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98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滑杆、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容纳管、转轴、保护转板、斜板、第二减震弹簧、连接管、推动杆和第二滑杆,进行减震时,重物挤压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所述推动杆会推动所述斜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保护转板转动,由于所述保护转板为椭圆状,当所述保护转板转动后,高度降低,失去对所述支撑板的支撑作用,此时所述支撑板继续下压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进行减震,当受到突然的冲击力时,所述支撑板会瞬间被挤压到所述保护转板的顶部,使所述保护转板无法转动,通过所述保护转板支撑所述支撑板,使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无法继续收缩,避免了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由于瞬间受力过大导致损坏的问题。

A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减震是用弹簧吸震降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当路面由平顺突然转至颠簸时,由于车辆的重力势能的突然改变,会对车辆的减震结构造成较大的瞬时冲击力,由于该冲击力的力度较大,容易过度压缩减震弹簧,使减震弹簧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失去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结构,旨在解决当路面由平顺突然转至颠簸时,由于车辆的重力势能的突然改变,会对车辆的减震结构造成较大的瞬时冲击力,由于该冲击力的力度较大,容易过度压缩减震弹簧,使减震弹簧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失去减震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震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滑杆、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容纳管、转轴、保护转板、斜板、第二减震弹簧、连接管、第二容纳管、推动杆和第二滑杆,所述支撑板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内部,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容纳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的侧面,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容纳管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转板位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斜板位于所述保护转板上,所述斜板与所述保护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滑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的底部,所述连接管固定可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管,所述第二容纳管位于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滑杆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容纳管的内径,所述第一滑杆的其中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容纳管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容纳管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容纳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护转板呈椭圆状,所述保护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保护转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的两侧,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容纳管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护转板长半轴的长度减去所述保护转板短半轴长度所得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极限压缩长度。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呈圆管状结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容纳孔,且所述连接管套设在车轮的轮轴上,并与车轮轮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顶部开设的容纳孔内设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绳的顶端与所述保护转板底部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减震结构,通过设置所述保护转板、所述支撑板、所述转轴、所述斜板和所述推动杆,进行减震时,重物挤压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所述推动杆会推动所述斜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保护转板转动,由于所述保护转板为椭圆状,当所述保护转板转动后,高度降低,失去对所述支撑板的支撑作用,此时所述支撑板继续下压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进行减震,当受到突然的冲击力时,所述支撑板会瞬间被挤压到所述保护转板的顶部,使所述保护转板无法转动,通过所述保护转板支撑所述支撑板,使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无法继续收缩,避免了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由于瞬间受力过大导致损坏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1、支撑板;12、第一滑杆;13、第一减震弹簧;14、第一容纳管;15、转轴;16、保护转板;17、斜板;18、第二减震弹簧;19、连接管;20、第二容纳管;21、推动杆;22、第二滑杆;23、弹性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方案:一种减震结构,包括支撑板11、第一滑杆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一容纳管14、转轴15、保护转板16、斜板17、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管19、第二容纳管20、推动杆21和第二滑杆22,支撑板11套设在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并与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第一滑杆12位于第一容纳管14内部,第一滑杆12与第一容纳管14滑动连接,第一减震弹簧13套设在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第一减震弹簧13的顶端与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转轴15位于第一容纳管14的侧面,转轴15与第一容纳管14固定连接,保护转板16位于转轴15上,并与转轴15转动连接,斜板17位于保护转板16上,斜板17与保护转板16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18套设在第二滑杆22的外表面,并与第二滑杆22固定连接,连接管19位于第一容纳管14的底部,连接管19固定可连接于第一容纳管14,第二容纳管20位于连接管19的顶部,并与连接管19固定连接,推动杆21位于支撑板11的底部,推动杆21与支撑板11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转板16位于第一容纳管14的侧面,并通过转轴15与第一容纳管14转动连接,保护转板16的侧面设有斜板17,斜板17与保护转板16固定连接,支撑板11位于保护转板16的顶部,并与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支撑板11的底部设有推动杆21,推动杆21与支撑板11固定连接,进行减震时,重物挤压支撑板11带动第一滑杆12下移,从而压迫第一减震弹簧13收缩,当支撑板11与保护转板16贴合后,推动杆21会推动斜板1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保护转板16转动,由于保护转板16为椭圆状,当保护转板16转动后,其高度降低,失去对支撑板11的支撑作用,此时支撑板11继续下压第一减震弹簧13,进行减震个工作,当支撑板11受到突然向下的冲击力时,支撑板11会瞬间被挤压到保护转板16的顶部,由于支撑板11的挤压作用使保护转板16无法转动,此时保护转板16支撑支撑板11,使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1)、第一滑杆(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一容纳管(14)、转轴(15)、保护转板(16)、斜板(17)、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管(19)、第二容纳管(20)、推动杆(21)和第二滑杆(22),所述支撑板(11)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内部,所述第一滑杆(12)与所述第一容纳管(1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3)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的侧面,所述转轴(15)与所述第一容纳管(14)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转板(16)位于所述转轴(15)上,并与所述转轴(15)转动连接,所述斜板(17)位于所述保护转板(16)上,所述斜板(17)与所述保护转板(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8)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2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9)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的底部,所述连接管(19)固定可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所述第二容纳管(20)位于所述连接管(19)的顶部,并与所述连接管(19)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21)位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所述推动杆(21)与所述支撑板(11)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1)、第一滑杆(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一容纳管(14)、转轴(15)、保护转板(16)、斜板(17)、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管(19)、第二容纳管(20)、推动杆(21)和第二滑杆(22),所述支撑板(11)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内部,所述第一滑杆(12)与所述第一容纳管(1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3)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1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滑杆(1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的侧面,所述转轴(15)与所述第一容纳管(14)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转板(16)位于所述转轴(15)上,并与所述转轴(15)转动连接,所述斜板(17)位于所述保护转板(16)上,所述斜板(17)与所述保护转板(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8)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2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滑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9)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的底部,所述连接管(19)固定可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管(14),所述第二容纳管(20)位于所述连接管(19)的顶部,并与所述连接管(19)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21)位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所述推动杆(21)与所述支撑板(11)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板(11)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滑杆(12)的直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腾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