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缓冲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81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钩缓冲器包括:缸筒,所述缸筒上左右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地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之间,其中,所述缸筒和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缓冲件提供沿左右方向的阻尼。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第二缓冲件对第一缓冲件提供左右方向的阻尼,可以实现两级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Coupler buffer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缓冲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车钩缓冲器和具有该车钩缓冲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中间车钩缓冲器是轨道车辆中重要的零部件,而缓冲块又是缓冲器的核心部件。在轻轨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冲击能量转换为缓冲块的弹性势能,其余一部分在缓冲块结构阻尼的作用下耗散,从而减少车身受到的冲击能量。相关技术中的轻轨车辆缓冲块材料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加钢或者铝等金属板料,结构主要为橡胶和金属粘接一体的圆柱状结构,橡胶与金属层交替叠放通过硫化粘接在一起。但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相关结构中全部载荷均由橡胶缓冲块部分吸收,吸能能力有限。2)缓冲块的结构是弹性层和金属板硫化粘接一体,在缓冲块受冲击载荷时弹性体会发生大变形极易产生剪切和永久变形,从而产生蠕变使之耐疲劳性能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3)调节缓冲器的刚度和吸能率不便,由于橡胶的非线性很明显,一般要更改橡胶材料配方或者橡胶模具来实现相当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车钩缓冲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退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车钩缓冲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包括:缸筒,所述缸筒上左右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地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之间,其中,所述缸筒和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缓冲件提供沿左右方向的阻尼。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第二缓冲件对第一缓冲件提供左右方向的阻尼,可以实现两级减震,减震效果较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静刚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静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以及所述第四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橡胶阻尼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件为金属弹簧阻尼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两端圈并紧磨平的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沿左右方向螺旋延伸的形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缓冲件且右端抵靠所述第四限位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缓冲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左限位板;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左右间隔布置;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左端面抵靠于所述左限位板,所述缓冲件的右端面抵靠所述右限位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块呈中空柱状,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均具有与所述缓冲件的中心通孔相对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周沿具有嵌入所述缓冲件内的翻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块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橡胶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筒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连接于所述缸筒左端部的左缸盖,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连接于所述缸筒右端部的右缸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缸盖的至少一部分嵌入于所述缸筒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缸盖的至少一部分嵌入于所述缸筒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缸盖与所述缸筒螺纹配合连接、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缸盖与所述缸筒螺纹配合连接、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缸盖上连接有车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缸盖上具有中心孔,所述拉杆从所述中心孔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于所述缸筒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筒的内周面上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相对的区域凹陷形成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部为与所述拉杆螺纹连接的螺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轴段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且所述第二轴段的左端面形成为所述第四限位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杆还包括第三轴段,所述第三轴段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右侧,所述第三轴段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开,且所述第三轴段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左右方向上正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车钩缓冲器,所述车钩缓冲器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车钩缓冲器为上述的车钩缓冲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钩缓冲器100,缸筒10,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2,凹槽13,第一缓冲件20,左限位板21,右限位板22,缓冲块23,翻边24,拉杆30,第三限位部31,第一轴段32,第二轴段33,第三轴段34,车钩40,第二缓冲件50。具体实施方式轨道车辆中间车钩缓冲器是轨道车辆中重要的零部件,而缓冲块又是缓冲器的核心部件。在轻轨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冲击能量转换为缓冲块的弹性势能,其余一部分在缓冲块结构阻尼的作用下耗散,从而减少车身受到的冲击能量。相关技术中的轻轨车辆缓冲块材料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加钢或者铝等金属板料,结构主要为橡胶和金属粘接一体的圆柱状结构,橡胶与金属层交替叠放通过硫化粘接在一起。但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相关结构中全部载荷均由橡胶缓冲块部分吸收,吸能能力有限。2)缓冲块的结构是弹性层和金属板硫化粘接一体,在缓冲块受冲击载荷时弹性体会发生大变形极易产生剪切和永久变形,从而产生蠕变使之耐疲劳性能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3)调节缓冲器的刚度和吸能率不便,由于橡胶的非线性很明显,一般要更改橡胶材料配方或者橡胶模具来实现相当麻烦。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钩缓冲器100和具有该车钩缓冲器100的车辆。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100,如图1所示,该车钩缓冲器100包括缸筒10、第一缓冲件20、第二缓冲件50和拉杆30。缸筒10上左右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第一缓冲件20的至少一部分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筒,所述缸筒上左右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n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n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地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之间,/n其中,所述缸筒和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缓冲件提供沿左右方向的阻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筒,所述缸筒上左右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地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之间,
其中,所述缸筒和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缓冲件提供沿左右方向的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静刚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静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以及所述第四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橡胶阻尼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件为金属弹簧阻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两端圈并紧磨平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沿左右方向螺旋延伸的形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缓冲件且右端抵靠所述第四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
左限位板;
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左右间隔布置;
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左端面抵靠于所述左限位板,所述缓冲件的右端面抵靠所述右限位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呈中空柱状,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均具有与所述缓冲件的中心通孔相对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周沿具有嵌入所述缓冲件内的翻边。


10.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勇王卫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