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0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属于桥墩防撞结构领域,包括桥墩;还包括承托平台、混凝土迎撞圈、橡胶支座、橡胶轮胎、上预埋件、下预埋件;所述混凝土迎撞圈通过所述橡胶支座与所述承托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支座的顶端通过所述上预埋件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支座的底端同构所述下预埋件与所述承托平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撞效果,且兼具不影响通航净宽、构造简单的优良特点;采用该种防撞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减轻船舶撞桥墩的撞击力,达到保护桥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墩防撞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种跨江跨河跨海的桥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各地都建造了大量的桥梁,而在这些桥梁当中,有不少的江河海是有通航要求的,最理想的防撞方案是桥梁一跨跨过江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桥梁要做到一跨过江河、一跨过海峡还是不太现实,这样往往就是会在水中设置桥墩,这样一来,船就有可能撞上桥墩,桥一旦被撞而出现问题,对于两岸的人员来往、货物运输、社会秩序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技术针对船撞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即主要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将承托平台与混凝土迎撞圈连接起来对桥墩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该种防撞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船撞桥时传递到桥墩上的能量,减轻损害,有效保护桥梁结构,该桥墩防撞结构不仅兼具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的特点,还可以适用于不同航道等级的防撞;采用该种结构形式,通过合理的计算分析,可以实现适应不同防撞要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撞效果,且兼具不影响通航净宽、构造简单的优良特点;采用该种防撞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减轻船舶撞桥墩的撞击力,达到保护桥梁的效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桥墩;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桥墩上且为实心的承托平台、位于所述承托平台上方且围绕所述承托平台外圈壁设置的混凝土迎撞圈、位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与所述承托平台之间的橡胶支座、悬挂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外表面上的多个橡胶轮胎、固定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底部的上预埋件、以及固定设于所述承托平台顶部的下预埋件;所述混凝土迎撞圈通过所述橡胶支座与所述承托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支座的顶端通过所述上预埋件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支座的底端同构所述下预埋件与所述承托平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橡胶支座为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优选地,所述橡胶轮胎呈等高设置且悬挂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的外圆壁上。优选地,所述承托平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与所述桥墩同步施工建造。优选地,所述混凝土迎撞圈的外壁之间的连线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托平台外壁之间的连线长度尺寸。优选地,所述橡胶轮胎内腔内填充设有聚氨酯泡沫。优选地,所述承托平台的外圆壁上贴设有反光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混凝土迎撞圈外表面悬挂多个橡胶轮胎,其中橡胶轮胎选用取材方便的废弃轮胎,价格低廉,对船撞桥墩实现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当随着橡胶轮胎逐步被船压制到的缓冲作用消失后,船相当于直接顶着混凝土迎撞圈上,此时船的撞击作用通过混凝土迎撞圈传至用于缓冲的橡胶支座上,且橡胶支座采耗能及水平剪切刚度较小的橡胶制成而成,当船撞击到混凝土迎撞圈之后,设置的多个橡胶支座联动,共同发生水平剪切变形,由此实现耗能,同时由于混凝土迎撞圈与桥墩之间预留了变形空间,保证混凝土防撞圈不与桥墩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实现降低撞击能量和撞击力,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防撞效果,且兼具不影响通航净宽、构造简单的优良特点;采用该种防撞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减轻船舶撞桥墩的撞击力,达到保护桥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橡胶轮胎;2、混凝土迎撞圈;3、橡胶支座;4、承托平台;5、上预埋件;6、下预埋件;7、桥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3所示,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桥墩7;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桥墩7上且为实心的承托平台4、位于承托平台4上方且围绕承托平台4外圈壁设置的混凝土迎撞圈2、位于混凝土迎撞圈2与承托平台4之间的橡胶支座3、悬挂设于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上的多个橡胶轮胎1、固定设于混凝土迎撞圈2底部的上预埋件5、以及固定设于承托平台4顶部的下预埋件6;混凝土迎撞圈2通过橡胶支座3与