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63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为碳纤维层、聚酯线编织层、聚酯线缠绕层、阻燃胶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至少为两层,其中相邻的聚酯线缠绕层以螺旋式交叉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的外侧,且相邻的两层聚酯线缠绕层的缠绕角度相反,所述的阻燃胶层设有阵列排列的散热孔,且散热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多层复合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制得的复合管具有抗拉、抗扭强度高,柔韧性好,重量轻,防水、散热性好,防腐性好,抗静电,耐高低温性,阻燃性能好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Carbon fiber flexible light composit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
本技术属于管件
,具体涉及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
技术介绍
目前航天、航海、军工等众多高科技领域,对于轻型管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轻型管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轻型管材能够适应耐高低温随时变化的复杂环境,并且柔软性不能随温度的悬殊变化而变化太大,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现有的轻型管材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结构要点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碳纤维层、聚酯线编织层、聚酯线缠绕层、阻燃胶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至少为两层,其中相邻的聚酯线缠绕层以螺旋式交叉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的外侧,且相邻的两层聚酯线缠绕层的缠绕角度相反,所述的阻燃胶层设有阵列排列的散热孔,且散热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作为优选的,碳纤维层的内侧设有防腐绝缘涂层。作为优选的,聚酯线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60%-85%。作为优选的,聚酯线缠绕层包括数个交替设置的内聚酯线缠绕层和外聚酯线缠绕层,其中最内层的内聚酯线缠绕层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外侧,外聚酯线缠绕层缠绕在内聚酯线缠绕层外侧,且内聚酯线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35-40°,外聚酯线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15-30°。作为优选的,玻璃纤维编织层至少为一层,其中玻璃纤维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65%-80%,且阻燃胶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之间设有玻璃纤维缠绕层。作为优选的,玻璃纤维缠绕层包括数个交替设置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其中最内层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缠绕在阻燃胶层外侧,外玻璃纤维缠绕层缠绕在内玻璃纤维缠绕层外侧,且相邻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以螺旋式交叉缠绕,相邻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的缠绕角度相反。作为优选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15-25°,外玻璃纤维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45-60°。作为优选的,碳纤维层、聚酯线编织层、聚酯线缠绕层、阻燃胶层、玻璃纤维缠绕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之间均通过胶黏剂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多层复合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制得的复合管具有抗拉、抗扭强度高,柔韧性好,重量轻,防水、散热性好,防腐性好,抗静电,耐高低温性,阻燃性能好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碳纤维层,2-聚酯线编织层,3-聚酯线缠绕层,31-内聚酯线缠绕层,32-外聚酯线缠绕层,4-阻燃胶层,5-玻璃纤维编织层,6-散热孔,7-防水透气膜,8-防腐绝缘涂层,9-玻璃纤维缠绕层,91-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2-外玻璃纤维缠绕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为碳纤维层1、聚酯线编织层2、聚酯线缠绕层3、阻燃胶层4和玻璃纤维编织层5,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3至少为两层,其中相邻的聚酯线缠绕层3以螺旋式交叉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2的外侧,且相邻的两层聚酯线缠绕层3的缠绕角度相反,所述的阻燃胶层4设有阵列排列的散热孔6,且散热孔6内设有防水透气膜7。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碳纤维层1的内侧设有防腐绝缘涂层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聚酯线编织层2的覆盖面积为60%-8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3包括数个交替设置的内聚酯线缠绕层31和外聚酯线缠绕层32,其中最内层的内聚酯线缠绕层31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2外侧,外聚酯线缠绕层32缠绕在内聚酯线缠绕层31外侧,且内聚酯线缠绕层31的螺旋缠绕角度为35-40°,外聚酯线缠绕层32的螺旋缠绕角度为15-3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编织5层至少为一层,其中玻璃纤维编织层5的覆盖面积为65%-80%,且阻燃胶层4和玻璃纤维编织层5之间设有玻璃纤维缠绕层9。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层9包括数个交替设置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92,其中最内层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缠绕在阻燃胶层4外侧,外玻璃纤维缠绕层92缠绕在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外侧,且相邻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92以螺旋式交叉缠绕,相邻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和外玻璃纤维缠绕层92的缠绕角度相反。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玻璃纤维缠绕层91的螺旋缠绕角度为15-25°,外玻璃纤维缠绕层92的螺旋缠绕角度为45-6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碳纤维层1、聚酯线编织层2、聚酯线缠绕层3、阻燃胶层4、玻璃纤维缠绕层9和玻璃纤维编织层5之间均通过胶黏剂固定。本技术为多层复合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制得的复合管具有抗拉、抗扭强度高,柔韧性好,重量轻,防水、散热性好,防腐性好,抗静电,耐高低温性,阻燃性能好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碳纤维层、聚酯线编织层、聚酯线缠绕层、阻燃胶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至少为两层,其中相邻的聚酯线缠绕层以螺旋式交叉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的外侧,且相邻的两层聚酯线缠绕层的缠绕角度相反,所述的阻燃胶层设有阵列排列的散热孔,且散热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碳纤维层、聚酯线编织层、聚酯线缠绕层、阻燃胶层和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至少为两层,其中相邻的聚酯线缠绕层以螺旋式交叉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的外侧,且相邻的两层聚酯线缠绕层的缠绕角度相反,所述的阻燃胶层设有阵列排列的散热孔,且散热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层的内侧设有防腐绝缘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线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6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柔性轻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线缠绕层包括数个交替设置的内聚酯线缠绕层和外聚酯线缠绕层,其中最内层的内聚酯线缠绕层缠绕在聚酯线编织层外侧,外聚酯线缠绕层缠绕在内聚酯线缠绕层外侧,且内聚酯线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35-40°,外聚酯线缠绕层的螺旋缠绕角度为15-30°。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宙鑫马海瑞野庆林刘一鸣刘竞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