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09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边将发动机运转效率维持得高一边确保发动机要求输出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HV)具备:电动机(MT),用于产生车辆驱动力;发电机(GN),用于产生向电动机供给的电力;多个内燃机(EG1、EG2),用于驱动发电机,且输出特性互相不同;及控制器(CT),构成为以在使内燃机在各自的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满足要求输出且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选择应该运转的内燃机,并且使选择出的内燃机在各自的高效率区域运转。

Hybri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如下的串联混合动力车辆是公知的,该串联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内燃机、由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蓄电池及产生车辆驱动力的电动机,且由来自发电机及蓄电池中的至少一方的电力驱动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比第一规定值多时,停止内燃机的运转,由来自蓄电池的电力驱动电动机。在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比第一规定值少时,使内燃机以规定转速运转,由此驱动发电机。此时由发电机产生的电力的一部分向电动机输送,其余部分向蓄电池输送。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比第一规定值少且比第三规定值(<第一规定值)多时,使内燃机以处于包括最高效率点的范围的规定转速运转。相对于此,在蓄电池的剩余容量比第三规定值少时,使内燃机以与规定转速相比上升后的发动机转速运转,提高发动机输出。一般,当发动机转速上升时,发动机运转效率下降。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以避免发动机运转效率大幅下降的方式限制发动机转速的上升幅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487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限制发动机转速的上升幅度意味着限制发动机输出的上升幅度。因而,在专利文献1中,可能会无法一边将发动机运转效率维持得高一边确保发动机要求输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具备:电动机,用于产生车辆驱动力;发电机,用于产生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电力;多个内燃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且输出特性互相不同;及控制器,构成为以使所述内燃机在各自的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满足要求输出且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选择应该运转的内燃机,并且使选择出的内燃机在各自的所述高效率区域运转。专利技术效果能够一边将发动机运转效率维持得高一边使发动机输出大幅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图2的(A)是示出第一内燃机的输出特性的一例的线图,(B)是示出第二内燃机的输出特性的一例的线图,(C)是示出使第一内燃机及第二内燃机的双方运转时的输出特性的一例的线图。图3是示出以往的内燃机的输出特性的一例的线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消耗率等的时间图。图5是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燃机运转控制例程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沿着对称面的概略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活塞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凸轮及从动件的概略放大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活塞的行为的线图。图14是进气行程中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A)是示出连通孔与进气孔等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凸轮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C)是示出插槽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5是压缩行程中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A)是示出连通孔与进气孔等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凸轮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C)是示出插槽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6是气缸的旋转角处于点火角范围内时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A)是示出连通孔与进气孔等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凸轮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C)是示出插槽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7是气缸的旋转角处于点火角范围内时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是示出活塞的切口、连通孔及火花塞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8是膨胀行程中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A)是示出连通孔与进气孔等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凸轮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C)是示出插槽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9是排气行程中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A)是示出连通孔与进气孔等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凸轮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C)是示出插槽与从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20是示出处于膨胀行程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图21是示出处于压缩行程及排气行程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图22是示出处于进气行程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概略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旋转气缸内燃机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概略剖视图。图24是示出从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图,(A)是沿着旋转轴线的局部剖视图,(B)是沿着图24(A)的线B-B的剖视图。图25是示出凸轮及从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图,(A)是沿着旋转轴线的局部剖视图,(B)是沿着图25(A)的线BB-BB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活塞的行为的线图。图27是示出多个内燃机的配置的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整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概略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HV。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实线表示机械连结,虚线表示电连结。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HV具备用于产生车辆驱动力的电动机MT。该电动机MT的输出轴连结于车轮WH。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HV还具备用于产生向电动机MT供给的电力的发电机GN。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电机GN经由蓄电池BT而连结于电动机MT。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HV还具备用于驱动发电机GN的多个内燃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多个内燃机包括第一内燃机EG1及第二内燃机EG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内燃机EG1的输出轴直接连结于发电机GN的输入轴,第二内燃机EG2的输出轴经由电磁离合器CL而连结于发电机GN的输入轴。当使第一内燃机EG1运转时,由第一内燃机EG1驱动发电机GN。另外,当在使离合器CL接合的状态下使第二内燃机EG2运转时,由第二内燃机EG2驱动发电机GN。由发电机GN产生的电力向蓄电池BT输送。另一方面,在应该驱动混合动力车辆HV时,从蓄电池BT向电动机MT输送电力,使电动机MT工作。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HV由串联混合动力车辆构成。在该情况下,在由电动机MT消耗的电力量比从发电机GN向蓄电池BT输送的电力量少时,在一例中,过剩的电力蓄积于蓄电池BT。在另一例中,使内燃机EG1、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n电动机,用于产生车辆驱动力;/n发电机,用于产生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电力;/n多个内燃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且输出特性互相不同;及/n控制器,构成为以使所述内燃机在各自的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满足要求输出且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选择应该运转的内燃机,并且使选择出的内燃机在各自的所述高效率区域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1 JP 2018-111152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电动机,用于产生车辆驱动力;
发电机,用于产生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的电力;
多个内燃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且输出特性互相不同;及
控制器,构成为以使所述内燃机在各自的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满足要求输出且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选择应该运转的内燃机,并且使选择出的内燃机在各自的所述高效率区域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多个内燃机包括第一内燃机及第二内燃机,
以在使所述第一内燃机及所述第二内燃机在各自的所述高效率区域运转时所述第一内燃机的输出比所述第二内燃机的输出低且所述第一内燃机的运转效率比所述第二内燃机的运转效率高的方式,分别设定了所述第一内燃机的输出特性及第二内燃机的输出特性,
所述控制器构成为,
在发动机要求输出比使所述第一内燃机在其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低时,使所述第二内燃机停止运转并使所述第一内燃机运转,
在发动机要求输出比使所述第一内燃机在其高效率区域运转时的输出高时,使所述第一内燃机及所述第二内燃机的双方运转,或者,使所述第一内燃机停止运转并使所述第二内燃机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多个内燃机包括构成为进行米勒循环的内燃机和构成为进行奥托循环的内燃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多个内燃机包括构成为进行HCCI燃烧的内燃机和构成为进行SI燃烧的内燃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多个内燃机包括构成为进行PCCI燃烧的内燃机和构成为进行CI燃烧的内燃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多个内燃机包括单缸内燃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田桂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