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02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应用。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以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硫醚化合物为原料,加入至水和乙腈的混合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氧化反应,即可得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制得,得到的化合物可以与梅花提取物产生协同作用,有效促进其抗菌、抗肿瘤的作用。

A piperazinyl substituted diarylsulphone compound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介绍
细菌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抗菌药物大量使用,临床病原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加之,化疗、放疗在肿瘤住院患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内窥镜及各种导管的使用,更是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机会,最终导致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数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临床上应用同时具有抗肿瘤与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在改善肿瘤合并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同时,还能降低其治疗成本。罗小琼等人报道称(现代农药,2008(05):1-7+20.),亚砜类化合物亚砜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它们作为杀菌剂、除草剂和抗肿瘤药物在医药和农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篇文献报道称,二甲基亚砜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中国专利申请CN103086935A公开了一种亚砜类化合物,提供了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毒盐及水合物,这些在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毒盐包括该衍生物与酸或碱形成的盐。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抑瘤活性。中国专利申请CN10315740A公开了一种亚砜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该亚砜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将海洋链霉菌接种到胰蛋白胨大豆肉汤液体培养基中,28-30℃,180-200rpm培养432-456h,发酵液经分离纯化法得到,该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人乳腺癌细胞等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但是其具体的抑菌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西药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药物副作用。为了降低药物副作用,一般会采用中药提取物替代,但是植物提取物通常因为其成分组成的复杂性,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由于植物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往往偏低,因此需要相对较高的剂量才能产生临床意义的治疗作用。医药的疗效是通过一系列相似结构的化合物群(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体现的。因此,寻找能与植物提取物发生协同作用的化合物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该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制成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肿瘤作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Ⅰ所示:其中,R1、R2与R3是相互独立的基团,均选自:氢、甲基、卤素、2-哌嗪基苯基巯基、2,4-二甲基苯基巯基与羧基中的一种;R4为:氢、2-哌嗪基苯基、2-(2,4-二甲基苄基)苯基、2-(2,4-二甲基苯基巯基)苯基、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甲醛基、2-巯基苯基与2-卤代苯基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硫醚化合物为原料,加入至水和乙腈混合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氧化反应,即可得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氧化反应在双氧水下进行;优选地,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硫醚化合物浓度的35-130倍;优选地,所述水和乙腈的混合液中水与乙腈的体积比为70-90:10-30;优选为8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组合物的组分包括:化合物1-23中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任两种;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青梅花提取物;优选地,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选自:1-(2-(o-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1-(2-(m-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2);1-(2-(p-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3);1-(2-((3,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4);1-(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5);1-(2-((2,3-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6);1-(2-((2,5-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7);1-(2-((2,6-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8);1-(2-((5-氯-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9);1-(2-((3-氯-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0);1-(3-((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1);1-(4-((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2);1-(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4-(2-(哌嗪-1-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3);1-(2-((2,4-二甲基-5-((2-(哌嗪-1-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巯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4);1-(2-((2,4-二甲基-5-((2-(哌嗪-1-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巯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5);1,1'-((4,6-二甲基-1,3-苯基亚基亚磺酰基)双(2,1-苯基亚基))二哌嗪(化合物16);1-(2-(2,4-二甲基苄基)苯基)-4-(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7);1,4-双(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8);1-(2-((2-((2,4-二甲基苯基)巯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19);1-(2-((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20);4-(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1-甲醛(化合物21);3-甲基-4-((2-(哌嗪-1-基)苯基)亚磺酰基)苯甲酸(化合物22);与1-(2-溴苯基)-4-(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化合物23)中的任两种;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两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01-100:1;更优选为0.1-50:1;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两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质量之和与青梅花提取物质量的比值为0.1-10:1;优选地,所述青梅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青梅花干燥,粉碎,加入乙醇回流提取,得提取液;(2)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粗品;(3)将粗品经辐照后得到青梅花提取物。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粉碎为将青梅花的粒度粉碎至30-60目;优选40目;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乙醇的浓度为20-50%,优选为3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青梅花与乙醇的料液比为1:10(w/v);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回流提取的温度为60-70℃,提取的时间为1-3h,优选为2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Ⅰ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Ⅰ所示:



其中,R1、R2与R3是相互独立的基团,均选自:氢、甲基、卤素、2-哌嗪基苯基巯基、2,4-二甲基苯基巯基与羧基中的一种;
R4为:氢、2-哌嗪基苯基、2-(2,4-二甲基苄基)苯基、2-(2,4-二甲基苯基巯基)苯基、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甲醛基、2-巯基苯基与2-卤代苯基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硫醚化合物为原料,加入至水和乙腈混合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氧化反应,即可得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
其中,所述氧化反应在双氧水下进行;
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硫醚化合物浓度的35-130倍;
所述水和乙腈的混合液中水与乙腈的体积比为70-90:10-30;优选为80:20。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中的任两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青梅花提取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哌嗪基取代的二芳基亚砜类化合物选自:
1-(2-(o-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m-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p-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3,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2,3-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2,5-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2,6-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5-氯-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3-氯-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3-((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4-((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哌嗪;
1-(2-((2,4-二甲基苯基)亚磺酰基)苯基)-4-(2-(哌嗪-1-基)苯基)哌嗪;
1-(2-((2,4-二甲基-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飞杜志博王鹤然李玲彭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万远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