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56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1:53
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2),在所述胎面带上形成有:‑一对胎肩区域(7,8),所述一对胎肩区域彼此轴向相对;‑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一对周向沟槽(10,11)界定;‑多个第一盲凹部(20),所述多个第一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第一纵向延伸部;和‑多个第二盲凹部(30),所述多个第二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第二纵向延伸部;‑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15),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二对周向沟槽(13,14)界定;和‑多个贯通凹部(40),所述多个贯通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周向肋(15)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中的周向沟槽之间延伸。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特别是一种用于高性能汽车的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围绕旋转轴线环形地形成,并且包括至少一个胎体网织物,所述至少一个胎体网织物具有端部边缘,所述端部边缘分别接合在称为胎圈芯的环形固定结构中。在相对于胎体结构的径向外侧位置提供了带束结构,在汽车轮胎的情况下,所述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径向叠置的橡胶织物条,所述橡胶织物条设有通常为金属的增强帘线,所述增强帘线在每个条中相互平行布置,但是相对于相邻条的帘线交叉,优选地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对称。优选地,带束结构在径向外侧位置中至少在带束条的端部下方还包括第三层织物或金属帘线,所述第三层织物或金属帘线沿着周向(0度)布置。在无内胎类型的轮胎中,还提供了径向内层,所述径向内层被称为衬里,并且具有不渗透特性,以确保轮胎本身的气密性。胎面带施加在相对于带束结构的径向外侧位置,所述胎面带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在其上限定了旨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为了也确保在潮湿路面上具有足够的抓地力,轮胎具有设有沟槽和凹口的胎面带,所述沟槽和凹口具有不同形状和几何结构,并且界定了旨在与地面接触的胎面带的部分,所述部分称为块体。由成组沟槽、凹口和块体限定的胎面带的整体构造表示“胎面花纹”。沟槽和凹口的主要功能是在相互接触期间允许排出轮胎表面和路面之间所存在的水,从而防止因水对向前行驶的轮胎的冲击而产生的静水压力导致轮胎从路面上抬起或部分抬起而结果导致车辆失控(这种现象称为“滑水现象”)。在周向方向上形成的沟槽和凹口也可以在车辆绕弯行驶时在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定向的切向力的方向和运动稳定性方面影响轮胎的特性。在横向方向上形成的沟槽和凹口又会影响轮胎的牵引特性,特别是影响在汽车加速和制动的阶段将平行于运动方向的切向力传递到路面的能力。在同一申请人的名下的WO2009/060476描述了一种轮胎,所述轮胎的胎面花纹包括一对周向肋,在所述一对周向肋上形成有相应的多个贯通凹口。EP1614549B1和US9216618B2描述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胎面花纹的其他示例。本申请人已经注意到,胎面花纹的构造(如由沟槽和凹口的形状、取向以及数量所限定的)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于轮胎的其他重要参数的确定,例如尤其是滚动阻力。该后一个参数与燃油消耗直接相关,因此即使在旨在用于高性能汽车时其在新轮胎的设计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用于高性能汽车的情况下,当然无论在干燥表面还是在湿润表面上同等需要关于制动、弯道行驶时的横向抓地力以及操纵的优异特性。除了这些要求外,还绝对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能力迅速排水,这使得可以在潮湿路面上安全行驶而不会发生滑水现象。本申请人还已经注意到,沟槽和凹口的构造有时如何对轮胎的特性产生相反值的影响,使得限定最佳胎面花纹需要对所需特性进行优化的过程。因此,本申请人已经感到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这样胎面花纹的轮胎,所述胎面花纹能够在滚动阻力方面提供最佳性能,但又不影响横向抓地力和制动抓地力的性能,与此同时还保持适当的排水能力。首先,本申请人已经确认,在胎面花纹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不是对称的非对称轮胎中,上述各种要求可以通过胎面带的各个部分来不同地满足。另外,本申请人已经注意到,胎面带的各个部分在路面上的接触压力的不均匀分布涉及滚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损失了所寻求的性能。因此,本申请人已经意识到构造胎面花纹的沟槽和凹口以促进胎面带的各个部分在路面上的接触压力尽可能均匀分布的重要性。最后,本申请人已经发现,通过采用这样的胎面花纹可以显著改善轮胎、特别是高性能轮胎的滚动阻力,所述胎面花纹提供: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在其上依次形成有相应的多个长盲凹部和短盲凹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在其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凹部。
技术实现思路
特别地,在其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优选地,在胎面带上形成有彼此轴向相对的一对胎肩区域。优选地,在胎面带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由第一对周向沟槽界定。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周向肋上形成有具有第一纵向延伸部的多个第一盲凹部。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周向肋上形成有具有第二纵向延伸部的多个第二盲凹部。优选地,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优选地,在胎面带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由第二对周向沟槽界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与所述第一对周向沟槽分开或部分重合。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周向肋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凹部。优选地,所述贯通凹部在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中的周向沟槽之间延伸。由于这些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有更均匀的接触压力分布,因此导致滚动阻力方面的最佳性能。术语轮胎的“赤道面”应理解为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平面。术语“周向”方向是指通常根据轮胎的旋转方向或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以略微倾斜(例如大约5°)定向的方向。