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2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由被包覆树脂包覆的线材构成的树脂包覆带束,在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接触的底环,在所述底环内配置有加强纤维。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在充气轮胎中,为了发挥紧固胎体的环箍效果而提高胎面的刚度,通常进行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带束的操作(例如专利文献1)。近年来,在对于轮胎的轻量化的要求提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将用包覆树脂包覆线材而成的部件作为带束的做法。若采用这样的树脂包覆带束,则树脂相比于重量而言刚度较高,因此能够在谋求轻量化的同时也发挥上述带束的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352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充气轮胎使用树脂包覆带束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包覆带束的周向刚度较高,因此轮胎周向刚度以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为分界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产生急剧地较大程度地变化的刚度阶差,因此在树脂包覆带束的端部应变容易变大,存在抑制由此导致的在树脂包覆带束的端部发生故障从而提高轮胎的耐久性的余地。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轮胎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结构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由被包覆树脂包覆的线材构成的树脂包覆带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接触的底环,在所述底环内配置有加强纤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轮胎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半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概略局部剖视图。图2A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中的放入有加强纤维的底环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中的放入有加强纤维的底环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加强纤维作为编织物构成的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和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A是表示加强纤维作为纺织物构成的例子的图。图4B是表示加强纤维作为纺织物构成的例子的图。图4C是表示加强纤维作为纺织物构成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例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半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概略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仅表示以轮胎赤道面CL为分界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个半部,另一个半部省略了图示,但另一个半部也是相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以下也简称为轮胎)在胎体3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依次具备由被包覆树脂4a包覆的线材4b构成的树脂包覆带束4、及胎面5,胎体3环状地跨过埋设于一对胎圈部2的胎圈芯2a。在本专利技术中,除了带束构造和后述的底环的结构之外的轮胎构造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按照惯例使用通常的橡胶来构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将钢丝捆束而成的胎圈芯2a,但胎圈芯的材质、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或者能够设为不具有胎圈芯2a的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有机纤维制成的一张胎体帘布构成胎体3,但胎体帘布的材料、张数也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包覆带束4是利用包覆树脂4a包覆线材4b而成的树脂包覆线材绕轮胎轴线以螺旋状卷绕而成的螺旋带束。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树脂包覆带束4设为一层。其原因在于,由于放入有线材的树脂的刚度较高,因此利用一层就能够充分地提高胎面的刚度,并且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能够设为例如轮胎接地宽度的90%~120%。线材4b能够使用任意的已知材料,能够使用例如钢丝帘线。钢丝帘线能够设为例如由钢丝的单丝或复丝构成的帘线。此外,线材4b也能够使用有机纤维、碳纤维等。此外,包覆树脂4a能够使用例如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另外也能够使用由于热、电子射线而发生交联的树脂、由热重排而固化的树脂。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列举出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TPA)、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C)、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等。此外,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列举出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并且,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使用例如ISO75-2或者ASTMD648所规定的载荷挠曲温度(0.45MPa载荷时)为78℃以上、且JISK7113所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为10MPa以上、且同样JISK7113所规定的拉伸断裂伸长率(JISK7113)为50%以上、且JISK7206所规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法)为13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包覆线材4b的包覆树脂4a的拉伸弹性模量(JISK7113:1995所规定的)优选为50MPa以上。此外,包覆线材4b的包覆树脂4a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1000MPa以下。另外,这里所说的包覆树脂4a不包含橡胶(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的有机高分子物质)。螺旋带束例如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形成: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包覆树脂4a包覆于线材4b的外周侧并通过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树脂包覆线材,在通过热板熔接等使包覆树脂4a熔融的同时,使卷绕树脂包覆线材而形成的环状体的在轴向方向上相邻的树脂包覆线材彼此熔接而接合。或者,螺旋带束也能够通过利用粘接剂等将所形成的环状体的在轴向方向上相邻的树脂包覆线材彼此粘接而接合来形成。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在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与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接触的(至少一部分与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的)底环6。在该例中,底环6是由树脂6d包覆后述的加强纤维6c而成的环状构件(在该例中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树脂6d既可以使用与树脂包覆带束4的包覆树脂4a相同的树脂,也可以使用与树脂包覆带束4的包覆树脂4a不同的树脂。在使底环6的树脂6d与树脂包覆带束4的包覆树脂4a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上述中例示的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包覆树脂4a的材料。如图1所示,在该例中,底环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6a位于比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底环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6b位于比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底环6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设为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7%以上。其原因在于,通过设为7%以上,从而在制造时能够使树脂包覆带束4(特别是卷绕螺旋带束的情况)的配置容易。另外,通过设为螺旋带束,从而能够简单地形成树脂包覆带束4。还优选的是,底环6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设为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及其附近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其原因在于,在制造时能够使树脂包覆带束4(特别是卷绕螺旋带束的情况)的配置容易,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后述的利用底环6缓和树脂包覆带束4与橡胶的刚度阶差的效果。底环6的厚度能够设为0.5mm~2mm,另外,从树脂包覆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4c到底环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和外侧端的轮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由被包覆树脂包覆的线材构成的树脂包覆带束,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接触的底环,/n在所述底环内配置有加强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9 JP 2017-119874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由被包覆树脂包覆的线材构成的树脂包覆带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树脂包覆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接触的底环,
在所述底环内配置有加强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加强纤维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誓志河野好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