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旦专利>正文

非接触式轴承注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35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非接触式轴承注脂装置。注脂时,注脂头的凸齿与轴承保持架不接触,不会损伤轴承保持架及注脂头,其包括轴承移送装置、保持架定位装置及定量泵注脂装置,三者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其特征在于轴承保持架的定位装置包括红外光纤传感器及与步进电机连接的定位头,定位头通过连接机构与汽缸的活塞连接,汽缸、步进电机以及光纤传感器中传感信号的输出端分别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连接。红外光纤传感器测定保持架的位置信号,输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设定位置信号比较之后,控制定位头转动一定角度,带动轴承保持架转动同样角度,使保持架的凹面对准注脂头的注脂凸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轴承的注脂装置,尤其涉及到微型轴承自动生产线中的非接触式注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注脂装置都采取接触式注脂方式,与电机连接的注脂头一边旋转,一边偏向轴承圈道内,与轴承上保持架的球形凸面相接触,并推其转开,让注脂头的凸齿伸入保持架的凹面处注脂。由于注脂头的凸齿与轴承上保持架的球形凸面接触是随机的,当保持架凸面的峰尖与注脂头凸齿的顶面相接触时,注脂头的压力使轴承保持架变形,损伤轴承的品质,而且又磨损注脂头,磨损的颗粒混在油脂中严重地影响轴承的异音指标,而注脂头也得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轴承注脂装置,注脂时,注脂头的凸齿与轴承保持架不接触,不会损伤轴承的保持架和注脂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轴承的移送装置、定量注脂装置;所说的移动装置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所说的定量注脂装置包括含有贮脂腔体的注脂头,贮脂腔体的下部有出脂孔道,贮脂腔体的上端与定量泵的出口连接,定量泵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定量泵通过输油管与高压吸脂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说的注脂头借助连接机构与汽缸的活塞连接,汽缸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轴承滚珠保持架的定位装置,所说定位装置包括光纤传感器、步进电机及定位头,步进电机连接定位头,步进电机通过连接机构与汽缸活塞连接,汽缸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光纤传感器中传感信号的输出端以及与步进电机连接的电机驱动器分别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说步进电机与汽缸活塞的连接机构包括装置汽缸的座板,支撑座板的支柱,支柱装置于底座板,连接件套装于支柱上,步进电机装置于连接件的一端,汽缸的活塞杆穿过气缸座板中的孔,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中,注脂头不转动,注脂凸齿水平方位不变。在给轴承注脂时,通过光纤传感器识别轴承保持架凸面的方位,然后通过定位装置中的步进电机控制与其连接的定位头带动轴承中滚珠保持架转过一定的角度,使轴承保持架的凸面与注脂头的齿谷方位一致,轴承平移至注脂工位时,轴承保持架的凹面就迎向注脂头的凸齿,避免注脂凸齿与被注脂的轴承保持架的凸面相接触,从而避免损伤轴承保持架及注脂头,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气控制方块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以及注脂工作图,图中局部剖视;图3为本技术定位装置中定位头升降系统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注脂装置中注脂系统的结构图。图2中各部件局部放大,以利观看,与图3、图4系统图中相应部件不成比例。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包括轴承的移送装置I、轴承滚珠保持架的定位装置II、定量注脂装置III,三者分别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电控连接。1、轴承的移送装置I其结构与现有接触式轴承注脂装置中的移送装置结构相类似,例如类似无锡扬名清洗设备厂生产的轴承注脂压盖机中的轴承移送装置,其上设置有轴承的添料工位、定位工位、注脂工位,卸料工位,对应各工位在水平方向顺序设置分隔及移送轴承的拨叉,分别由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装置的汽缸的活塞杆通过滑轴及直线轴承的传动,控制拨叉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进位及退位,完成轴承的移送动作。所说汽缸分别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控制轴承步进移位并与添料、定位、注脂、卸料各工序相互同步。