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0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包括后排本体,所述后排本体正面上具有若干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放置有着重感应器,所述着重感应器上连接有贯穿后排本体的线束,所述线束端部固定连接有线束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仅能有效提醒后排的乘客系上安全带,减少意外伤害,且装配简单,具有实用性。

A kind of seat with emphasis sensor in the r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传感器是一种薄膜型触点传感器,传感器的触点均匀分布在座椅的受力表面,当座椅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时产生一个触发信号,发出响声,提醒乘客。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只在前排座椅上安装着重感应器,往往忽略后排的乘客,而大多数人坐在后排的时候都不喜欢或忘记系安全带,难免会有安全隐患,故本设计提供一种用于后排的着重感应器结构,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大多数汽车后排座椅没有安装后排感应器,造成安全隐患。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提供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包括后排本体,所述后排本体正面上具有若干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放置有着重感应器,所述着重感应器上连接有贯穿后排本体的线束,所述线束端部固定连接有线束端子。进一步的,所述后排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线束穿过通孔由后排本体背面伸出。进一步的,所述后排本体包括左坐垫,所述左坐垫侧部设有右坐垫,所述左坐垫与右坐垫之间设有中坐垫,所述右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左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中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三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中坐垫与右坐垫为一体式。进一步的,所述左坐垫、右坐垫及中坐垫为一体式。进一步的,所述后排本体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端子的座框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醒乘客系上安全带,避免在发生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着重感应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排本体,2-着重感应器,3-线束,4-线束端子,5-通孔,6-左坐垫,7-右坐垫,8-中坐垫,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槽,11-第三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包括后排本体1,所述后排本体1正面上具有三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放置有着重感应器2,所述着重感应器2上连接有贯穿后排本体的线束3,所述线束3端部固定连接有线束端子4。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本体1上具有通孔5,所述线束3穿过通孔5由后排本体1背面伸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本体1包括左坐垫6,所述左坐垫6侧部设有右坐垫7,所述左坐垫6与右坐垫7之间设有中坐垫8,所述右坐垫7表面中部具有第一限位槽9,所述左坐垫6表面中部具有第二限位槽10,所述中坐垫8表面中部具有第三限位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9、第二限位槽10及第三限位槽11内胶接有着重感应器2。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坐垫8与右坐垫7为一体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坐垫6、右坐垫7及中坐垫8为一体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本体1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端子的座框线,所述座框型与后排本体为一体式发泡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框型截面为圆形,线束端子上具有与座框线卡接配合的卡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本体1为座椅合绵,软性材料,具有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生产时,将后排本体1经合绵模具发泡完成后,取出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将着重感应器2胶接在限位槽内,将线束3沿通孔穿向后排本体1背面,将线束端子4固定在后排本体1背面的座框型上,最后套上相应的座椅皮套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醒忘记或不喜欢系安全带的乘客系上安全带,提高安全性,避免发生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同时,上述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本体,所述后排本体正面上具有若干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放置有着重感应器,所述着重感应器上连接有贯穿后排本体的线束,所述线束端部固定连接有线束端子,所述后排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线束穿过通孔由后排本体背面伸出,所述后排本体包括左坐垫,所述左坐垫侧部设有右坐垫,所述左坐垫与右坐垫之间设有中坐垫,所述右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左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中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三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带着重感应器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本体,所述后排本体正面上具有若干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内放置有着重感应器,所述着重感应器上连接有贯穿后排本体的线束,所述线束端部固定连接有线束端子,所述后排本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线束穿过通孔由后排本体背面伸出,所述后排本体包括左坐垫,所述左坐垫侧部设有右坐垫,所述左坐垫与右坐垫之间设有中坐垫,所述右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左坐垫表面中部具有第二限位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吉雄张顺贤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