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58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以下问题:在具有通过以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的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中,抑制由于螺旋状帘线层引起的不均匀磨耗的发生。该轮胎设置有: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14;和螺旋状帘线层1,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其中上层1A和下层1B通过以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其帘线方向实质上为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层轮胎周向带束增强层17配置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周向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是在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9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特别是与增强构件的改善有关的轮胎。
技术介绍
已经对轮胎增强构件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作为用作乘用车用轮胎的增强构件的带束的结构,通常采用以下结构:将增强帘线的方向彼此交叉的两层以上的交叉带束层配置在作为骨架构件的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另外,作为带束的结构,还已知以下结构:其中配置上下两层带束层使得作为增强帘线的有机纤维帘线彼此交叉,将有机纤维帘线构成为具有其中它们在带束层端部折返并且从一个带束层向另一个延伸的螺旋状卷绕的结构,并且其中将由钢丝帘线组成的增强帘线的钢带束层配置在包含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层之间。作为此类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和2提出了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通过限定钢带束层的各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取向角度,不仅改善了乘用车用充气轮胎中的带束层的耐边缘分离性,而且改善了轮胎的其它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H10-109502A[专利文献2]JPH10-109503A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的带束具有由各自通过在钢带束层上螺旋状卷绕由有机纤维帘线组成的增强构件而形成的三层带束层构成的结构;因此,据认为,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可以确保一定程度的耐久性。然而,由于这些带束具有通过增强构件在各自宽度方向端部折返而以螺旋状方式形成的结构,增强构件中帘线的方向在宽度方向端部局部接近于轮胎周向;因此,带束的宽度方向端部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使用此类带束的轮胎具有的问题如下:当内压施加至轮胎时,轮胎的中央部展现出比胎肩部更大的直径增长并且这使得胎冠部为圆形,结果使得不均匀磨耗更易于发生在胎肩部中。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在包括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的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中抑制由于螺旋状帘线层而引起的不均匀磨耗的发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深入地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并由此发现了以下,通过在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规定宽度配置周向带束增强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和螺旋状帘线层,该螺旋状帘线层配置在所述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其中上层和下层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其帘线方向实质上为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增强层配置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所述周向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是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90%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优选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上层和下层之间包括芯材帘线层。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周向带束增强层的帘线包括选自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酮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和聚芳酯纤维中的任一种;或具有其两种以上的混合帘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一种轮胎,其中抑制了由于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形成的螺旋状帘线层而引起的不均匀磨耗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卡车·客车用轮胎的一个实例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用车用轮胎的一个实例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3]图3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建筑车辆用轮胎的一个实例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为示出卡车·客车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其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一个实例。图示的轮胎10包括:形成接地部的胎面部11;在胎面部11的两侧部沿轮胎径向向内连续延伸的一对侧壁部12;以及在各侧壁部12的内周侧连续延伸的胎圈部13。胎面部11、侧壁部12和胎圈部13通过胎体14来增强,所述胎体14由从一个胎圈部13向另一个胎圈部13环状延伸的单一胎体帘布层组成。在图示的卡车·客车用轮胎10中,胎圈芯15各自埋设在一对胎圈部13中,并且胎体14围绕胎圈芯15从轮胎的内侧向外侧折返并且由此固定。另外,胎圈填胶16配置在各胎圈芯15的轮胎径向外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胎体14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包括具有其中上层1A和下层1B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的结构的螺旋状帘线层1。在本专利技术中,重要的是,如图所示,周向带束增强层17的帘线方向实质上为轮胎周向,所述周向带束增强层17配置在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径向外侧使得周向带束增强层17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是在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90%的范围内。通过以这种方式仅在轮胎的中央部以规定的宽度配置周向带束增强层17,补偿中央部的刚性,使得可以减少由于螺旋状帘线层1的配置而产生的中央部和胎肩部之间的刚性差。因此,可以抑制中央部的直径增长,并且可以由此抑制由于直径增长而引起的胎肩部中的不均匀磨耗的发生。进一步,由于还可以抑制螺旋状帘线层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弯曲,因此还可以获得改善螺旋状帘线层1的增强帘线的耐疲劳性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配置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增强层17(图示实例中配置一层周向带束增强层17),并且根据使用的帘线的材质、结构、厚度等,例如,可以配置1~10层周向带束增强层17。进一步,需要周向带束增强层17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是在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90%的范围内、优选在40%~7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5%~65%的范围内。当周向带束增强层17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小于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时,在直径增长时发生局部收紧,并且这引起帘线混乱等问题。同时,当周向带束增强层17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大于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90%时,刚性的改善效果首先在刚性高的螺旋状帘线层1的端部达到,并且由于这导致不充分的刚性差的减少,因此不能抑制中央部的直径增长。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重要的是,仅仅周向带束增强层17以上述规定的宽度配置在螺旋状帘线层1的轮胎径向外侧,这使得能够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期待的效果。其它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可以根据常规方法适当构成。在图示实例中,螺旋状帘线层1包括上层1A和下层1B之间的芯材帘线层2,即,螺旋状帘线层1通过在芯材帘线层2上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构成,并且可以不设置芯材帘线层2。当设置芯材帘线层2时,其可以设置一层,或可以以层压的方式设置多层(例如,2~10层)。芯材帘线层2通过将大量的芯材帘线平行排列、随后在其上下配置未硫化橡胶以用橡胶来被覆芯材帘线而制造。芯材帘线层2中的芯材帘线的排列密度(endcount)优选在例如5~60根/50mm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中,芯材帘线层2的芯材帘线可以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为40°~90°的倾斜角度。通过将芯材帘线的角度控制在该范围内,芯材帘线的张力降低,使得芯材帘线在断裂之前具有更多的余地。因此,即使当从障碍物向其施加输入时,这也使得芯材帘线难以断裂。为了有利地获得该效果,芯材帘线层2的芯材帘线的倾斜角度更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包括:/n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和/n螺旋状帘线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其中上层和下层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n其中/n其帘线方向实质上为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增强层配置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n所述周向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c是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s的40%~90%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2 JP 2017-1150691.一种轮胎,其包括:
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和
螺旋状帘线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其中上层和下层通过螺旋状卷绕增强帘线而形成,
其中
其帘线方向实质上为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层周向带束增强层配置在所述螺旋状帘线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
所述周向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宽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阳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