管体端部通过螺纹嵌入连接于所述油管接箍内,所述油管管体的端部设有外密封台肩,所述油管管体两端设有内密封台肩,且所述油管管体内端设有密封环,所述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外管与油管接箍内管,所述油管接箍内管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接箍外管内部,所述油管接箍外管与油管接箍内管之间设有油管接箍环空,所述油管接箍环空内填充有油管接箍隔热层。进一步而言,所述管体隔热层与所述油管接箍隔热层均为气凝胶,所述密封环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进一步而言,所述油管管体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油管接箍端部设有外螺纹,且所述油管管体与所述油管接箍通过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螺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旋转啮合时,所述外密封台肩与所述内密封台肩过盈配合,且过盈量为0.05-0.15mm。进一步而言,所述管体环空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内均设吸氢剂,且所述管体环空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顶部均开设有抽气孔。进一步而言,所述管体环空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内均抽真空或回充惰性气体。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油管接箍环空,将油管接箍设计为真空隔热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热点”隔热油管管柱结构,提高隔热油管管柱的隔热性能,解决接箍处汽化腐蚀引起的质量隐患,同时可推广应用到稠油开发和超深井保温举升等领域,对于稠油热采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设置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安装后,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过盈配合,有效防止地层水进入内衬材料进而引起内衬坍塌与接箍腐蚀的发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油管管体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油管接箍的结构图。图中标号:1、油管管体;2、油管接箍;3、油管外管;4、油管内管;5、管体环空;6、管体隔热层;7、外密封台肩;8、内密封台肩;9、密封环;10、油管接箍外管;11、油管接箍内管;12、油管接箍环空;13、油管接箍隔热层;14、内螺纹;15、外螺纹;16、内螺纹;17、抽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包括油管管体1与油管接箍2,所述油管管体1包括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且所述油管内管4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外管3内部,所述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之间设有管体环空5,所述管体环空5内填充有管体隔热层6,所述油管管体1端部通过螺纹嵌入连接于所述油管接箍2内,所述油管管体1的端部设有外密封台肩7,所述油管管体1两端设有内密封台肩8,且所述油管管体1内端设有密封环9,所述油管接箍2包括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所述油管接箍内管11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内部,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之间设有油管接箍环空12,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内填充有油管接箍隔热层13。所述管体隔热层6与所述油管接箍隔热层13均为气凝胶,所述密封环9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是目前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材料,所述油管管体1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油管接箍2端部设有外螺纹15,且所述油管管体1与所述油管接箍2通过内螺纹14与所述外螺纹15的配合螺接,采螺纹连接形式,结构简易,便于拆卸维修反复使用,所述内螺纹14与所述外螺纹15旋转啮合时,所述外密封台肩7与所述内密封台肩8过盈配合,且过盈量为0.05-0.15mm,所述管体环空5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内均设吸氢剂,且所述管体环空5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顶部均开设有抽气孔17,所述管体环空5与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内均抽真空或回充惰性气体,在传导、对流、辐射三方面最大程度地减少热损失。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油管接箍环空,将油管接箍设计为真空隔热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热点”隔热油管管柱结构,提高隔热油管管柱的隔热性能,解决接箍处汽化腐蚀引起的质量隐患,同时可推广应用到稠油开发和超深井保温举升等领域,对于稠油热采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设置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安装后,内密封台肩、外密封台肩与密封环过盈配合,有效防止地层水进入内衬材料进而引起内衬坍塌与接箍腐蚀的发生。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包括油管管体(1)与油管接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管体(1)包括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且所述油管内管(4)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外管(3)内部,所述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之间设有管体环空(5),所述管体环空(5)内填充有管体隔热层(6),所述油管管体(1)端部通过螺纹嵌入连接于所述油管接箍(2)内,所述油管管体(1)的端部设有外密封台肩(7),所述油管管体(1)两端设有内密封台肩(8),且所述油管管体(1)内端设有密封环(9),所述油管接箍(2)包括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所述油管接箍内管(11)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内部,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之间设有油管接箍环空(12),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内填充有油管接箍隔热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包括油管管体(1)与油管接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管体(1)包括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且所述油管内管(4)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外管(3)内部,所述油管外管(3)与油管内管(4)之间设有管体环空(5),所述管体环空(5)内填充有管体隔热层(6),所述油管管体(1)端部通过螺纹嵌入连接于所述油管接箍(2)内,所述油管管体(1)的端部设有外密封台肩(7),所述油管管体(1)两端设有内密封台肩(8),且所述油管管体(1)内端设有密封环(9),所述油管接箍(2)包括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所述油管接箍内管(11)焊接固定于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内部,所述油管接箍外管(10)与油管接箍内管(11)之间设有油管接箍环空(12),所述油管接箍环空(12)内填充有油管接箍隔热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热点隔热油管油管接箍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隔热层(6)与所述油管接箍隔热层(13)均为气凝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甲伟王新国高山杨超赵学华李战新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孚瑞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