2、保持架的定位装置II(1)见图1、图2,其包括红外光纤传感器5、步进电机14及定位头12,具体结构如下①步进电机与定位头部分见图2、图3,步进电机14的转轴与定位头12连接,步进电机14固定安装于连接件13的一端。汽缸24装置于座板25,左、右支柱26支撑座板25,支柱26下端装置于底座板28,连接件13的中部套装于支柱26上,两者滑动连接,汽缸24的活塞杆27穿过气缸座板25中的孔,与连接件13的另一端连接。如此使得与电机14连接的定位头12通过连接件13与汽缸24的活塞杆27连接。气缸24通过气管29、30与电磁阀31连接,电磁阀31的的信号输入端32与图1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连接,图4中10为轴承。图2中的电机14与电机驱动器连接,电机驱动器与可编逻辑控制器连接(属公知技术,图2中未画出),以控制电机14的转动,步进电机14及其电机驱动器采用市场已有商品,例如型号为4ZHS03雷赛步进电机。②光纤传感器部分见图2,光纤传感器5(又称为光探头),用来对轴承中的保持架9进行方位探测,其包括红外光发射及接收装置2(其中包括光通量放大器),入射光纤3,反射光纤4,聚光透镜6。I为红外传感信号输出端,与图1中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连接,以控制定位头12的动作。本技术中的光纤传感器5采用市场已有产品,例如FX-310型红外线光纤传感器,其结构为已有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也采用市场已有产品,型号为CPMZA-60CDT。(2)下面结合图2、图3,说明本技术的定位过程见图2、图3,光纤传感器红外发射装置2发射的红外线从入射光纤3通过透镜6,形成红外入射光线7,射在轴承中保持架9的球形凸面某一定位置上,(图2中左面的轴承10为横剖视图),从保持架9的凸面某一定位置反射的红外光线8又通过透镜6,从反射光纤4进入红外光接收装置2中,计算光通量,根据光通量的大小确定入射光线7照在轴承中保持架9的球形凸面某一定位置的方位信号值,该信号值从输出端1输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预先设定的定位位置标准方位信号值进行比较,得出方位差值信号。同时,图3中电磁阀31动作,推动活塞杆27下行,带动连接体13、步进电机14以及定位头12一起下行,当定位头下行的距离达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预先设定的值时,电磁阀31停止动作,定位头12与轴承10的内圈接触。与此同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比较得出的方位差值信号,发出控制信号到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与其连接的步进电机14以及定位头12转动,见图2,定位头12与轴承内圈有一锥面环形状的接触面11,借助接触面11的静磨擦力带动轴承保持架9转动。光纤传感器与步进电机是互为动态过程,即步进电机带动轴承保持架9转动的同时,光纤传感器的光接收器2不断的计算反射光纤4输入的光通量,当光通量值达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预先设定的定位位置相应光通量值时,轴承中保持架9球形凸面峰值点21的位置刚好对准注脂头的齿谷20的位置,如此完成轴承保持架9的定位。此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出信号,步进电机驱动器及与其连接的步进电机14、定位头12停止转动,图3中电磁阀31动作,推动气缸24的活塞杆27上行,通过联接体13带动步进电机14以及定位头12上行,定位好的轴承10被移位装置I移至注脂工位。3、定量注脂装置III(1)注脂系统结构见图1、图2,定量注脂装置III包括含有贮脂腔体的注脂头18,贮脂腔体的下部有左右出脂孔道19,左右出脂孔道的端部有注脂头凸齿22,左右注脂头凸齿之间为注脂头的齿谷20。在贮脂腔体的上端与连接件17的一端紧固连接,图2中连接件17局部断开。见图4,汽缸40装置于座板38,左、右支柱37支撑座板38,支柱37下端装置于底座板45,连接件17的中部套装于支柱37上,两者滑动连接,汽缸40的活塞杆39穿过汽缸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接触式轴承注脂装置,包括轴承的移送装置、定量注脂装置;所说的移动装置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所说的定量注脂装置包括含有贮脂腔体的注脂头,贮脂腔体的下部有出脂孔道,贮脂腔体的上端与定量泵的出口连接,定量泵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定量泵通过输油管与高压吸脂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说的注脂头借助连接机构与汽缸的活塞连接,汽缸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轴承滚珠保持架的定位装置,所说定位装置包括光纤传感器、步进电机及定位头,步进电机连接定位头,步进电机通过连接机构与汽缸活塞连接,汽缸通过电磁阀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光纤传感器中传感信号的输出端以及与步进电机连接的电机驱动器分别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电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民鲁斌
申请(专利权)人:林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