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桥总成及使用转向桥总成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2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桥总成,包括:前轴;分别铰接于所述前轴两端的两转向节;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下端的两梯形臂;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梯形臂的横拉杆;所述前轴、两所述梯形臂、所述横拉杆构成转向梯形机构,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小于所述前轴的主销中心距,所述梯形臂与所述前轴构成的梯形底角为73.8°,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为1749mm,所述梯形臂的长度为17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车辆在转弯过程中所有的车轮轴线能够更好的交于一点,减少了车辆转弯时车轮的滑动状态,保证了车辆转弯时所有车轮更好的处于纯滚动的状态,从而减轻了车轮的磨损。

Steering axle assembly and vehicles using steering axl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桥总成及使用转向桥总成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桥总成及使用转向桥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在转弯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轮的转角不同,使得各个车轮的轴线没有相交于同一点,这时,就无法保证每个车轮处于纯滚动的状态,而会处于滑动状态,从而增大了地面对车轮的磨损程度,也增加了车辆的转向控制难度,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桥总成及使用所述转向桥总成的车辆,能够简单有效的减少车辆转弯时的滑动情况,减轻地面对车轮的磨损程度,提高车辆的转向控制性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桥总成,包括:前轴;分别铰接于所述前轴两端的两转向节;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下端的两梯形臂;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梯形臂的横拉杆;所述前轴、两所述梯形臂、所述横拉杆构成转向梯形机构,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小于所述前轴的主销中心距,所述梯形臂与所述前轴构成的梯形底角为73.8°,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为1749mm,所述梯形臂的长度为175mm。优选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桥总成,其特征是,包括:/n前轴;/n分别铰接于所述前轴两端的两转向节;/n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下端的两梯形臂;/n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梯形臂的横拉杆;/n所述前轴、两所述梯形臂、所述横拉杆构成转向梯形机构,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小于所述前轴的主销中心距,所述梯形臂与所述前轴构成的梯形底角为73.8°,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为1749mm,所述梯形臂的长度为17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桥总成,其特征是,包括:
前轴;
分别铰接于所述前轴两端的两转向节;
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下端的两梯形臂;
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梯形臂的横拉杆;
所述前轴、两所述梯形臂、所述横拉杆构成转向梯形机构,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小于所述前轴的主销中心距,所述梯形臂与所述前轴构成的梯形底角为73.8°,所述横拉杆的中心距为1749mm,所述梯形臂的长度为1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梯形臂上远离连接转向节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孔;
所述横拉杆包括:拉杆本体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拉杆本体两端的拉杆接头,两所述拉杆接头由下向上的分别穿设于两所述第一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桥总成,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向节臂,所述转向节臂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中间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转向节臂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在所述转向节上,所述转向节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竖拉杆的第二锥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及所述第二锥孔所在所述转向节臂处的横截面的周长长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在所述转向节处的横截面的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桥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锥孔的中轴线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玉兵刘贤彪张琦唐家智何敏曦杨桂侠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