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28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这样的技术:对于在轮胎胎冠部包括螺旋状帘线层及设于其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的轮胎,能够抑制产生沟槽裂纹,并且能够抑制产生自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起的脱层。轮胎包括在一对胎圈部(13)之间呈环状延伸的胎体(14)、配置于该胎体(14)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是将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有上层(1A)和下层(1B)而成的螺旋状帘线层(1)、以及配置于该螺旋状帘线层(1)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2)。螺旋状帘线层的增强帘线由碳纤维构成,而且芯材帘线层的芯材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处于0°~50°的范围。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在胎冠部包括呈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有上层和下层的螺旋状帘线层及设于该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的轮胎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轮胎的增强构件进行了各种研究。对于例如作为乘用车用轮胎的增强构件的带束的构造,通常是在作为轮胎的骨架构件的胎体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配设有增强帘线的帘线方向互相交错的两层以上带束交错层的构造。除此之外,作为带束的构造,也已知设为这样的螺旋卷绕构造的形态,即,以使增强帘线互相交叉的方式配置上下两层带束层,并且使增强帘线在带束层端部折回,并从一个带束层延伸到另一个带束层。作为这样的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充气子午线轮胎:构成为在胎面部的胎体层外周侧埋设排列有增强帘线的多个带束层,将上下两层带束层配置为其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增强帘线互相交叉并且使其增强帘线在带束层端部折回并从一个带束层延伸到另一个带束层的螺旋卷绕构造,在上下两层带束层之间夹设排列有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增强帘线的带束层,并且将该带束层的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取向角度α设为15°≤α<4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95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像专利文献1所开示的那样,以提升轮胎的高速耐久性等为目的,已知在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通过将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且实质上由上层和下层这两层构成的螺旋状帘线层,也已知在该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还配置芯材帘线层。但是,作为应用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的进一步的课题,指出了在胎面胎肩部的槽底产生裂纹的所谓的沟槽裂纹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有的螺旋状帘线层的增强帘线的材质,有时产生以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为起点的脱层(龟裂),也寻求解决该问题。这样的沟槽裂纹、自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起的脱层的问题在卡车·客车用轮胎中特别显著。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技术:对于在轮胎胎冠部包括螺旋状帘线层及设于该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的轮胎,能够抑制产生沟槽裂纹,并且能够抑制产生自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起的脱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螺旋状帘线层的增强帘线使用碳纤维并且将芯材帘线层的芯材帘线的角度设为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以致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呈环状延伸的胎体、配置于该胎体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是将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有上层和下层而成的螺旋状帘线层、以及配置于该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增强帘线由碳纤维构成,而且所述芯材帘线层的芯材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处于0°~50°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优选的是,所述芯材帘线层的芯材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处于15°~25°的范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以下轮胎:该轮胎在轮胎胎冠部包括螺旋状帘线层及设于其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抑制了产生沟槽裂纹,并且抑制了自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起的脱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车·客车用轮胎的一个结构例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乘用车用轮胎的一个结构例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车辆用轮胎的一个结构例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配置有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倾斜带束层和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保护层的轮胎的内压填充时直径增长的状态的图表。图5是表示配置有由芳纶帘线构成的螺旋状帘线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芯材帘线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保护层的轮胎的内压填充时直径增长的状态的图表。图6是表示配置有由碳纤维帘线构成的螺旋状帘线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芯材帘线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保护层的轮胎的内压填充时直径增长的状态的图表。图7是表示配置有三张带束层和一张带束保护层的卡车·客车用轮胎的宽度方向局部剖视图。图8是表示配置有螺旋状帘线层、一张芯材帘线层、一张带束保护层的卡车·客车用轮胎的宽度方向局部剖视图。图9的(a)~图9的(c)是表示在对轮胎施加了内压时在螺旋状帘线层产生的收缩和在其内部的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的应变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芯材带束层的芯材帘线的角度(以轮胎周向为基准)与芯材带束层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应变量的关系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一个例子的卡车·客车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图示的轮胎10包括形成接地部的胎面部11、与该胎面部11的两侧部连续并向轮胎半径方向内方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2、以及与各胎侧部12的内周侧连续的胎圈部13。胎面部11、胎侧部12及胎圈部13利用在从一个胎圈部13到另一个胎圈部13的整个范围内呈环状延伸的由一张胎体帘布构成的胎体14进行增强。此外,在图示的卡车·客车用轮胎10中,在一对胎圈部13分别埋设有胎圈芯15,胎体14在该胎圈芯15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并被卡定。并且,在胎圈芯15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配置有胎圈填胶16。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胎体14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包括具有将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上层1A和下层1B而成的构造的螺旋状帘线层及配置于该上层1A和下层1B之间的芯材帘线层2。在本专利技术中,螺旋状帘线层1的增强帘线使用碳纤维并且将芯材帘线层2的芯材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设为0°~50°的范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沟槽裂纹,并且能够抑制产生自芯材帘线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起的脱层。以下,对其机理进行说明。图4~图6是表示轮胎的内压填充时直径增长的状态的图表。图4是表示在一张胎体104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配置有由钢丝帘线构成的三张倾斜带束层101和由钢丝帘线构成的一张带束保护层102的卡车·客车用轮胎(参照图7)的内压100kPa时(实线)和900kPa时(虚线)的轮胎的外形的图表。图表的横轴表示以轮胎赤道CL为基准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纵轴表示轮胎表面的轮胎径向位置。以下相同。此外,图5是表示替代由钢丝帘线构成的三张倾斜带束层101而配置有由芳纶帘线构成的螺旋状帘线层1和位于其上层1A和下层1B之间的由钢丝帘线构成的一张芯材帘线层2的卡车·客车用轮胎(参照图8)的内压100kPa时(实线)和900kPa时(虚线)的轮胎的外形的图表。如图所示,在替代三张倾斜带束层101而配置有螺旋状帘线层1和芯材帘线层2的轮胎中,认为由于在宽度方向端部上层1A和下层1B相连的螺旋状帘线层1的特性,轮胎赤道CL附近的直径增长变得更大,由此胎肩部槽A的槽底较大程度张开,因此易于产生沟槽裂纹。相对于此,图6是表示替代芳纶帘线而使用碳纤维帘线作为螺旋状帘线层1的增强帘线的情况下的卡车·客车用轮胎(参照图8)的内压100kPa时(实线)和900k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呈环状延伸的胎体、配置于该胎体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是将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有上层和下层而成的螺旋状帘线层、以及配置于该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芯材帘线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增强帘线由碳纤维构成,而且所述芯材帘线层的芯材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处于0°~50°的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9 JP 2017-1199851.一种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呈环状延伸的胎体、配置于该胎体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是将增强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有上层和下层而成的螺旋状帘线层、以及配置于该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纱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