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其在生产尼龙12单体12-氨基月桂酸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0163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其在生产尼龙12单体12‑氨基月桂酸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名称为: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1‑1‑CGCAB,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571;构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一,构建含有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的质粒;二,敲除宿主菌的β‑氧化途径关键酶FadD;三,构建重组菌株;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了菌株中间产物过度氧化的问题,底物的竞争性损失问题,提高了菌株对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能实现胞内辅酶及辅底物自给自足;最终使得基因工程菌具有高效转化月桂酸生产尼龙12单体的能力。

A genetic engineering bacteriu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12 monomer 12 amino lauric ac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其在生产尼龙12单体12-氨基月桂酸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和菌株培养领域,特别是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其在生产尼龙12单体12-氨基月桂酸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尼龙12具有密度小、分解温度高、耐低温性能优良、防噪音效果好等优点,应用广泛。尼龙12可由ω-氨基月桂酸或ω-十二内酰胺单体聚合得到,目前其工业生产主要是利用化学法合成ω-十二内酰胺然后进行开环聚合。以丁二烯为原料合成ω-十二内酰胺,需要经过三聚、催化加氢、氧化、酮化、肟化、贝克曼重排等多个步骤,存在流程长、工艺要求高、产物提取困难、收率低等问题。此外,由于丁二烯来自于石油的C4馏分,其供应受石油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且在合成过程中要使用苯、发烟硫酸等毒性、腐蚀性较大的原料,同时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近年来,为了部分填补长碳链尼龙的国内生产空白,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发酵法生产十二烷二酸用于合成尼龙1212(刘民英等,2002),但是其反应归根结底是双二酰与双二胺的聚合,除发酵过程外还需要经过三个化学合成步骤才能获得这些单体,并且其发酵原料为石油中的正十二烷,其供应同样受到石油市场的影响。考虑到石油原料的不可再生性和石油市场的复杂性,如果能够开发合成生物学方法利用可再生原料合成长碳链尼龙单体,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尼龙12单体的生物合成,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只有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Bühler课题组和韩国建国大学Yun课题组分别于2013年2月、2016年7月和2018年4月发表的研究论文。Bühler课题组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烷烃单加氧酶AlkBGT和ω-转氨酶CV2025,初步实现了12-氨基月桂酸甲酯的生物合成(Schreweetal.,2013),然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达了醇脱氢酶AlkJ、外膜蛋白AlkL和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AlaDH2,对12-氨基月桂酸甲酯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最终全细胞催化3.2mM月桂酸甲酯合成12-氨基月桂酸甲酯的产率为12%(Ladkauetal.,2016)。Yun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则将12-氨基月桂酸生物合成途径拆分为两个部分,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P450酶(副瘰疬分枝杆菌来源的CYP153A)和负责电子传递的CamA、CamB,以及醇脱氢酶AlkJ和ω-转氨酶mll1207ω-TA,最终利用这两种重组细胞一锅法催化2mM月桂酸,合成12-氨基月桂酸的产率为30%(Ahsanetal.,2018)。在以上两个课题组的研究中,均未解决中间产物12-羰基月桂酸(甲酯)过度氧化生成副产物十二烷二酸的问题,以及人工途径引入后造成胞内辅因子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将对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及其分离纯化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结合代谢工程和酶工程手段,成功构建了12-氨基月桂酸生物合成途径,并进行了初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及其在生产尼龙12单体12-氨基月桂酸中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了菌株中间产物过度氧化的问题,底物的竞争性损失问题,提高了菌株对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能实现胞内辅酶及辅底物自给自足;最终使得基因工程菌具有高效转化月桂酸生产尼龙12单体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因工程菌,新菌种的名称为:EscherichiacoliBL21(DE3):P1-1-CGCAB,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571。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一,构建重组质粒,载体质粒包括:pETDuet系列,pACYCDuet系列,pRSFDuet系列,pCDFDuet系列质粒;重组质粒包括: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的载体质粒;嵌合BsADHC257L基因和Cv2025基因的载体质粒;重组质粒A为含有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与葡萄糖脱氢酶GDH1基因的载体质粒;重组质粒B为含有醇脱氢酶突变体BsADHC257L基因,ω-转氨酶Cv-2025基因与L-丙氨酸脱氢酶AlaDH2基因的载体质粒;二,构建重组菌株,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保存。前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构建重组质粒;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中,构建得到质粒pET-T7-CYP153A-NCP;从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v2025的序列,将其连入载体pCD-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pCD-T7-Cv2025-T7-BsADHC257L;二,构建重组菌株,将质粒pET-T7-CYP153A-NCP与pCD-T7-Cv2025-T7-BsADHC257L,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CCB:BL21(DE3)(pET-T7-CYP153A-NCP+pCD-T7-Cv2025-T7-BsADHC257L),并以甘油菌或冻干菌种形式保存。前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一,构建重组质粒,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中,构建得到质粒pET-T7-CYP153A-NCP;从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引物PCR得Cv2025的序列,将其连入载体pCD-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pCD-T7-Cv2025-T7-BsADHC257L;从BacillusSubtilisinstr.168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的序列AlaDH2,将其连入载体pCD-T7-Cv2025-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二,构建重组菌株,将质粒pET-T7-CYP153A-NCP与重组质粒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CCAB:BL21(DE3)(pET-T7-CYP153A-NCP+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并以甘油菌或冻干菌种形式保存。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新菌种的名称为: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1-1-CGCAB,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5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新菌种的名称为:EscherichiacoliBL21(DE3):P1-1-CGCAB,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571。