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橡胶支座3的顶端通过上预埋件5与混凝土迎撞圈2固定连接;橡胶支座3的底端同构下预埋件6与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以上实施,具体来说,包括桥墩7;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桥墩7上且为实心的承托平台4、位于承托平台4上方且围绕承托平台4外圈壁设置的混凝土迎撞圈2、位于混凝土迎撞圈2与承托平台4之间的橡胶支座3、悬挂设于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上的多个橡胶轮胎1、固定设于混凝土迎撞圈2底部的上预埋件5、以及固定设于承托平台4顶部的下预埋件6;混凝土迎撞圈2通过橡胶支座3与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橡胶支座3的顶端通过上预埋件5与混凝土迎撞圈2固定连接;橡胶支座3的底端同构下预埋件6与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承托平台4外表面比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内缩;避免船首先撞到承托平台4。另外在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悬挂多个橡胶轮胎1,其中橡胶轮胎1选用取材方便的废弃轮胎,价格低廉,对船撞桥墩7实现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当随着橡胶轮胎1逐步被船压制到的缓冲作用消失后,船相当于直接顶着混凝土迎撞圈2上,此时船的撞击作用通过混凝土迎撞圈2传至用于缓冲的橡胶支座3上,且橡胶支座3采耗能及水平剪切刚度较小的橡胶制成而成,当船撞击到混凝土迎撞圈2之后,设置的多个橡胶支座3联动,共同发生水平剪切变形,由此实现耗能,同时由于混凝土迎撞圈2与桥墩7之间预留了变形空间,保证混凝土防撞圈2不与桥墩7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实现降低撞击能量和撞击力,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在应用本技术于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时,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建立全合理的计算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对混凝土防撞圈2的内力,承托平台4的内力、橡胶支座3的位移,撞击力降低率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设计。综上所述,当桥墩7受到船的撞击时,首先通过均匀环绕设置的橡胶轮胎1实现第一缓冲,从而有效地桥墩7进行保护,当撞击力度过大导致橡胶轮胎1逐步被船压制到的缓冲作用消失后,此时船的撞击作用通过混凝土迎撞圈2传至用于缓冲的橡胶支座3上,且橡胶支座3采耗能及水平剪切刚度较小的橡胶制成而成,当船撞击到混凝土迎撞圈2之后,设置的多个橡胶支座3联动,共同发生水平剪切变形,通过剪切变形使得上、下部产生的振动进行隔离,由此实现耗能,同时由于混凝土迎撞圈2与桥墩7之间预留了变形空间,保证混凝土防撞圈2不与桥墩7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实现降低撞击能量和撞击力,实现了多桥墩7的多层保护,有效增强了对撞击物的缓冲强度,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进一步地,橡胶支座3为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首先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桥墩(7);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桥墩(7)上且为实心的承托平台(4)、位于所述承托平台(4)上方且围绕所述承托平台(4)外圈壁设置的混凝土迎撞圈(2)、位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与所述承托平台(4)之间的橡胶支座(3)、悬挂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上的多个橡胶轮胎(1)、固定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底部的上预埋件(5)、以及固定设于所述承托平台(4)顶部的下预埋件(6);/n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通过所述橡胶支座(3)与所述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n所述橡胶支座(3)的顶端通过所述上预埋件(5)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固定连接;/n所述橡胶支座(3)的底端同构所述下预埋件(6)与所述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包括桥墩(7);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桥墩(7)上且为实心的承托平台(4)、位于所述承托平台(4)上方且围绕所述承托平台(4)外圈壁设置的混凝土迎撞圈(2)、位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与所述承托平台(4)之间的橡胶支座(3)、悬挂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外表面上的多个橡胶轮胎(1)、固定设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底部的上预埋件(5)、以及固定设于所述承托平台(4)顶部的下预埋件(6);
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通过所述橡胶支座(3)与所述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
所述橡胶支座(3)的顶端通过所述上预埋件(5)与所述混凝土迎撞圈(2)固定连接;
所述橡胶支座(3)的底端同构所述下预埋件(6)与所述承托平台(4)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隔震支座的桥墩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支座(3)为铅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佳润高恒利孙加乐陈鸿福熊思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广东港航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