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96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固构件,其包括杆状的主体(11)、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一端的固定卡脚(12)和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另一端的折叠支架(13),所述折叠支架(13)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31)和多个刚性的支脚(132),所述支脚(132)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131)中并且通过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主体(11)连接,其中,所述支脚(132)分别从所述连接部(131)朝向所述固定卡脚(12)的方向倾斜延伸出来,并且所述支脚(132)被构造成能够在受力情况下以所述连接部(131)为中心进行枢转运动,从而在扩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紧固构件能够简化两个工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减少装配和拆卸工件的时间,并且其灵活性高,更容易实现轻量化。

Fastening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固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构件,其特别用于连续穿过两个工件中的同轴通孔而将两个工件固定在一起。
技术介绍
在工件的日常装配中,为了使固定更加牢固通常利用螺旋连接,例如使用螺杆与螺纹孔的配对方式而将两个工件固定在一起。然而,这种螺旋连接方式需要旋转来实现固定,在装配和拆卸时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带来额外的工时成本。特别是在汽车的内外饰配件和附接件的装配中,需要装配工人在流水线上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件的固定案件,频繁使用螺旋连接明显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紧固构件,其包括杆状的主体、设置在主体的一端的固定卡脚和设置在主体的另一端的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架具有弹性的连接部和多个刚性的支脚,所述支脚的一端伸入连接部中并且通过连接部与主体连接。特别地,支脚分别从连接部朝向固定卡脚的方向倾斜延伸出来,并且支脚被构造成能够在受力情况下以连接部为中心进行枢转运动从而在扩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是具有弹性的杆件和/或主体具有波纹状构型的弹性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卡脚是具有刚性的卡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卡脚与主体通过形状配合的连接方式彼此连接或者固定卡脚与主体一体地制造。优选地,卡脚的构型为一字形、十字形、米字形、圆环形或矩形。优选地,支脚的数量为三个、四个或五个。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脚为长条形并且沿着连接部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脚在扩展状态下相对于主体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在40°与75°之间,角度优选为45°、55°或6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脚在折叠状态下相对于主体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在5°与15°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脚在背离连接部的远端设有柔性的包裹部。通过根据本技术的紧固构件,能够简化两个工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减少装配和拆卸工件的时间,并且其灵活性高,更容易实现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折叠支架的紧固构件的示意图,其中折叠支架可以在左侧的扩展状态和右侧的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折叠支架的紧固构件的工作场景的示意图,其中紧固构件的折叠支架处于扩展状态以将两个工件彼此固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折叠支架的紧固构件。可以理解,以下所给出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参见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折叠支架的紧固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紧固构件1主要包括杆状的主体11,在主体11的一端设有固定卡脚12,在主体11的另一端设有折叠支架13。根据本技术,主体11可以整体由同时具有韧性和弹性的材质构成,以能够在装配时沿长度方向发生拉伸和缩回并且使得在装配期间不会因为承受压力而发生轻易发生损伤。优选地,例如在主体11的中部可以额外设置为波纹状构型的弹性部111,以赋予主体11沿长度方向更大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在装配时吸收所承受的压力、避免损坏。位于主体11一端的固定卡脚12由刚性材料构成。特别地,固定卡脚12可以与主体11通过例如卡接的形状配合连接方式彼此连接。然而,在使用的材料同时满足刚性和韧性要求时,也可以考虑固定卡脚12由与主体11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与主体11一体地制造。在图1中示出的固定卡脚12为一字形,但是其也可以具有其他便于卡紧固定的构型,例如十字形、米字形、圆环形、矩形等。折叠支架13位于主体11上背离固定卡脚12的远端,并且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31和多个刚性的支脚132,其中各个支脚132的一端伸入连接部131中并且通过连接部131使刚性的支脚132与主体11连接在一起。支脚132的数量例如为三个、四个或五个,其可以为长条形并且沿着连接部131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特别地,支脚132分别从连接部131朝向固定卡脚12的方向倾斜延伸出来。根据本技术,连接部131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别是能够使得刚性的支脚132在相对于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具体地,在非受力状态(初始状态)下,支脚132相对于主体11的长度方向处于较大的角度,例如在40°与75°之间,特别是45°、55°、65°,亦即扩展状态。而当支脚132受到径向力(例如在紧固构件穿过待固定的工件的通孔时受到孔壁的径向力)时,刚性的支脚132由于其一端位于弹性的连接部131内而以连接部131为中心进行枢转运动、受迫贴近主体11,即支脚132相对于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角度变小直至5°与15°之间、优选10°。优选地,折叠支架13的背离连接部131的远端可以设有柔性的包裹部133,以防止刚性的支脚132对待固定的工件表面造成损伤。以下参照图2对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折叠支架的紧固构件1的工作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所示,在工件A与工件B需相对于彼此固定的工作场景中,例如在工件A中设有通孔,在工件B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通孔,两个通孔具有相似的直径,并且根据本技术的紧固构件1的长度略大于两个工件的通孔长度之和。为了固定,在将工件A的通孔与工件B的通孔同轴对齐后,将根据本技术的紧固构件1的初始为扩展状态的折叠支架13引入一个工件(在此为工件B)的通孔内。在折叠支架13受力逐步进入通孔的过程中,刚性的支脚132受到通孔内壁的径向力的作用而逐步向内折叠,由此折叠支架13从扩展状态变为折叠状态从而能够全部进入工件的通孔中。随着进一步将紧固构件1推入工件的通孔中,折叠支架13到达另一个工件(在此为工件A)的通孔的末端并随后伸出。在紧固构件1伸出通孔一定的距离后,操作员使用工具或用手抓住紧固构件1的折叠支架13一端并向外拉伸,由于主体11具有弹性、特别是由于设有弹性部111,主体11能够受力伸长并使得折叠支架13的刚性的支脚132完全伸出通孔。此时,操作员松开紧固构件1,支脚132不再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在弹性的连接部131的作用下回复其初始状态、即扩展状态,与此同时主体11也不再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在其自身的弹性、尤其是弹性部111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缩回,使得刚性的支脚132因扩展而直径大于通孔的外径并卡在工件A的通孔的外部。由此,固定卡脚12位于通孔的一侧而刚性的支脚132位于通孔的另一侧,通过主体11的弹性而向中间的收缩趋势而使得工件A和B朝向彼此拉紧并相对于彼此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根据本技术的紧固构件1的主体11的长度可以根据期望得到的工件的紧固程度而进行调整,并且该长度与主体11及弹性部111的弹性系数成反比。通过以上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包括杆状的主体(11)、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一端的固定卡脚(12)和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另一端的折叠支架(13),所述折叠支架(13)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31)和多个刚性的支脚(132),所述支脚(132)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131)中并且通过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主体(11)连接,其中所述支脚(132)分别从所述连接部(131)朝向所述固定卡脚(12)的方向倾斜延伸出来,并且所述支脚(132)被构造成能够在受力情况下以所述连接部(131)为中心进行枢转运动从而在扩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包括杆状的主体(11)、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一端的固定卡脚(12)和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另一端的折叠支架(13),所述折叠支架(13)具有弹性的连接部(131)和多个刚性的支脚(132),所述支脚(132)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131)中并且通过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主体(11)连接,其中所述支脚(132)分别从所述连接部(131)朝向所述固定卡脚(12)的方向倾斜延伸出来,并且所述支脚(132)被构造成能够在受力情况下以所述连接部(131)为中心进行枢转运动从而在扩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是具有弹性的杆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具有波纹状构型的弹性部(111)。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脚(12)是具有刚性的卡脚。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脚(12)与所述主体(11)通过形状配合的连接方式彼此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