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14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本体,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呈中空设置且一端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桶盖,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环,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与所述连接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钩,所述连接钩均向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底部方向弯折,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装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环和连接钩插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道路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的效果。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for traffic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道路的防撞装置通常呈桶状,中空设置且顶部设置有开口,内部可盛放水或砂石。道路防撞装置通常放置在交通要道,例如高速公路的分岔路口,起到隔断道路的作用,以及在有车辆因操作失误、车辆故障等因素撞向该道路防撞装置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以及道路设施不被损坏。现有的道路防撞装置独个或多个并排放置在道路上,在有车辆撞向该道路装置时,由于单个道路防撞装置的重量有限,若车辆撞向该道路防撞装置的速度过快,道路防撞装置存在被撞飞较远距离的风险,一是被撞飞的道路防撞装置可能会砸到经过的车辆或行人,二是不能对车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道路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的交通道路防撞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本体,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呈中空设置且一端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桶盖,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环,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与所述连接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钩,所述连接钩均向下弯折,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装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环和连接钩插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装置本体呈中空设置能够在在防撞装置本体安放好之后,在防撞装置本体的开口处往防撞装置本体内倒入水或砂石,以增加防撞装置本体的重量,也便于防撞装置本体的运输;在防撞装置本体外壁的一侧固定有若干连接环和若干连接钩,能够在防撞装置本体安放好后,通过相邻两个防撞装置本体的连接环和连接钩的插接固定,将两两相邻的防撞装置固定成一体,再将水或砂石导入防撞装置本体内时,能够增加整个防撞装置的重量,在有车辆撞向防撞装置时,由于整个防撞装置的重量的增加,大大减少了了由于对防撞装置的冲击力过大导致防撞装置被撞飞的几率,也更好的对车辆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连接钩沿所述防撞装置本体轴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钩与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固定处开有滑槽,所述连接钩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钩沿所述防撞装置本体的轴向在所述滑槽内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撞装置本体上开有若干滑槽,将每一连接钩在滑槽内沿防撞装置本体的轴向滑动,能够在移除防撞装置时,通过向防撞装置本体的开口处滑动连接钩,将连接钩从连接环内移出,从而实现解除相邻的防撞装置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便于将防撞装置本体内的水或砂石倒出后,移动该防撞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连接钩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连接钩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能够在滑动其中一个连接钩运动时,同时带动其他剩余的连接钩在滑槽内运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靠近所述开口的连接钩上设置有上把手,所述上把手设置于所述连接钩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靠近开口的连接钩上设置有上把手,能够便于在带动连接钩向防撞装置本体开口处运动,同时将上把手设置于靠近开口处的连接钩,即最上面的连接钩,能够使工作人员使用该上把手时,无需过度弯腰带动该上把手,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操作的舒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内沿所述防撞装置本体的周向滑动连接有滑动门,所述滑动门呈凸字形设置,所述滑动门较短一端沿所述滑动门滑动方向延伸至滑槽内,使所述连接钩滑动至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时,所述滑动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能够抵接于所述连接钩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撞装置本体外壁内滑动连接有滑动门,且滑动门呈凸字形设置,滑动门较短一端沿滑动门滑动方向延伸至滑槽内,能够在将连接钩向开口处移动,解除相邻的防撞装置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对连接钩起到了限位作用,能够使工作人员将所有防撞装置本体上的连接钩从连接环中移出后,再对防撞装置本体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滑动门远离防撞装置本体的一面固定有门把手,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上开有通槽,使门把手能够沿滑动门滑动方向滑动至所述通槽内,且在所述门把手抵接于通槽底部时,所述门把手完全位于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滑动门上设置有门把手,便于工作人员带动滑动门运动,通过在防撞装置本体的外壁上开有通槽,使门把手能够沿滑动门滑动方向滑动至通槽内,且在门把手抵接于通槽底部时,门把手完全位于防撞装置本体外壁内的设置,能够保证连接钩在滑槽内滑动时,滑动门不会对连接钩进行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门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扣,在所述滑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扣位置大小相适配的锁紧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扣和锁紧槽的设置,能够提高滑动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装置本体外壁设置有反光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撞装置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反光条,能够使夜间行驶的车辆通过车灯照射到反光条上,再由反光条反射,使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防撞装置本体的位置,避免误撞至防撞装置本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防撞装置本体呈中空设置能够在在防撞装置本体安放好之后,在防撞装置本体的开口处往防撞装置本体内倒入水或砂石,以增加防撞装置本体的重量,也便于防撞装置本体的运输;在防撞装置本体外壁的一侧固定有若干连接环和若干连接钩,能够在防撞装置本体安放好后,通过相邻两个防撞装置本体的连接环和连接钩的插接固定,将两两相邻的防撞装置固定成一体,再将水或砂石导入防撞装置本体内时,能够增加整个防撞装置的重量,在有车辆撞向防撞装置时,由于整个防撞装置的重量的增加,大大减少了了由于对防撞装置的冲击力过大导致防撞装置被撞飞的几率,也更好的对车辆起到了缓冲的作用;2.通过在防撞装置本体上开有若干滑槽,将每一连接钩在滑槽内沿防撞装置本体的轴向滑动,能够在移除防撞装置时,通过向防撞装置本体的开口处滑动连接钩,将连接钩从连接环内移出,从而实现解除相邻的防撞装置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便于将防撞装置本体内的水或砂石倒出后,移动该防撞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撞装置本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钩与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钩脱离相邻的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滑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撞装置本体;11、开口;12、通槽;2、桶盖;3、连接钩;31、把手;32、滑槽;33、滑动门;331、门把手;332、锁紧扣;333、锁紧槽;34、连杆;4、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本体1和桶盖2。防撞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本体(1),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呈中空设置且一端设置有开口(11),在所述开口(11)处固定连接有桶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外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环(4),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与所述连接环(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钩(3),所述连接钩(3)均向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底部方向弯折,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环(4)和连接钩(3)插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本体(1),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呈中空设置且一端设置有开口(11),在所述开口(11)处固定连接有桶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外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环(4),在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与所述连接环(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钩(3),所述连接钩(3)均向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底部方向弯折,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环(4)和连接钩(3)插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钩(3)沿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轴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钩(3)与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固定处开有滑槽(32),所述连接钩(3)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32)内,所述连接钩(3)沿所述防撞装置本体(1)的轴向在所述滑槽(32)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钩(3)之间通过连杆(3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开口(11)的连接钩(3)上设置有上把手(31),所述上把手(31)设置于所述连接钩(3)靠近所述开口(11)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铭叶永聪钟穗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翔通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