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51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越野车缓冲器,包括:主管,主管为倒U型,主管的两端设置在中保护部上,中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对称设置;中保护部包括中上板、中下板和中低板,中下板设置在中上板的底端处,中低板一端设置在中下板底端处,且中低板的另一端向内侧倾斜,中低板与中下板间形成钝角的夹角。采用上述结构后,主管、上保护部、下保护部、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通过焊接构成缓冲器的整体,提高缓冲器的一体性,使得本缓冲器的整体性增强,结构强度大,本缓冲器从上下左右各个面实现对车体的保护,达到减少车体损坏的目的;本缓冲器具有防撞性能好,保护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越野车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越野车缓冲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作为一种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的交通工具,目前已经十分普遍,同时,驾驶摩托车极容易因路况、天气、车速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十分有必要为摩托车安装摩托车保险杠。现有技术中,摩托车保险杠能够在摩托车发生侧翻时防止摩托车着地,起到支持摩托车车身的作用,从而防止车身损坏和驾乘人员被摩托车车身压伤。目前还有一类具有有缓冲减振作用的摩托车保险杠,这类摩托车保险杠通过两端的防摔胶起到缓冲减振作用的,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身和人体的伤害。不过这类摩托车保险杠,结构过于简单,抗冲击强度也不会太高,更加无法适应越野摩托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越野车缓冲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越野车缓冲器,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为倒U型,所述主管的两端设置在中保护部上,所述中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对称设置;左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包括左上部管、左内支架、左外侧板、左主板和左低管,所述左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左主板顶端处分别设有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所述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的顶端间通过左上部管连接,所述左主板的底端处通过左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右保护部,所述右保护部包括右上部管、右内支架、右外侧板、右主板和右低管,所述右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右主板顶端分别设有右内支架和右上部管,所述右内支架顶端和右上部管顶端间设有右外侧板,所述右主板底端间通过右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中保护部,所述中保护部包括中上板、中下板和中低板,所述中下板设置在中上板的底端处,中低板一端设置在中下板底端处,且中低板的另一端向内侧倾斜,中低板与中下板间形成钝角的夹角,所述中上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主板和右主板。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左主板和右主板均自与中上板的连接处向另一侧由底向高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左内支架和右内支架均设置在靠近主管一侧处,且所述左外侧板顶端高于左内支架顶端,所述右外侧板顶端高于右内支架顶端。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主板与中上板间、所述右主板与中上板间均形成钝角。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上板上设有安装支架。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低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主管、上保护部、下保护部、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通过焊接构成缓冲器的整体,提高缓冲器的一体性,使得本缓冲器的整体性增强,结构强度大,本缓冲器从上下左右各个面实现对车体的保护,达到减少车体损坏的目的;本缓冲器具有防撞性能好,保护范围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越野车缓冲器,包括:主管4,所述主管4为倒U型,主管4的两端设置在中保护部上,所述中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对称设置;左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包括左上部管101、左内支架102、左外侧板103、左主板104和左低管105,左主板104与中保护部连接,左主板104顶端处分别设有左内支架102和左外侧板103,左内支架102和左外侧板103的顶端间通过左上部管101连接,左主板104的底端处通过左低管105连接至中低板303上;右保护部,所述右保护部包括右上部管201、右内支架202、右外侧板203、右主板204和右低管205,右主板204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右主板204顶端分别设有右内支架202和右外侧板203,所述右内支架202顶端和右外侧板203顶端间设有右上部管201,右主板204底端间通过右低管205连接至中低板303上;中保护部,所述中保护部包括中上板301、中下板302和中低板303,所述中下板设置在中上板的底端处,中低板一端设置在中下板底端处,且中低板的另一端向内侧倾斜,中低板与中下板间形成钝角的夹角,中上板301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主板104和右主板204。主管、上保护部、下保护部、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通过焊接构成缓冲器的整体,提高缓冲器的一体性,使得本缓冲器的整体性增强,结构强度大,本缓冲器从上下左右各个面实现对车体的保护,达到减少车体损坏的目的。左主板104和右主板204均自与中上板301的连接处向另一侧由底向高设置,即使得左主板另一侧和右主板另一侧均高于中上板,使得左主板和右主板实现对车体两侧上部的保护。左内支架102和右内支架202均设置在靠近主管4一侧处,且左外侧板103顶端高于左内支架102顶端,右外侧板203顶端高于右内支架202顶端,使得左上部管和右上部管实现对车体两侧上部的保护。中上板301上设有安装支架5,便于实现缓冲器与车体间的连接和安装。中低板303、左主板104和右主板204上设有若干通孔6,便于车体的散热。左主板104与中上板301间、所述右主板204与中上板301间均形成钝角,即左保护部与中保护部间,右保护部与中保护部间均型材夹角,扩大缓冲器对车体的保护范围,可根据车体形状和需求,调整夹角。本缓冲器具有防撞性能好,保护范围广的优点。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越野车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管,所述主管为倒U型,所述主管的两端设置在中保护部上,所述中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对称设置;/n左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包括左上部管、左内支架、左外侧板、左主板和左低管,所述左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左主板顶端处分别设有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所述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的顶端间通过左上部管连接,所述左主板的底端处通过左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n右保护部,所述右保护部包括右上部管、右内支架、右外侧板、右主板和右低管,所述右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右主板顶端分别设有右内支架和右上部管,所述右内支架顶端和右上部管顶端间设有右外侧板,所述右主板底端间通过右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n中保护部,所述中保护部包括中上板、中下板和中低板,所述中下板设置在中上板的底端处,中低板一端设置在中下板底端处,且中低板的另一端向内侧倾斜,中低板与中下板间形成钝角的夹角,所述中上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主板和右主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车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所述主管为倒U型,所述主管的两端设置在中保护部上,所述中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和右保护部对称设置;
左保护部,所述左保护部包括左上部管、左内支架、左外侧板、左主板和左低管,所述左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左主板顶端处分别设有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所述左内支架和左外侧板的顶端间通过左上部管连接,所述左主板的底端处通过左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
右保护部,所述右保护部包括右上部管、右内支架、右外侧板、右主板和右低管,所述右主板与中保护部连接,所述右主板顶端分别设有右内支架和右上部管,所述右内支架顶端和右上部管顶端间设有右外侧板,所述右主板底端间通过右低管连接至中低板上;
中保护部,所述中保护部包括中上板、中下板和中低板,所述中下板设置在中上板的底端处,中低板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隆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