术语相对于胎面带的“有效宽度”应理解为是胎面带的旨在与地面接触的径向最外侧部分的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宽度。术语“沟槽”应理解为是指形成在胎面带的一部分中并且其宽度大于或等于1.5mm、优选地大于或等于3mm、并且优选地深度大于3mm的凹部。术语“凹口”应理解为是形成在胎面带部分中并且其宽度小于1.5mm、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mm的凹部。所述凹口和沟槽的宽度旨在被测量到大于或等于1mm、优选地大于或等于1.5mm的深度。术语“凹部”旨在同义地指代凹口或沟槽。当凹部在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沟槽上敞开从而连接所述沟槽时,凹部、特别是凹口被定义为“贯通”。在分支凹部的情况下,贯通凹部具有在分开的沟槽上敞开的至少两个端部。当凹部不是贯通凹部时,凹部、特别是凹口被称为“盲凹部”。特别地,盲凹部可以具有在沟槽上敞开的第一端,或者在沟槽上敞开的第一端以及在凹口上敞开的第二端,或者甚至在两个分开的凹口上都敞开的两个端部。术语凹部、特别地凹口的“纵向延伸部”是指沿着其在胎面表面上的延伸方向测量的凹部的长度,这与凹部在胎面表面上的位置或取向无关。术语“空隙橡胶比”旨在表示包含在轮胎的胎面花纹的旨在搁置在地面上的特定部分(在适用的情况下为整个胎面花纹)中的沟槽和凹口的总表面积和胎面花纹的特定部分(在适用的情况下为整个胎面花纹)的总表面积之间的比率。术语“有效空隙橡胶比”是指基于将受深度小于1mm的任何斜面影响的胎面带的表面考虑为与地面接触的表面(即为“橡胶”)而计算的空隙橡胶比。与总的空隙对橡胶比相比,该参数更清楚地表明由凹部(沟槽或凹口)影响的胎面带的表面的占比,所述凹部由于其深度而对排水能力有更大的贡献。还应注意的是,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2),在所述胎面带上形成有:/n一对胎肩区域(7,8),所述一对胎肩区域彼此轴向相对;/n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一对周向沟槽(10,11)界定;/n多个第一盲凹部(20),所述多个第一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第一纵向延伸部;和/n多个第二盲凹部(30),所述多个第二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第二纵向延伸部;/n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15),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二对周向沟槽(13,14)界定,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与所述第一对周向沟槽(10,11)分开或部分重合;/n多个贯通凹部(40),所述多个贯通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周向肋(15)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中的周向沟槽(13,14)之间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0 EP 17202579.3;20170512 IT 102017000051972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2),在所述胎面带上形成有:
一对胎肩区域(7,8),所述一对胎肩区域彼此轴向相对;
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一对周向沟槽(10,11)界定;
多个第一盲凹部(20),所述多个第一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第一纵向延伸部;和
多个第二盲凹部(30),所述多个第二盲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周向肋(12)中,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第二纵向延伸部;
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15),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介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并且由第二对周向沟槽(13,14)界定,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与所述第一对周向沟槽(10,11)分开或部分重合;
多个贯通凹部(40),所述多个贯通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周向肋(15)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中的周向沟槽(13,14)之间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带(2)被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划分为:外胎面带区域(5),所述外胎面带区域用于在所述轮胎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面向所述车辆的外部;以及内胎面带区域(6),所述内胎面带区域与所述外胎面带区域轴向相对,并且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周向肋包括外周向肋(12),所述外周向肋形成在所述外胎面带区域(5)上,并且由第一外周向沟槽(10)和第二外周向沟槽(11)界定,所述第一外周向沟槽和所述第二外周向沟槽形成所述第一对周向沟槽;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周向肋包括内周向肋(15),所述内周向肋形成在所述内胎面带区域(6)上,并且由第一内周向沟槽(13)和第二内周向沟槽(14)界定,所述第二内周向沟槽与所述第二外周向沟槽分开或重合,所述第一内周向沟槽和所述第二内周向沟槽形成所述第二对周向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盲凹部(20)沿着所述第一周向肋(12)的周向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盲凹部(30)交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盲凹部(20)和所述第二盲凹部(30)的第一端(21;31)在所述第一外周向沟槽(12)上敞开。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盲凹部(20)包括:基本上直线的第一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外周向沟槽(10)相对于所述胎面带的周向方向以第一倾角延伸;和基本上直线的第二部分(23),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22),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的第二倾角,所述第二倾角小于所述第一倾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一盲凹部(20)中,所述第一倾角介于40°和55°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倾角介于15°和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一盲凹部(20)中,所述第一部分(22)的纵向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部分(23)的纵向延伸部之间的比率介于0.15和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E·斯佩齐亚里S·蒙泰塞洛V·贝洛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