2.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载体质粒包括:pETDuet系列,pACYCDuet系列,pRSFDuet系列,pCDFDuet系列质粒;
重组质粒包括: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的载体质粒;
嵌合BsADHC257L基因和Cv2025基因的载体质粒;
重组质粒A为含有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与葡萄糖脱氢酶GDH1基因的载体质粒;
重组质粒B为含有醇脱氢酶突变体BsADHC257L基因,ω-转氨酶Cv-2025基因与L-丙氨酸脱氢酶AlaDH2基因的载体质粒;
二,构建重组菌株,
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中,构建得到质粒pET-T7-CYP153A-NCP;
从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v2025的序列,将其连入载体pCD-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pCD-T7-Cv2025-T7-BsADHC257L;
二,构建重组菌株,
将质粒pET-T7-CYP153A-NCP与pCD-T7-Cv2025-T7-BsADHC257L,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
BL-CCB:BL21(DE3)(pET-T7-CYP153A-NCP+pCD-T7-Cv2025-T7-BsADHC257L),并以甘油菌或冻干菌种形式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中,构建得到质粒pET-T7-CYP153A-NCP;
从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引物PCR得Cv2025的序列,将其连入载体
pCD-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pCD-T7-Cv2025-T7-BsADHC257L;从BacillusSubtilisinstr.168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的序列AlaDH2,将其连入载体pCD-T7-Cv2025-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
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
二,构建重组菌株,
将质粒pET-T7-CYP153A-NCP与重组质粒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CCAB:BL21(DE3)(pET-T7-CYP153A-NCP+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并以甘油菌或冻干菌种形式保存。


5.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载体质粒包括:pETDuet系列,pACYCDuet系列,pRSFDuet系列,pCDFDuet系列质粒;
重组质粒包括: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的载体质粒;
嵌合BsADHC257L基因的载体质粒;
嵌合BsADHC257L基因和Cv2025基因的载体质粒;
重组质粒A为含有嵌合P450酶CYP153A-NCP基因与葡萄糖脱氢酶GDH1基因的载体质粒;
重组质粒B为含有醇脱氢酶突变体BsADHC257L基因,ω-转氨酶Cv-2025基因与L-丙氨酸脱氢酶AlaDH2基因的载体质粒;
二,改造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的基因背景,
改造后的宿主菌包括:改造宿主B-ΔD,改造宿主B1-1,改造宿主P1-1;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的β-氧化途径关键酶FadD,获得改造宿主B-ΔD;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大肠杆菌B-ΔD基因组的原FadD位置敲入了带有LacUV5启动子的AlkL基因,获得改造宿主B1-1;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大肠杆菌B1-1基因组的原FadD位置敲入了带有T7启动子的yaaDE基因,获得改造宿主P1-1;
三,构建重组菌株,
将重组质粒导入改造后的宿主菌,获得重组菌株,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中,构建得到质粒pET-T7-CYP153A-NCP;
从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引物PCR得Cv2025的序列,将其连入载体
pCD-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pCD-T7-Cv2025-T7-BsADHC257L;从BacillusSubtilisinstr.168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的序列AlaDH2,将其连入载体pCD-T7-Cv2025-T7-BsADHC257L,构建得重组质粒
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
二,改造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的基因背景,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的β-氧化途径关键酶FadD,获得改造宿主B-ΔD;
三,构建重组菌株,
将质粒pET-T7-CYP153A-NCP与重组质粒B: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导入大肠杆菌B-ΔD,获得重组菌B-ΔD-CCAB:BL21(DE3)ΔfadD(pET-T7-CYP153A-NCP+pCD-T7-Cv2025-RBS-AlaDH2-T7-BsADHC257L),并以甘油菌或冻干菌种形式保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一,构建重组质粒,
从M.aquaeolei(DSM118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CYP153A序列,从B.megaterium(KCCM11745)的基因组中利用设计的引物PCR得P450BM3氧化还原酶域NCP;利用重叠延伸PCR将CYP153A与NCP融合成CYP153A-NCP,并连入表达载体pETDue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丽丹于洪巍葛佳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