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0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该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包括:第一顶板,与第一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与第一顶板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右侧板的高度,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还包括缺口,缺口开设在前侧板与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以及后侧板与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第一顶板与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顶板与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省去了焊接工艺,减少了工序,实现简单,工艺一致性较好,结构强度较好,可确保座椅安装刚度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A kind of left bracket installed behind the front seat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构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行驶过程中,座椅安装支架结构作为座椅的主要支撑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一定的足够的载荷,确保不会出现较大的局部变形位移,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并且座椅的有效固定对乘客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既要保证制造工艺简单,又要保证安装后支架的固定强度。汽车前排座椅的支架有4个,前面两个支架共用一个横梁,后面两个支架共用一个横梁,后面两个支架从左到右依次记为1号支架、2号支架,前面两个支架从左到右依次记为3号支架、4号支架;针对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也即1号支架,目前是采用冲压成型以及自焊结构形式,需要使用冲压、焊接两种工艺,拉延深度较深,对冲压成型工艺要求较高,制作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采用冲压成型以及自焊结构形式,需要使用冲压、焊接两种工艺,拉延深度较深,对冲压成型工艺要求较高,制作成本也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包括: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右侧板的高度,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还包括缺口,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用于在将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一顶板的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个数为2。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用于通过第二定位件将座椅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上。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后侧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后侧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可选地,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左侧连接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的两侧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在所述前侧板的左侧、且靠近所述前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的位置处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此翻边垂直于所述前侧板所在的平面;在所述后侧板的左侧、且靠近所述后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的位置处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此翻边垂直于所述后侧板所在的平面;在使用时,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两侧的翻边、在所述前侧板的左侧且靠近所述前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的位置处的翻边、在所述后侧板的左侧且靠近所述后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连接处的位置处的翻边,均与门槛内板连接。可选地,在使用时,通过打点焊的方式将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翻边固定在横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右侧板、以及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翻边的材质均采用钣金件。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该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包括:第一顶板,与第一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与第一顶板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右侧板的高度,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还包括缺口,缺口开设在前侧板与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以及后侧板与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第一顶板与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顶板与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省去了焊接工艺,减少了工序,实现简单,工艺一致性较好,结构强度较好,可确保座椅安装刚度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的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第一顶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右侧板14,缺口15,第一定位孔16,第二定位孔17,第二顶板18,翻边21,加强筋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设计中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采用冲压成型以及自焊结构形式,需要使用冲压、焊接两种工艺,拉延深度较深,对冲压成型工艺要求较高,制作成本也较高的问题,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以下先对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的定义进行说明:汽车前排座椅的支架有4个,每一个支架是一个安装点,汽车前排座椅相当于有4个安装点,前面两个支架共用一个横梁,后面两个支架共用一个横梁,后面两个支架从左到右依次记为1号支架、2号支架,前面两个支架从左到右依次记为3号支架、4号支架;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也即1号支架。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的示意图,该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包括:第一顶板11,与第一顶板11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以及与第一顶板11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14,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的高度均大于右侧板14的高度,前侧板12、后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1;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相互对称,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下边的翻边21均是向外延伸的,二者的延伸方向是相背离的,也即前侧板12的翻边21朝着前方延伸,后侧板13的翻边21朝着后方延伸。右侧板14的翻边21朝着右方延伸。该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还包括缺口15,缺口15开设在前侧板12与右侧板14连接的竖棱处、以及后侧板13与右侧板14连接的竖棱处,第一顶板11与右侧板14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顶板11与右侧板14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省去了焊接工艺,减少了工序,实现简单,工艺一致性较好,结构强度较好,可确保座椅安装刚度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右侧板的高度,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n还包括缺口,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右侧连接的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右侧板的高度,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下边均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支架为左侧、底部呈敞口的半盒状;
还包括缺口,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以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右侧板连接的竖棱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用于在将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件固定所述第一顶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个数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用于通过第二定位件将座椅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后侧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右侧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座椅后安装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后侧板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科技林乔荣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