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76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管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腔内活动连接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腔内活动连接有加热棒;所述保温套的腔内中部设有与隔热接箍适配的定位槽,并且保温套的壁上设有用于开合定位槽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上设有与定位槽内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保温盖位置适配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处设有与外筒体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保温盖的卡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隔热接箍测试的影响,为隔热接箍测试提供一个可靠的检测环境,从而提高隔热接箍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的准确性。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管件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采用隔热油管减少热采过程的热损失,近年来为了减少隔热油管整体管柱的热损失,逐步采用新型隔热接箍代替了传统API标准接箍,整体减少了隔热油管整体管柱的热损失,对隔热接箍的导热系数要求进一步提高;
[0003]隔热接箍选用时需要对隔热接箍的导热系数测试,目前的测试中并没有对接箍本体测试的专用工具,一般采用将隔热接箍连接到隔热油管短节上,再加热升温至350摄氏度后,监测隔热接箍外表面各个时间点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导热性能;
[0004]这种测试方式缺点是测试了隔热接箍和隔热油管短节整体的导热系数,而非直接测试的隔热接箍的性能,具体是监测单位时间内接箍降温时,隔热油管短节的外表面散热较快,接箍温度降低并非只是接箍表面散热带来的效果,因此对隔热接箍的测试结果影响特别大,无法准确测试出隔热接箍的导热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其结构合理,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隔热接箍测试的影响,为隔热接箍测试提供一个可靠的检测环境,从而提高隔热接箍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腔内活动连接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腔内活动连接有加热棒;
[0008]所述保温套的腔内中部设有与隔热接箍适配的定位槽,并且保温套的壁上设有用于开合定位槽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上设有与定位槽内连通的散热口;
[0009]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保温盖位置适配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处设有与外筒体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保温盖的卡箍。
[0010]优选的,所述卡箍的两端,以及外筒体上位于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配合连接的连接耳,并通过螺栓将卡箍上的连接耳和开口槽处的连接耳连接在一起。
[0011]优选的,所述卡箍为平行布置的两条。
[0012]优选的,所述外筒体和保温套均为一端具有开口的圆形筒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外筒体、保温套、定位槽以及加热棒同轴布置。
[0014]优选的,所述保温套由具有阻燃性能的保温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6]利用本技术对隔热接箍进行测试时,加热棒经保温套的内孔伸入隔热接箍的腔内,并利用保温套隔绝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等热损失,减少了外界对测试的影响,为隔
热接箍测试提供一个可靠的检测环境,从而提高隔热接箍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
[0017]通过在外筒体的开口槽处可拆卸连接卡箍,利用卡箍固定保温盖,能够方便在测试中将隔热接箍取出和放入定位槽内,在保温盖上开设散热口,一方面通过散热口对隔热接箍表面进行散热,并保证实验中隔热接箍降温是由外表面本身进行散热的,另一方面散热口作为检测窗口,便于利用红外线温度检测接箍外表面温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外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保温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加热棒,2、保温套,3、外筒体,4、卡箍,201、保温盖,202、定位槽,203、散热口,301、开口槽,302、第一连接耳,401、第二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参见图1至图5,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包括外筒体3,外筒体3腔内插入有保温套2,保温套2的腔内活动插入有加热棒1,其中保温套2由具有阻燃性能的保温材料制成,例如EPS材料、气凝胶材料。
[0027]保温套2的腔内中部设有与隔热接箍适配的定位槽202,并且保温套2的壁上设有用于开合定位槽202的保温盖201,保温盖201上设有与定位槽202内连通的散热口203。
[0028]外筒体3上设有与保温盖201位置适配的开口槽301,开口槽301处设有与外筒体3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保温盖201的卡箍4。
[0029]使用时,将隔热接箍放置在定位槽202内,然后盖上保温盖201固定隔热接箍,再通过卡箍4将保温盖201固定,之后将加热棒1由保温套2的腔内轴向插入隔热接箍的内孔中,加热棒1一般选用恒温加热棒1。
[0030]将加热棒1一般设置为350摄氏度,利用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实时的监测隔热接箍外表面的温度变化,并记录。
[0031]本技术对隔热接箍进行测试时,加热棒1经保温套2的内孔伸入隔热接箍的腔内,并利用保温套2隔绝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等热损失,能够减少外界对测试的影响,为隔热接箍测试提供一个可靠的检测环境,从而提高隔热接箍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
[0032]通过在保温盖201上开设散热口203,一方面通过散热口203对隔热接箍表面进行散热,并保证实验中隔热接箍降温时是由外表面本身进行散热的,另一方面散热口203作为检测窗口,便于利用红外线温度检测隔热接箍外表面温度。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外筒体3和卡箍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优化,具体是:
[0035]外筒体3上位于开口槽301的两侧设有一组第一连接耳302,卡箍4的两端设有与第一连接耳302配合的第二连接耳401。
[0036]第一连接耳302和第二连接耳401上设有位置对应的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开拆卸连接。
[0037]通过外筒体3的开口槽301处可拆卸连接卡箍4,利用卡箍4固定保温盖201,能够方便在测试中将隔热接箍取出和放入定位槽202内。
[0038]其中,卡箍4优选用两条,并且呈平行排布。
[0039]实施例3
[0040]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0041]外筒体3和保温套2均为一端具有开口的圆形筒状结构,外筒体3、保温套2、定位槽202以及加热棒1同轴布置。
[0042]通过同轴布置的设计使得设计更加的合理,并且加热棒1和定位槽202同轴布置,还能够保证放置在定位槽202内的隔热接箍能够受热均匀。
[0043]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腔内活动连接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腔内活动连接有加热棒;所述保温套的腔内中部设有与隔热接箍适配的定位槽,并且保温套的壁上设有用于开合定位槽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上设有与定位槽内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保温盖位置适配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处设有与外筒体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保温盖的卡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热接箍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的两端,以及外筒体上位于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配合连接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高山赵学华张始伟马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孚瑞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