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257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上交替叠放有圆环板和调整环,螺栓柱穿过圆环板和调整环并将底板固定在堆芯下板下方,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流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底板上设置多个流水孔的方式,圆筒状结构与反应堆壳体之间作为冷却剂的流经通道,进入堆芯内的冷却剂流向均是从底部向上的方向,即使其有很少量的偏移,在筒状结构的轴线长度上经过向上的运动后,其横向的流动在轴向运动的带领下被逐渐消灭,最终达到堆芯下板时,达到完全向上移动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向流动混合后向上的过程而言,极大的减少甚至消灭了涡流,大大改善了冷却剂的流动稳定性,同时防止了一定尺寸以上的异物损坏主设备。

A core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lower chamber of a stack mem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ore flow distribution of reactor internals of the lower chamber devic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lternately stacked circular plate and the adjusting ring on the bottom plate, bolt pass through the ring plate and the adjusting ring and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in the lower core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hole. The inven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in the floor, between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and the reactor shell as the coolant flows into the coolant flows through the channel, the core is from the bottom upward direction, even if it has a small amount of offset in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of the axis length after upward movement the transverse flow, has been gradually eliminated in the axial movement of the lead, finally reached the lower core plate, completely to the purpose of moving relative to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multi flow mixed up process, greatly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eddy current, greatly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oolant flow, while preventing the some foreign body sizes above the main equipment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水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当堆芯冷却剂流量分配不满足要求时,通常会在下腔室设置流量分配结构,以满足热工水力的要求,已知的下腔室流量分配结构主要有筒式结构、板式结构、椭球式结构等形式,这些结构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1210137211.0,名称为:核电站反应堆流量分配结构的技术方案中,固定后的封头形结构与压力容器下封头82在下腔室中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冷却剂通道84,冷却剂通道84的入口位于环形下降腔86的底部,冷却剂通道84使得冷却剂流道变化较小,因而能有效抑制下腔室底部的漩涡流。又由于封头60上开有大量流水孔600,因此从环形下降腔86进入冷却剂通道84的冷却剂能通过流水孔600进入封头60与堆芯下支承板50之间的腔室88,此时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大多竖直向上,几乎没有漩涡流,而且经过封头60上流水孔600进行第一次分配后,冷却剂已较为均匀;之后冷却剂继续向上流动,进入堆芯下支承板50上的穿孔52,进行第二次分配;又如申请号为:CN201310012032.9,名称为:一种压水核反应堆流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在分配装置球碗周向侧壁中上部呈旋转对称布置多排等直径的圆形开孔,每排圆形开孔包括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圆形孔6;在分配装置球碗周向侧壁下部、距离中心轴不同径向距离处设置了三排方形流水孔,每排方形流水孔包括若干个周向布置的方形孔8;在分配装置球碗底部中心区域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流水孔9。通过变更流量分配装置侧面和底部流水孔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来调节冷却剂进入堆芯前的分配效果和沿程阻力损失,以满足邻近组件的入口流量分配偏差允许值、最大平均流量,压降等指标;又如申请号为:CN201210540644.0,名称为: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筒状流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吊篮组件4下端设置有堆芯下支撑板3,所述堆芯下支撑板3支撑在堆芯径向支撑件6上,所述吊篮组件4与压力容器5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下降腔7;所述压力容器5的下封头内处于堆芯下支撑板3下部的区域为下腔室8;反应堆运行时,冷却剂经冷管段进入压力容器5,并经下降腔7流入所述下腔室8;冷却剂在下腔室8内混合后向上穿过堆芯下支撑板3进入堆芯与堆芯内燃料组件进行流动换热,最后经压力容器5的热管段流出压力容器5;筒状流量分配器作为冷却剂的一次分配结构,冷却剂在从反应堆压力容器5与吊篮组件4间的下降腔8进入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的过程中,接近所述下封头壁面区域的高流速流在经过流量分配筒1以后,其流动方向由向中央区域堆积变化为向边角区域的流水孔流动,从而造成边角区域流水孔获得相对更多的流量,进而使得堆芯下支撑板3的流水通道处原本不均匀的流量分配得到有效改善。