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47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由内至外依次为内胶层、内骨架层、中胶层、外骨架层和外胶层,内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80100份内层橡胶,4‑6份增塑软化剂,6‑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7‑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2‑18份丁腈橡胶,1‑5份碳酸钙,2‑4份二甘醇,3‑5份炭黑,2‑4份1,2‑亚乙基硫脲,4‑8份白油,3‑7份龟裂防止剂,2‑6份纤维,3‑10份四氧化二铅,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3份莱茵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耐油、耐高温、耐磨、高韧性、抗压裂性强、防腐、抗老化的特点,使用寿命长,具有推广意义。

A Special High Pressure Transport Pipe for Heat Conductive O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resistant oil high pressure conveying special pipe, which consists of inner rubber layer, inner skeleton layer, middle rubber layer, outer skeleton layer and outer rubber layer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he inner rubber layer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80100 inner rubber parts, 4 6 plasticizer and softener parts, 6 10 cyclohexyl thiophthalimide parts, 7 12 methyl vinyl silicone rubber raw rubber parts, 12 18 butyronitrile parts. Rubber, 1 5 portions of calcium carbonate, 2 4 portions of diethylene glycol, 3 5 portions of carbon black, 2 4 portions of 1,2 ethylene thiourea, 4 8 portions of white oil, 3 7 portions of crack inhibitors, 2 6 portions of fibers, 3 10 portions of lead tetroxide, 2 5 portions of dibutyl phthalate and 1 3 portions of Rhine wax.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oil resistanc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high toughness, strong fracturing resistance, anti-corrosion, anti-aging, long service life and popularization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管
,具体涉及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
技术介绍
胶管结构通常分为:内胶层、外胶层和骨架层(或称中间层)。内胶层直接承受输送介质的磨损和侵蚀,外胶层保护胶管内体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和侵蚀,而骨架层是胶管的承压层,赋予管体强度和刚度。胶管已应用于生活生产的诸多领域,常见管类包括:输水管、热水管、蒸汽管、海用管、食品饮料管、空气管、焊接管、燃气管、通风管、物料管、输油管、化学管、高压管等。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耐导热油管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由于汽车发动机室的温度增高、改性燃料和强腐蚀性发动机燃油使用的日益普遍,继续一种耐热耐油胶管。然而,现有的胶管不能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如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等,由此导致胶管经受不住以上各种情况而发生损坏,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结构要点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内胶层、内骨架层、中胶层、外骨架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80-100份内层橡胶,4-6份增塑软化剂,6-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7-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2-18份丁腈橡胶,1-5份碳酸钙,2-4份二甘醇,3-5份炭黑,2-4份1,2-亚乙基硫脲,4-8份白油,3-7份龟裂防止剂,2-6份纤维,3-10份四氧化二铅,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3份莱茵蜡,所述的中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90-110份中层橡胶,0.5-1.5份活性剂,10-12份硫化剂,1-2份促进剂,32-48份补强剂,16-24份增塑剂,2-3份防老剂,20-30份粘合剂,所述的外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5-46份外层橡胶,18-28份亚麻籽油,15-1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12份轻质碳酸钙,5-8份二硫化二吗啉,2-6份硬脂酸锌,1-5份二丁酯,1-4份氧化镁,3-8份2,2-二噻吩基乙醇酸甲酯和1-5份焦亚硫酸钠。作为优选的,内骨架层为内编织层或内缠绕层。作为优选的,内编织层由高强度镀铜钢丝或耐高温聚酯线编织而成,且内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50%-70%。作为优选的,内缠绕层由高强度镀铜钢丝或耐高温聚酯线缠绕而成,且内缠绕层为2-3层。作为优选的,外骨架层为外编织层或外缠绕层。作为优选的,外编织层由高强度金属丝编织而成,其中金属丝包括钢芯和钢芯外侧的镀铜镍合金层,且外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40%-60%。作为优选的,外缠绕层由高强度金属丝编织而成,其中金属丝包括钢芯和钢芯外侧的镀铜镍合金层,且外缠绕层为1-3层。作为优选的,内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40-50份氯醇橡胶、20-35份橡胶丁苯橡胶、20-28份烟片胶、15-20份顺丁橡胶、20-35份丁腈橡胶、15-25份三元乙丙橡胶和5-15份氧化铁红。作为优选的,中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0-50份氯醇橡胶、10-30份氯化聚乙烯橡胶、20-25份烟片胶、20-35份丁腈橡胶、15-25份三元乙丙橡胶和5-15份氧化铁红。