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39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8
在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紧凑地配置气囊装置,且能够使气囊铅直地向上方展开。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具备:保持器(41),其设置于乘员用的座椅的前方;充气器;以及气囊,其收纳于保持器(41)中,借助于充气器输出的气体而膨胀,在乘员的前方展开,保持器(41)具备供向上方展开的气囊通过的上表面开口部(49),上表面开口部(49)配置在转向轴的后方,保持器(41)具备与上表面开口部(49)连通并且向后方的座椅侧开口的乘员侧开口部(62)。

Airbags for saddle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公知以下这样的气囊装置:通过从设置在气囊装置的底部的充气器向上方输出气体,而容易使气囊向上方展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51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优选紧凑地配置气囊装置,且为了适当保护乘员而尽可能使气囊铅直地向上方展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紧凑地配置气囊装置,且能够使气囊铅直地向上方展开。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说明书中包括2017年6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110355的全部内容。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具备:保持器41,其设置于乘员用的座椅13的前方;充气器43;以及气囊42,其收纳于所述保持器41中,借助于所述充气器43输出的气体而膨胀,在乘员的前方展开,所述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41具备供向上方展开的所述气囊42通过的上表面开口部49,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配置在转向轴20的后方,所述保持器41具备与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连通并且向后方的所述座椅13侧开口的乘员侧开口部62。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保持器41在侧视观察时沿着所述转向轴20倾斜地配置。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保持器41形成为在其上表面具备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的箱状,并且具备面对所述座椅13侧的保持器后表面57和与所述保持器后表面57对置的保持器前表面52,所述气囊42折叠地收纳在所述保持器41内,所述气囊42具备上游侧折叠部72和与所述上游侧折叠部72相比位于所述气体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折叠部74,所述上游侧折叠部72沿着所述保持器后表面57上下延伸,所述下游侧折叠部74收纳在所述上游侧折叠部72与保持器前表面52之间。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乘员侧开口部62通过使所述保持器41的划分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的上部周壁部47a的后表面部的上端61a缺失一部分而形成。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保持器41具备后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壳体50和覆盖所述壳体50的后表面开口50a的罩51,所述乘员侧开口部62通过使所述罩51的上端61a缺失一部分而形成。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及所述乘员侧开口部62被安装于所述保持器41的上端部的盖部件44封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具备:保持器,其设置于乘员用的座椅的前方;充气器;以及气囊,其收纳于保持器中,借助于充气器输出的气体而膨胀,在乘员的前方展开,保持器具备供向上方展开的气囊通过的上表面开口部,上表面开口部配置在转向轴的后方。保持器具备与上表面开口部连通并且向后方的座椅侧开口的乘员侧开口部。由此,能够在转向轴的后方紧凑地配置保持器。而且,借助于充气器输出的气体而从上表面开口部向上方展开的气囊容易在乘员侧开口部膨胀。在乘员侧开口部侧,气囊优先膨胀,由此气囊能够做出向前方侧倾倒的动作,因此能够使气囊铅直地向上方展开。此外,根据乘员侧开口部的大小,气囊在乘员侧开口部的膨胀的行为会变化。因此,通过调整乘员侧开口部的大小,能够调整气囊向前方侧倾倒的动作。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保持器在侧视观察时沿着转向轴倾斜地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保持器沿着转向轴紧凑地配置。而且,能够使从倾斜配置的保持器向上方展开的气囊向前方侧倾倒而铅直地向上方展开。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保持器形成为在其上表面具备上表面开口部的箱状,并且具备面对座椅侧的保持器后表面和与保持器后表面对置的保持器前表面,气囊折叠地收纳在保持器内,气囊具备上游侧折叠部和与上游侧折叠部相比位于气体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折叠部,上游侧折叠部沿着保持器后表面上下延伸,下游侧折叠部收纳在上游侧折叠部与保持器前表面之间。根据该结构,当气体使得气囊展开时,沿着保持器后表面上下延伸的上游侧折叠部比收纳在上游侧折叠部与保持器前表面之间的下游侧折叠部先展开。下游侧折叠部通过先展开的上游侧折叠部而向前方侧倾倒。因此,即使是保持器沿着转向轴倾斜地配置的结构,也能够使气囊铅直地向上方展开。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乘员侧开口部通过使保持器的划分上表面开口部的上部周壁部的后表面部的上端缺失一部分而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保持器的上部周壁部的上端缺失一部分的简单结构设置乘员侧开口部。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保持器具备后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壳体和覆盖壳体的后表面开口的罩,乘员侧开口部通过使罩的上端缺失一部分而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罩使保持器成为后表面封闭的箱状,并且能够以使罩的上端缺失一部分的简单结构设置乘员侧开口部。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上表面开口部及乘员侧开口部被安装于保持器的上端部的盖部件封闭。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盖部件隐藏上表面开口部及乘员侧开口部,能够提高美观性,并且能够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保持器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内罩的周边部的图。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气囊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气囊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气囊装置的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气囊装置的图。图7是从后方观察壳体的图。图8是在拆下盖部件的状态下从后侧方观察气囊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拆下盖部件的状态下的气囊装置的左视图。图10是示出充气器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按照时间顺序示出气囊的展开状态的图。图12是按照时间顺序示出从侧方观察到的气囊的展开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这样的方向表述,如没有特别说明,则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中所示的标号“前”表示车体前方,标号“上”表示车体上方,标号“左”表示车体左方。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在图1中,公开了后述的气囊42膨胀而展开的状态。另外,在图1中,关于左右一对设置的部件,包括标号在内,仅图示左侧的部件。机自动二轮车1速可达型的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车架10;转向系统11,其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动力单元12,其支承于车架10的后部;后轮3;以及座椅13,其供乘员以跨骑的方式就座。车架10具备:前立管14,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端;主车架15,其从前立管14向后下方延伸;底框架16,其从主车架15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后框架17、17,其从底框架16前低后高地向后方延伸。前立管14配置在车宽中央。转向系统11具备:转向轴20,其轴支承于前立管14;左右一对前叉21、21,其配置在前轮2的左右两侧,支承前轮2;梁部件22,其固定在转向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具备:保持器(41),其设置于乘员用的座椅(13)的前方;充气器(43);以及气囊(42),其收纳于所述保持器(41)中,借助于所述充气器(43)输出的气体而膨胀,在乘员的前方展开,/n所述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保持器(41)具备供向上方展开的所述气囊(42)通过的上表面开口部(49),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配置在转向轴(20)的后方,/n所述保持器(41)具备与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连通并且向后方的所述座椅(13)侧开口的乘员侧开口部(6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2 JP 2017-110355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具备:保持器(41),其设置于乘员用的座椅(13)的前方;充气器(43);以及气囊(42),其收纳于所述保持器(41)中,借助于所述充气器(43)输出的气体而膨胀,在乘员的前方展开,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41)具备供向上方展开的所述气囊(42)通过的上表面开口部(49),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配置在转向轴(20)的后方,
所述保持器(41)具备与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连通并且向后方的所述座椅(13)侧开口的乘员侧开口部(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41)在侧视观察时沿着所述转向轴(20)倾斜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41)形成为在其上表面具备所述上表面开口部(49)的箱状,并且具备面对所述座椅(13)侧的保持器后表面(57)和与所述保持器后表面(57)对置的保持器前表面(52),
所述气囊(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京裕佐藤崇宫川太小林祐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