以上三种流量分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验及实际操作,都存在流入堆芯组件的冷却剂流场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存在一定的涡流扰动,造成冷却剂的各处流量不均匀,没有完全起到均匀分配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堆芯冷却剂进入时存在扰动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上交替叠放有圆环板和调整环,螺栓柱穿过圆环板和调整环并将底板固定在堆芯下板下方,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流水孔。本专利技术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是用于堆芯的构件,现有技术中,特备是
技术介绍
的三种最优秀的流量分配装置,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采用碗形的筒体上开设不同方向的孔作为流水孔,使得进入罩体内的冷却剂从不同方向流入,虽然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流向的不同,又会产生涡流,造成内部冷却剂的涡流扰动,而申请人以前的方案即
技术介绍
中的方案实际上是利用全部水平进入的冷却剂来解决涡流的问题,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涡流的产生,但是也存在不均匀的问题,申请人对以上三种结构的流量分配装置进行了多年的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改进后专利技术了一种冷却剂分配更加均匀的流量分配装置,通过采用多个交替叠放的圆环板和调整环形成圆筒状,其底部的底板通过螺栓柱连接在堆芯下板下方,在底板上设置多个流水孔的方式,圆筒状结构与反应堆壳体之间作为冷却剂的流经通道,在全部进入到底板下放后,从流水孔进入,如此,进入堆芯内的冷却剂流向均是从底部向上的方向,即使其有很少量的偏移,在筒状结构的轴线长度上经过向上的运动后,其横向的流动在轴向运动的带领下被逐渐消灭,最终达到堆芯下板时,达到完全向上移动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向流动混合后向上的过程而言,极大的减少甚至消灭了涡流,大大改善了冷却剂的流动稳定性。所述的圆环板和调整环的外径不同,组合后形成环状的凹槽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改进点是采用不同外径的圆环板和调整环进行交替叠加,组成的圆筒状结构表面形成有多个环形的凹槽,圆筒状结构与反应堆壳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冷却剂流道,多个环形凹槽的结构使得冷却剂留到的宽度出现多次的阶跃,即突然的增加或突然的减小,如此的阶跃结构,使得冷却剂发生搅动作用,使得冷却剂在进入底板之前进行充分的搅动混合均匀,如此形成混合均匀的冷却剂然后从底板的流水孔进入,直接向上流动进入到堆芯,大大改善了流场,实现了堆芯流量均匀分配的目的。紧固件将压块固定在底板上,覆盖流水孔的滤网通过压块固定在底板上。进一步讲,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分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因堆内异物导致的堆芯或其它主设备损坏的事故,为了解决该问题,申请人通过对流水孔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流水孔上覆盖滤网,将滤网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从而实现对异物的过滤功能,避免异物对对性造成损坏。在圆环板上开设有若干台阶孔,用于穿过螺栓柱并固定调整环,调整环的上端面与圆环板采用H7/s6过盈配合,调整环的下端面与圆环板采用间隙配合连接。进一步讲,申请人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试过程中发现,通过设置台阶孔作为螺栓柱的穿过孔,同时采用调整环的上端面与圆环板采用H7/s6过盈配合,调整环的下端面与圆环板采用间隙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非常便于拆装,同时,可以实现调节两个圆环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整体的高度,以适应反应堆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通过采用多个交替叠放的圆环板和调整环形成圆筒状,其底部的底板通过螺栓柱连接在堆芯下板下方,在底板上设置多个流水孔的方式,圆筒状结构与反应堆壳体之间作为冷却剂的流经通道,在全部进入到底板下放后,从流水孔进入,如此,进入堆芯内的冷却剂流向均是从底部向上的方向,即使其有很少量的偏移,在筒状结构的轴线长度上经过向上的运动后,其横向的流动在轴向运动的带领下被逐渐消灭,最终达到堆芯下板时,达到完全向上移动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向流动混合后向上的过程而言,极大的减少甚至消灭了涡流,大大改善了冷却剂的流动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采用不同外径的圆环板和调整环进行交替叠加,组成的圆筒状结构表面形成有多个环形的凹槽,圆筒状结构与反应堆壳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冷却剂流道,多个环形凹槽的结构使得冷却剂留到的宽度出现多次的阶跃,即突然的增加或突然的减小,如此的阶跃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在底板(4)上交替叠放有圆环板(2)和调整环(3),螺栓柱(5)穿过圆环板(2)和调整环(3)并将底板(4)固定在堆芯下板(1)下方,在所述的底板(4)上设置有流水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在底板(4)上交替叠放有圆环板(2)和调整环(3),螺栓柱(5)穿过圆环板(2)和调整环(3)并将底板(4)固定在堆芯下板(1)下方,在所述的底板(4)上设置有流水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堆内构件下腔室的堆芯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板(2)和调整环(3)的外径不同,组合后形成环状的凹槽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亮卢川方才顺刘晓顾益宇王留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