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00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19
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包括内层管,所述所述内层管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抗拉铠装层、隔热层和外护层,所述抗拉铠装层由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与外护层通过粘性剂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压、抗拉以及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

A kind of armored heat insulation high pressure hose

The armored heat-insulating high-pressure hose comprises an inner layer tube,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layer tube is successively covered with a compression armor layer, a tension armor layer, a heat insulation layer and an outer protective laye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the tension armor layer is formed by winding the first carbon fiber belt and the second carbon fiber belt, the heat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outer protective layer are bonded by a adhesiv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properties of compression resistance, tension resistance and heat insulation Superior fea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
本技术属于软管
,具体涉及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软管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的运输,因此对于管体的抗腐蚀性及抗压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软管耐腐蚀性及抗压性效果都不是很好,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对于管体的抗拉性能及隔热性能也需要一定的要求,而传统的软管大多没有抗拉设计,此外隔热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本技术具有抗压、抗拉以及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包括内层管,所述所述内层管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抗拉铠装层、`隔热层和外护层,所述抗拉铠装层由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与外护层通过粘性剂粘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带与第二碳纤维带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与抗压铠装层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优选地,所述抗压铠装层为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为玻璃纤维材质。优选地,所述外护层为环保PVC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抗压铠装层采用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强度大,抗压性能优越;(2)抗拉铠装层由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缠绕而成,碳纤维带抗拉性能优越,此外,第一碳纤维带与第二碳纤维带采用反向缠绕的方式,且与抗压铠装层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能有效保证本技术内部的稳定以及双向的抗拉性能;(3)隔热层与外护层通过粘性剂粘接,有效解决了本技术在长期弯折状态下隔热层与外护层出现缝隙的情况,从而避免隔热性能降低。总之,本技术具有抗压、抗拉以及隔热性能优越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内层管,2、抗压铠装层,3、抗拉铠装层,31、第一碳纤维带,32、第二碳纤维带,4、隔热层,5、外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包括内层管1,所述所述内层管1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2、抗拉铠装层3、隔热层4和外护层5,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压铠装层2采用钢丝编织网层或高强度涤纶编织层,钢丝编织网层与高强度涤纶编织层均具有足够的强度,抗压性能优越,高强度涤纶编织层比钢丝编织网层有更好的韧性,在需要长期弯折的环境下优选高强度涤纶编织层,能有效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缠绕在第二碳纤维带32上,碳纤维带具有优越的抗拉性能,此外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采用反向缠绕的方式,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与抗压铠装层2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能有效保证本技术内部的稳定以及双向的抗拉性能,所述隔热层4采用玻璃纤维材质,隔热效果明显,此外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有效解决了本技术在长期弯折状态下隔热层4与外护层5出现缝隙的情况,从而避免隔热性能降低,所述外护层5采用环保PVC材质,有较好的耐磨性,有效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管(1),所述内层管(1)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2)、抗拉铠装层(3)、隔热层(4)和外护层(5),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与抗压铠装层(2)轴向缠绕角度为45-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铠装隔热高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管(1),所述内层管(1)外壁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抗压铠装层(2)、抗拉铠装层(3)、隔热层(4)和外护层(5),所述抗拉铠装层(3)由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而成,所述隔热层(4)与外护层(5)通过粘性剂粘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与第二碳纤维带(32)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碳纤维带(31)和第二碳纤维带(32)与抗压铠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法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海大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