作为优选的,外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30份甲基乙烯基三氟丙基硅橡胶、30-40份乙丙橡胶、25-30份溶聚丁苯橡胶、10-25份烟片胶、20-30份丁腈橡胶和10-25份三元乙丙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耐油、耐高温、耐磨、高韧性、抗压裂性强、防腐、抗老化的特点,使用寿命长,具有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胶层,2-内骨架层,3-中胶层,4-外骨架层,5-外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由内至外依次为内胶层1、内骨架层2、中胶层3、外骨架层4和外胶层5,所述的内胶层1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80-100份内层橡胶,4-6份增塑软化剂,6-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7-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2-18份丁腈橡胶,1-5份碳酸钙,2-4份二甘醇,3-5份炭黑,2-4份1,2-亚乙基硫脲,4-8份白油,3-7份龟裂防止剂,2-6份纤维,3-10份四氧化二铅,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3份莱茵蜡,所述的中胶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90-110份中层橡胶,0.5-1.5份活性剂,10-12份硫化剂,1-2份促进剂,32-48份补强剂,16-24份增塑剂,2-3份防老剂,20-30份粘合剂,所述的外胶层5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5-46份外层橡胶,18-28份亚麻籽油,15-1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12份轻质碳酸钙,5-8份二硫化二吗啉,2-6份硬脂酸锌,1-5份二丁酯,1-4份氧化镁,3-8份2,2-二噻吩基乙醇酸甲酯和1-5份焦亚硫酸钠。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骨架层2为内编织层或内缠绕层。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编织层由高强度镀铜钢丝或耐高温聚酯线编织而成,且内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50%-7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缠绕层由高强度镀铜钢丝或耐高温聚酯线缠绕而成,且内缠绕层为2-3层。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骨架层4为外编织层或外缠绕层。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编织层由高强度金属丝编织而成,其中金属丝包括钢芯和钢芯外侧的镀铜镍合金层,且外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40%-6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缠绕层由高强度金属丝编织而成,其中金属丝包括钢芯和钢芯外侧的镀铜镍合金层,且外缠绕层为1-3层。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40-50份氯醇橡胶、20-35份橡胶丁苯橡胶、20-28份烟片胶、15-20份顺丁橡胶、20-35份丁腈橡胶、15-25份三元乙丙橡胶和5-15份氧化铁红。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0-50份氯醇橡胶、10-30份氯化聚乙烯橡胶、20-25份烟片胶、20-35份丁腈橡胶、15-25份三元乙丙橡胶和5-15份氧化铁红。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橡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30份甲基乙烯基三氟丙基硅橡胶、30-40份乙丙橡胶、25-30份溶聚丁苯橡胶、10-25份烟片胶、20-30份丁腈橡胶和10-25份三元乙丙橡胶。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耐油、耐高温、耐磨、高韧性、抗压裂性强、防腐、抗老化的特点,使用寿命长,具有推广意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内胶层、内骨架层、中胶层、外骨架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80‑100份内层橡胶,4‑6份增塑软化剂,6‑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7‑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2‑18份丁腈橡胶,1‑5份碳酸钙,2‑4份二甘醇,3‑5份炭黑,2‑4份1,2‑亚乙基硫脲,4‑8份白油,3‑7份龟裂防止剂,2‑6份纤维,3‑10份四氧化二铅,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3份莱茵蜡,所述的中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90‑110份中层橡胶,0.5‑1.5份活性剂,10‑12份硫化剂,1‑2份促进剂,32‑48份补强剂,16‑24份增塑剂,2‑3份防老剂,20‑30份粘合剂,所述的外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5‑46份外层橡胶,18‑28份亚麻籽油,15‑1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12份轻质碳酸钙,5‑8份二硫化二吗啉,2‑6份硬脂酸锌,1‑5份二丁酯,1‑4份氧化镁,3‑8份2,2‑二噻吩基乙醇酸甲酯和1‑5份焦亚硫酸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内胶层、内骨架层、中胶层、外骨架层和外胶层,所述的内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80-100份内层橡胶,4-6份增塑软化剂,6-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7-12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12-18份丁腈橡胶,1-5份碳酸钙,2-4份二甘醇,3-5份炭黑,2-4份1,2-亚乙基硫脲,4-8份白油,3-7份龟裂防止剂,2-6份纤维,3-10份四氧化二铅,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3份莱茵蜡,所述的中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90-110份中层橡胶,0.5-1.5份活性剂,10-12份硫化剂,1-2份促进剂,32-48份补强剂,16-24份增塑剂,2-3份防老剂,20-30份粘合剂,所述的外胶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35-46份外层橡胶,18-28份亚麻籽油,15-1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12份轻质碳酸钙,5-8份二硫化二吗啉,2-6份硬脂酸锌,1-5份二丁酯,1-4份氧化镁,3-8份2,2-二噻吩基乙醇酸甲酯和1-5份焦亚硫酸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骨架层为内编织层或内缠绕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编织层由高强度镀铜钢丝或耐高温聚酯线编织而成,且内编织层的覆盖面积为50%-7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导热油高压输送专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缠绕层由高强度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宙鑫马海瑞野庆林刘一鸣刘竞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