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四通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14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型四通换向阀,属于流体控制部件,以往在大型系统中,都采用几个四通阀进行并联组合使用,存在占用空间庞大、流路复杂,需要多个电路控制系统以及易出现故障、维修不方便等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大型主阀和用于控制大型主阀的控制阀,所述大型主阀具有系统接管,所述的控制阀为小型四通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由主阀、导阀、电磁线圈组成的小型四通阀作为控制阀来控制多个大主阀的制冷剂流向,在结构上,多个大主阀、控制阀及附带管路系统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与多个四通阀并联结构相比,具有占用空间小、流路简洁、电路控制简单等优点,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符合节约化的社会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部件,具体的说是用于热泵空调制冷系统中控制 制冷介质流向的电磁阀,尤其是用带导阀的四通换向阀主阀作为控制阀部件, 从而控制大型主阀动作的电磁阀。
技术介绍
四通换向阀具有主阀及导阀,主阀介于由压縮机、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 及室外热交换器构成的冷媒回路中,通过主阀使冷媒回路切换方向,从而进行 制冷制热的切换。现有电磁阀方案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由电磁线圈、导阀、主阀三大部 分组成,其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如下主阀2包括一个圆筒形的阀体2. 6,其上有与压縮机排气口相连接的常通接 管D (即为高压区),与压縮机吸气口相连接的中位接管S (即为低压区),与室 内热交换器相连接的旁位接管E,与室外热交换器相连接的旁位接管C,闽体两 端有端盖2.3封固,内部焊接有阀座2.1,还有用连杆2.5连成一体的滑块2.2 和一对活塞2. 4,阀座和滑块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和阀体则组成另一对运动副, 通过活塞将主阀内腔分隔成左(E侧)、中、右(C侧)三个腔室。导阀3包括圆形套管3. 6,其左端焊接有小阀体3. 4,右端焊接有封头3. 9, 小阀体上侧焊接有与主阀常通接管D连接的毛细管d(因此导闽内腔为高压区), 下侧孔中焊接有小阀座3.1,小阀座上开有三个台阶通孔,并依左向右分别焊接 有与主阀左端盖、中位接管S和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s/c (因此s为低压区), 套管内腔有能够左右滑动的芯铁3. 7及弹压在其孔中的回复弹簧3. 8,还有通过 铆钉连为一体,然后一起铆接固定在芯铁孔中的拖动架3.2和簧片3.5,拖动架 左端有开孔,下部开有凹孔的滑碗3.3即嵌装在该孔中,簧片则顶压在滑碗的 上部,它使滑碗下端面紧贴在小阀座表面上,滑碗可随芯铁、拖动架组件在小 阀座表面上滑动,滑碗与小阀座组成了一运动副,其内腔(即毛细管s)为低压 区,而其背部(即导阀内腔)为高压区,因此滑碗承受着由此而产生的压差力, 运动副的密封主要由该压差力来实现。当空调需制冷运行时,电磁线圈不通电,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芯铁带动 滑碗一起左移,从而使e/s、 c/d毛细管分别相通,由于中位接管S为低压区, 故主阔左腔的气体通过e、 s毛细管及滑碗而流入低压区,因此左腔成为低压区, 而主阀右腔由于有来自c毛细管的高压气的补充,从而成为高压区,如此在主 阀的左右腔间就形成了一个压力差,并因此而将滑块和活塞推向了左侧,使旁 位接管E与中位接管S相通,常通接管D与旁位接管C相通,此时系统内部的 制冷剂流通路径为压縮机排气口一常通接管D—阀体中腔一旁位接管C—室外 热交换器一节流元件一室内热交换器一旁位接管E—滑块一中位接管S—压縮机 吸气口,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当空调需制热运行时,电磁线圈通电,在线圈电磁力的作用下,芯铁克服 回复弹簧的作用力而带动滑碗一起右移,而使c/s、 e/d毛细管分别相通。主阀 右腔就成为低压区,而左腔则成为高压区,因此滑块和活塞就被推向了右侧, 使旁位接管C与中位接管S相通,常通接管D与旁位接管E相通,此时的制冷 剂流通路径为压縮机排气口一常通接管D—中腔一旁位接管E—室内热交换器 —节流元件一室外热交换器一旁位接管C—滑块一中位接管S—压縮机吸气口 , 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如上所述,通过电磁线圈与导阀的共同作用就可实现主阀的换向,并通过主 阀的换向来切换制冷工质的流动方向,使室内热交换器从制冷状态的蒸发器变 为了制热状态的冷凝器,而室外热交换器则从冷凝器变成了蒸发器,从而使空 调实现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的一机两用的目的。