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78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50
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包括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及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第六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与驻车驱动系统电连接的第四继电器,使所述驻车系统动作完成驻车。当车厢与车头脱离时,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立刻接入电路,从而接通第四继电器,进而实现驻车,如此,使得车头与车厢脱离的情况下,车厢自动实现驻车。

A parking control system

A parking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second power supply at the carriage and a first power supply at the carriage head, and a sixth relay at the carriage. When the carriag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riage, the first power supply and the second power supply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ixth relay to make the sixth relay in the off state; when the carriag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riage In the separation state, the sixth relay is in the on state, and the second power supp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rela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arking drive system through the sixth relay, so that the parking system acts to complete the parking. When the car is separated from the front of the car, the second power supply located in the car is immediately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so as to connect the fourth relay, and then realize parking. In this way, when the car is separated from the front of the car, the car automatically realizes pa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驻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驻车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观光列车用的驻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观光列车,多采用车头控制的方式来实现车厢驻车,这虽然能够方便驾驶员进行驻车控制,但当列车遭受撞击等因素而导致车头与车厢分离时,此时,位于车头的驾驶员无法进行驻车控制,导致车厢易于甩出而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驻车控制系统;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包括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及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第六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与驻车驱动系统电连接的第四继电器,使所述驻车系统动作完成驻车。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车头与车厢处于连接状态时,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进行接入电路,从而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车头进行驻车控制;当车厢与车头脱离时,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立刻接入电路(通过第六继电器的接线端改变实现),从而接通第四继电器,进而实现驻车,如此,使得车头与车厢脱离的情况下,车厢自动实现驻车,从而避免车辆在遭受撞击而导致车头与车厢脱离的情况下,车厢能够立即实现自动驻车,避免车厢发生甩出、倾覆等事故,保证乘客的安全。优选的,所述车头与车厢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通过车体与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此,在车头与车厢连接时,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接入电路,便于位于车头的驾驶员实现驻车操作。优选的,还包括第三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分离时,所述第二电源负极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的设置,使得第三继电器得电,从而改变第三继电器的导通状态(相比于车头与车厢连接状态),这可以将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屏蔽(车头电源通过第三继电器接入电路),这可以防止车头与车厢未完全发生脱离情况下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对驻车控制的影响,也可以避免发生短路。优选的,还包括车厢开关、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所述车厢开关适于在驻车松状态和驻车紧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车厢开关、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依次串联,所述车厢开关处于驻车松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源正极经所述车厢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五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经所述第六继电器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电导通,所述第五继电器与所述驻车驱动系统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系统解除驻车状态。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车头与车厢脱离的情况下,如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车厢移动时,可以通过车厢开关实现驻车解除,从而方便对于车厢的人为移动;车厢开关可以为工作人员专用开关,如车辆需要检修时,检修人员可以通过车厢开关来实现车厢的驻车解除,以便于移动车厢。优选的,当所述车厢开关处于驻车紧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经所述第六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所述第四继电器控制所述驻车驱动系统动作完成驻车。优选的,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出线端连接有第一熔断器,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出线端连接有第二熔断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此,由于继电器动作存在时间差,为防止在该时间差内继电器发生短路而损坏,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的出线端设置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从而可以保证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不会损坏。优选的,所述驻车驱动系统为电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此,通过调整电机的正负极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即可控制驻车紧状态和驻车松状态,使得控制结构更加简单。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驻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部分放大图图3为图1的另一部分放大图图4位本专利技术车头开关处于驻车紧状态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头开关处于驻车松状态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厢开关处于驻车紧状态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厢开关处于驻车松状态的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车头与车厢脱离状态下自动驻车时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1.控制系统;2.固定座;3.电动推杆;4.盖体;5.顶杆;5-1.连接端;6.壳体;7.弹簧;8.固定套;9.拉绳;10.滑轮;11.车头;12.车厢;13-1.第一电源;13-2.第二电源;14.车头开关;15.第一继电器;16.第二继电器;17.第三继电器;18.第四继电器;19.第五继电器;20.第六继电器;21.车厢开关;22.第七继电器;23.第八继电器;24.第一熔断器;25.第二熔断器;100.推力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下进行举例说明。一种驻车系统,包括,制动蹄片(图中未示出),该制动蹄片适于与车轮(图中未示出)止抵以产生制动作用;制动蹄片与车轮的制动关系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拉绳9,该拉绳9的两端分别连接制动蹄片,按压该拉绳9可驱动该制动蹄片移动;包括电机的电动推杆3(驱动系统)通过推力调节器100对拉绳9施加驱动力,推力调节器100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顶杆5,顶杆5的一端通过弹簧7与外壳连接,顶杆5的另一端适于推动拉绳9移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推力调节器100,推力调节器设有弹簧7,由于初始状态下弹簧7已有预紧力,其力满足有效驻车制动所需的最小力。驻车时,电动推杆3带动推力调节器100朝向拉绳9移动,使得拉绳9驻车开始拉紧。当电动推杆3推力超过弹簧7预紧力后,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及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第六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与驻车驱动系统电连接的第四继电器,使所述驻车系统动作完成驻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车厢的第二电源及位于车头的第一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厢的第六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六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与驻车驱动系统电连接的第四继电器,使所述驻车系统动作完成驻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与车厢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通过车体与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继电器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当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分离时,所述第二电源负极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控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勇吉玉敏吉恺沈重明徐成李长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多灵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