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95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胶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包括由内至外顺次设置的内胶层、骨架层、防渗层和外胶层;其中,内胶层的组分包括改性丁基橡胶、氟橡胶、轻质碳酸钙、炭黑、莱茵蜡和碳酸镁;外胶层的组分包括三元乙丙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烟片胶、轻质碳酸钙、硬脂酸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炭黑;所述防渗层为丙纶布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结构设置合理,耐热耐油性能优异,且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适宜大规模制备并推广应用。适宜大规模制备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管结构通常分为:内胶层、外胶层和骨架层(或称中间层)。内胶层直接承受输送介质的磨损和侵蚀,外胶层保护胶管内体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和侵蚀,而骨架层是胶管的承压层,赋予管体强度和刚度。胶管已应用于生活生产的诸多领域,常见管类包括:输水管、热水管、蒸汽管、海用管、食品饮料管、空气管、焊接管、燃气管、通风管、物料管、输油管、化学管、高压管等。
[0003]胶管在汽车制造中也有较多应用,如燃油胶管、制动胶管、散热器胶管、空调胶管、助力转向胶管、动力转向胶管、涡轮增压橡胶管等,以上胶管统称为汽车胶管,其作用主要是传输各种液体和气体,起到供水、控制、传递动力、冷却、供暖等作用。其中,有些胶管根据应用环境对耐导热油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胶管必须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油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提高胶管的耐热性和耐油性,满足导热油的高压输送条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传统胶管耐热性和耐油性较差,不能满足导热油高压输送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包括由内至外顺次设置的内胶层、骨架层、防渗层和外胶层;所述内胶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60~80份改性丁基橡胶、30~50份氟橡胶、5~15份轻质碳酸钙、1~5份炭黑、2~3份莱茵蜡、2~6份碳酸镁;所述骨架层包括金属丝、玻璃纤维和胶料。
[0008]优选的,所述改性丁基橡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在70~100℃下共混,得到改性丁基橡胶。
[0009]优选的,所述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0.15~0.2。
[0010]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与胶料的质量比为0.3~0.6:1。
[0011]优选的,所述防渗层为丙纶布层。
[0012]优选的,所述外胶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50~80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顺丁橡胶、15~30份氯丁橡胶、20~30份烟片胶、5~10份轻质碳酸钙、3~8份硬脂酸锌、0.5~2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5份炭黑。
[0013]优选的,所述内胶层的厚度为2~3mm;骨架层的厚度为1~2mm;外胶层的厚度为1.5~2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15]1)利用内胶层胶料制备内胶层;
[0016]2)在内胶层的基础上缠绕金属丝,然后将混合的玻璃纤维与胶料贴胶于金属丝上,得到骨架层;
[0017]3)利用丙纶布包裹骨架层,得到防渗层;
[0018]4)在防渗层的基础上制备外胶层,得到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包括由内至外顺次设置的内胶层、骨架层、防渗层和外胶层,与传统的胶管相比,本专利技术巧妙地添加了一层丙纶布防渗层,避免了导热油的渗漏,增加了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的耐油性;
[0020]2、本专利技术对内胶层的组分进行了调整,引入氯磺化聚乙烯改性的丁基橡胶,提高了内胶层的耐热性,耐热温度可达180~200℃左右,与本专利技术添加的氟橡胶及各种填料配合作用下大幅提高了内胶层的耐油、耐高温、耐介质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还调整了外胶层的组分,以三元乙丙橡胶为主橡胶,配合以顺丁橡胶、氯丁橡胶和烟片胶等组分,提高了外胶层的耐候性、耐臭氧性和耐老化性,同时保证了外胶层的导热性;
[0021]3、本专利技术在骨架层中掺入了玻璃纤维,增强了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的耐热性;
[0022]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的结构设置合理,综合性能优异,且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适宜大规模制备并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包括由内至外顺次设置的内胶层、骨架层、防渗层和外胶层;所述内胶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60~80份改性丁基橡胶、30~50份氟橡胶、5~15份轻质碳酸钙、1~5份炭黑、2~3份莱茵蜡、2~6份碳酸镁;改性丁基橡胶优选为62~74份,进一步优选为64~70份,再一步优选为68份;氟橡胶优选为35~45份,进一步优选为38~42份,再一步优选为40份;轻质碳酸钙优选为8~12份,进一步优选为9~11份,再一步优选为10份;炭黑优选为2~4份,进一步优选为3份;莱茵蜡优选为2.2~2.8份,进一步优选为2.4~2.6份,再一步优选为2.5份;碳酸镁优选为3~5份,进一步优选为4份。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改性丁基橡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在70~100℃下共混,得到改性丁基橡胶;共混温度优选为80~90℃,进一步优选为85℃。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0.15~0.2,优选为1:0.16~0.19,进一步优选为1:0.18。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骨架层包括金属丝、玻璃纤维和胶料。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丝优选为高强度钢丝。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玻璃纤维与胶料的质量比为0.3~0.6:1,优选为0.4~0.6:1,进一步优选为0.5:1。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胶料优选为采用内胶层所用胶料。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渗层为丙纶布层。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胶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50~80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顺丁橡胶、15~30份氯丁橡胶、20~30份烟片胶、5~10份轻质碳酸钙、3~8份硬脂酸锌、0.5~2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5份炭黑;三元乙丙橡胶优选为55~70份,进一步优选为58~65份,再一步优选为60份;顺丁橡胶优选为25~29份,进一步优选为26~28份,再一步优选为27份;氯丁橡胶优选为20~25份,进一步优选为21~24份,再一步优选为22份;烟片胶优选为22~26份,进一步优选为23~25份,再一步优选为24份;轻质碳酸钙优选为6~9份,进一步优选为7~8份,再一步优选为7.5份;硬脂酸锌优选为4~7份,进一步优选为5~6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优选为0.8~1.5份,进一步优选为1~1.4份,再一步优选为1.2份;炭黑优选为2~4份,进一步优选为3份。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胶层的厚度为2~3mm,优选为2.2~2.6mm,进一步优选为2.5mm;骨架层的厚度为1~2mm,优选为1.2~1.8mm,进一步优选为1.5mm;外胶层的厚度为1.5~2mm,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顺次设置的内胶层、骨架层、防渗层和外胶层;所述内胶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60~80份改性丁基橡胶、30~50份氟橡胶、5~15份轻质碳酸钙、1~5份炭黑、2~3份莱茵蜡、2~6份碳酸镁;所述骨架层包括金属丝、玻璃纤维和胶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丁基橡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在70~100℃下共混,得到改性丁基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0.15~0.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与胶料的质量比为0.3~0.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宙鑫马海瑞野庆林马海清刘一鸣陈晓明苏巧伶王经经戴桂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