上述结构的热泵空调用电磁阀,由于自身体积的限制,只能使用在容量低 于15冷吨的热泵系统中。当使用在容量在80冷吨以上大型空调系统中(如中 央空调系统),由于所需的流量过大,无法通过原结构的四通阀实现,过大的阀 体设计,在工艺生产上也不可行且不安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多个四通换向阀并联起来, 通过分流来减轻每个四通换向阀的压力,从而实现在大型空调系统中使用的目 的。但这种结构占用空间庞大,流路复杂,需要多个电路控制系统,因此极易 出现故障,并且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四通换向阀应用在大型空调系统中占用空间庞大、流路复杂、需要多个电路控制系统以及易出现 故障、维修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型四通换向阀。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 术方案大型四通换向阀,其特征是通过一个控制阀控制至少两个大型主阀(1)换 向,每个大型主阀(1)各自具有系统接管(E'、 S'、 C'、 D'),所述的控制阀包括控制主阀(2)和先导阀(3),所述的先导阀(3)经毛细管(e、 s、 c、 d) 与控制主阀(2)连接,所述的控制主阀(2)经控制接管(E、 S、 C、 D)与至 少两个大型主阔(1)连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至少两个大型主阀(1),其每个大型主阀都各自具有一个大阀体(1.6),大阀体(1.6)内由两个大活塞(1.4)分隔成左腔、中腔和右腔,在 其中腔内设置一个大阀座(1.1),所述的系统接管包括一个与中腔连通的用于 与压縮机高压端连接的常通接管(D')以及连接在大阀座(1.1)上的一个由大 滑块(1.2)与中腔隔离的用于与压縮机低压端连接的中位接管(S')和两个交 替与中腔、中位接管(S')连通的旁位接管(E'、 C');所述的控制主阀(2)具有一个阀体(2. 6),阀体(2. 6)内由两个活塞(2. 4) 分隔成左腔、中腔和右腔,在其中腔内设置一个阀座(2.1),所述的控制接管 包括一个与中腔连通的常通接管(D)以及连接在阀座(2.1)上的一个由滑块(2.2)与中腔隔离的中位接管(S)和两个交替与中腔、中位接管(S)连通的 旁位接管(E、 S);所述控制主阀(2)的常通接管(D)与每个大型主阔(1)的常通接管(D') 连通,所述控制主阀(2)的中位接管(S)与每个大型主阀(1)的中位接管(S') 连通,所述控制主阀(2)的两个旁位接管(E、 S)分别与每个大型主阀的左腔、 右腔连通。所述的先导阀(3)固定在控制主阀(2)上,控制主阀(2)通过控制接管 (E、 S、 C、 D)和连接管(11)与大型主阀(1)连接成一体。所述的每个大型主阀(1)上设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通过汇总总 管(15)与一固定板(12)连成一体,所述的连接板(14)、汇总总管(15)和 固定板(12)之间通过紧固组件(13)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原主阀、导阀、电磁线圈作为控制阀部件来控制 多个大型主阀的制冷剂流向;在结构上,将控制阀部件直接通过连接管与大型 主阀的阀体连接,与多个四通换向阀并联的结构相比,具有占用空间小、流路 简洁、电路控制简单等优点,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符合节约化社会的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四通换向阀在制冷系统中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大型四通换向阀在制冷系统中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大型四通换向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外形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左视图。图3C为图3A的俯视图。图中卜大型主阀;2-控制主阀;3-先导阀;4-线圈螺钉,5-线圈;6-压縮机; 7-室外热交换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型四通换向阀,其特征是通过一个控制阀控制至少两个大型主阀(1)换向,每个大型主阀(1)各自具有系统接管(E’、S’、C’、D’),所述的控制阀包括控制主阀(2)和先导阀(3),所述的先导阀(3)经毛细管(e、s、c、d)与控制主阀(2)连接,所述的控制主阀(2)经控制接管(E、S、C、D)与至少两个大型主阀(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飞吴智竹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