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11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座椅抑制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车辆用座椅具备:构成支承就座乘客的背部的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具有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主部及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侧部的座椅靠背衬垫。车辆用座椅具备:具有覆盖主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的主部覆盖部及覆盖侧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的侧部覆盖部的表皮件。且车辆用座椅具备:设置于主部与主部覆盖部之间及侧部与侧部覆盖部之间并通过被操作而膨胀的膨胀袋。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及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经由至少其一部分具有比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及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部件而与座椅靠背衬垫卡止。

Vehicle se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hicle seat which can restrain the deterioration of sitting comfort and reduce the massage effect. The vehicle seat comprises a part of the seat back supporting the back of the seated passenger, a main part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and a side part of the side part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The vehicl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surface leather part with a main part covering the side of the seated passenger side of the main part and a side part covering the side of the seated passenger side of the side part. And the vehicl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n expansion bag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part and the main part covering part and between the side part and the side part covering part and expanded by operation. The en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of the main part covering part and the en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ide part covering part are clamped with the seat back pad through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part having the scalability greater than the en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of the main part covering part and the en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ide part cover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例如日本特开2016-59657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被设置于座椅衬垫(基座)与表皮件(座椅表皮)之间的膨胀部(气囊)膨胀,从而能够按摩就座乘客的身体的车辆用座椅。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6-59657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若被设置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膨胀部膨胀,则表皮件、座椅衬垫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被拉伸。其结果是,产生朝车辆用座椅的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得到一种能够抑制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的车辆用座椅。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衬垫,其构成对就座乘客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垫或者对就座乘客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具有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主部、以及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侧部;表皮件,其具有对上述主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主部覆盖部、以及对上述侧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侧部覆盖部;以及膨胀部,其设置在上述主部与上述主部覆盖部之间以及上述侧部与上述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至少一方,通过被操作而膨胀,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中的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至少在其一部分具有比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卡止部件,而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以及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通过膨胀部膨胀,从而能够按压乘客的身体。这里,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中的设置有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至少在其一部分具有比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卡止部件,而与座椅衬垫卡止。因此,在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至少在其一部分具有伸缩性的卡止部件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另外,在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能够伸缩的部件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膨胀部的膨胀引起的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经由上述卡止部件而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上述卡止部件构成为包含: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的卡止部;供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接合的被接合部;以及连接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接合部并具有比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经由卡止部件而与座椅衬垫卡止。因此,在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卡止部件的连接部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另外,在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卡止部件的连接部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膨胀部的膨胀引起的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被接合部成为供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以及供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接合并且与上述第一被接合部独立地设置的第二被接合部,上述连接部成为连接上述第一被接合部与上述卡止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二被接合部与上述卡止部的第二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经由卡止部件而与座椅衬垫卡止。因此,在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主部与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卡止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另外,在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设置有膨胀部的构成中,若被设置于该座椅衬垫的侧部与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膨胀部膨胀,则卡止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伸长。由此,能够抑制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被拉伸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膨胀部的膨胀引起的坐姿舒适性的恶化、按摩效果的减少。对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卡止部成为第一卡止部以及与该第一卡止部独立地设置的第二卡止部,上述卡止部件成为具有上述第一卡止部、上述第一被接合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一卡止部与上述第一被接合部的上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卡止部件;以及具有上述第二卡止部、上述第二被接合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二卡止部与上述第二被接合部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卡止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使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座椅衬垫卡止的第一卡止部件、以及使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座椅衬垫卡止的第二卡止部件。由此,使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被接合部接合了的状态下的第一卡止部件的第一卡止部与座椅衬垫卡止,使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二被接合部接合了的状态下的第二卡止部件的第二卡止部与座椅衬垫卡止,从而能够将表皮件安装于座椅衬垫。另外,使第一卡止部件与第二卡止部件分别独立,从而能够提高将表皮件的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卡止部件的第一被接合部接合时的作业性、以及将表皮件的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二卡止部件的第二被接合部接合时的作业性。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在向上述第一被接合部侧折返了的状态下与该第一被接合部接合,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在向上述第二被接合部侧折返了的状态下与该第二被接合部接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在向上述第一被接合部侧折返了的状态下与该第一被接合部接合,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在向上述第二被接合部侧折返了的状态下与该第二被接合部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或者第六实施方式的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具备:/n座椅衬垫,其构成对就座乘客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垫或者对就座乘客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具有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主部、以及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侧部;/n表皮件,其具有对上述主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主部覆盖部、以及对上述侧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侧部覆盖部;以及/n膨胀部,其设置在上述主部与上述主部覆盖部之间以及上述侧部与上述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至少一方,通过被操作而膨胀,/n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中的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至少在其一部分具有比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卡止部件,而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9 JP 2018-102118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具备:
座椅衬垫,其构成对就座乘客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垫或者对就座乘客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具有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主部、以及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侧部;
表皮件,其具有对上述主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主部覆盖部、以及对上述侧部的就座乘客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侧部覆盖部;以及
膨胀部,其设置在上述主部与上述主部覆盖部之间以及上述侧部与上述侧部覆盖部之间的至少一方,通过被操作而膨胀,
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中的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至少在其一部分具有比设置有上述膨胀部的一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卡止部件,而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经由上述卡止部件而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
上述卡止部件构成为包含:与上述座椅衬垫卡止的卡止部;供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接合的被接合部;以及连接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接合部并具有比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大的伸缩性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被接合部成为供上述主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以及供上述侧部覆盖部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接合并且与上述第一被接合部独立地设置的第二被接合部,
上述连接部成为连接上述第一被接合部与上述卡止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二被接合部与上述卡止部的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川创高田淳一齐藤久门胁聪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