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传传专利>正文

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及诱导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7947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该培养基由一定浓度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Na

A culture medium and method for induction of marigold polle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rigold pollen induction culture mediu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及诱导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花卉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及诱导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万寿菊(TageteserectaL.)又名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为菊科万寿菊属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地区。万寿菊为一年生花卉,其茎杆直立,粗壮而光滑,常具褐色纵纹及沟槽;叶对生或互生,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叶缘有数个油腺点;头状花序顶生,具长总梗,中空;花径5~13cm,总苞钟状;舌状花有长爪,边缘常皱曲;花色有乳白、黄、橙、桔红色至复色等深浅不一;花期5~10月,果熟期9~10月。万寿菊栽培品种多,花期长,花色艳丽,花型紧凑,并且较耐早霜、耐半荫、耐移植、抗性强、病虫害较少,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万寿菊,规模化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我国主要栽培的园林绿化花卉之一,常用来点缀花坛、广场、布置花丛、花境和培植花篱。中、矮生品种适宜作花坛、花径、花丛材料,也可作盆栽;植株较高的品种可作为背景材料或切花。万寿菊是常见叶黄素来源植物中含量最高的,从万寿菊花瓣中提取的叶黄素属纯天然色素,无毒副作用,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染料、水产品等行业。此外,万寿菊还具有有效的杀虫、抑菌作用,植株对氟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作用。万寿菊叶、花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祛瘀生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腮腺炎、乳腺炎、眼痛、牙痛等病症。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万寿菊品种均来自国外。国外万寿菊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但是价格昂贵;相比之下,国产品种价格低,但存在整齐度、观赏性和抗逆性差的问题。因此,培育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状优良的万寿菊新品种,提高国产万寿菊品种市场竞争力,对中国万寿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国内对万寿菊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尤其是在育种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杂交育种是万寿菊的主要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关键是获得优良的纯系,对于自花授粉的植物可以通过逐代自交获得稳定的纯系,但是万寿菊是异花授粉植物,用传统的方法获得较为纯合的材料需要较长时间,并且程序复杂,因此育种进展较为缓慢。由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单倍体育种日益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单倍体育种是指利用某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在植物遗传分析和育种工作中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控制杂交后代形状分类和缩短育种周期上的作用更为明显,在花卉苗木育种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单倍体属于具有配子染色体的个体。高等植物孢子体中二倍体的含量较多,单倍体仅占1套染色体,但是仅有的单倍体含量却是进行基因、生理、胚胎和遗传等问题研究的重要材料。单倍体还具有基因染色体单一,不存在隐性关系的优势。针对单倍体的研究很容易发现优良的隐性性状,这对于育种材料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使用F1进行合体配子制造出的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通过加倍之后单倍体和双单倍体自交之后不会分离,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育种周期。此外单倍体育种还能够与传统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远源杂交育种以及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形成一整套实用、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尽管单倍体植株表现出良好的育种效果,但是自然界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一般是很低的,仅在0.002~0.02%之间,阻碍了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得到了广泛证实,因此,采用人工诱导方式进行雌、雄配子的离体培养为大量生产单倍体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现有技术中,花药和花粉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具有快速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选择效率等优点。花药培养是把整个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促使其小孢子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属于组织培养的范畴。在花药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花粉培养技术,也叫游离小孢子培养,是指不经过任何形式的花药预培养,直接从花蕾或花药中获得游离的、新鲜的小孢子群体而进行培养的方法,属于细胞培养的范畴。花药培养比花粉培养要求的技术相对简单,但由于花药壁等体细胞组织的影响,花培植株不仅来自花粉,也来自花药的药壁药隔等其他部分,结果得到的是不同倍性水平的混杂群体。而花粉培养就可以克服这个困难。同时,花粉培养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小孢子是真正的单倍体细胞培养系统,是研究雄核发育、胚胎发生机制的理想材料;由于花粉能均匀的接触化学和物理的诱变因素,是研究吸收、转化和诱变的理想材料;另外,还能从每个花药里获得更多的单倍体植株。尽管花粉培养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是由于存在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诱导率低、绿苗分化率低或白苗化现象等问题,导致花粉培养技术还不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育种和遗传研究。在花粉培养中,材料的基因型是决定出胚(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基因型的反应范围,不同种的植物,对花培的反应差异显著,如十字花科植物易经花培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而菊科植物则较难;同一种内的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材料又有区别。此外,影响花粉培养效率的因素还有供体植株的生长状态、花粉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前预处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及成分等等。培养基是花粉培养的物质基础,培养基组分对花粉的刺激和启动,是花粉能否诱导成功以及再分化的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基组分通常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附加物、碳源、生长调节剂等,此外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的附加物也可能对花粉培养的效率有直接影响。利用花粉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方法已经在许多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上取得了成功,其中十字花科植物是迄今为止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诱导成功并长成植株最多的科属,这可能是由于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对诱导响应能力较强,同时也与人们对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育种较为重视有关。而菊科植物基因在花粉培养方面可能具有顽拗性,导致其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产生较为困难。就万寿菊而言,关于其花药培养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存在着诱导频率和分化成苗率低的问题。有些品种虽有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报道,但其诱导率极低,可重复性差,很难利用。此外由于花药壁、花药隔、花丝等二倍体细胞的干扰,获得的花培植株中单倍体率极低。而关于万寿菊花粉培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及诱导培养方法,采用该方法能成功诱导花粉小孢子形成愈伤组织,为建立万寿菊花粉培养再生体系,加快万寿菊的育种进程奠定基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依据以下配方配制而成:KNO31500-1700mg/L,NH4NO3550-650mg/L,KCl280-320mg/L,KH2PO4160-180mg/L,CaCl2·2H2O442-460mg/L,MgSO4·7H2O139-147mg/L,H3BO33.0-3.4mg/L,KI0.7-0.9mg/L,MnSO4·4H2O9.6-10.4mg/L,ZnSO4·7H2O1.7-2.3mg/L,Na2MoO4·2H2O0.2-0.3mg/L,CuSO4·5H2O0.02-0.03mg/L,CoCl2·6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依据以下配方配制而成:K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依据以下配方配制而成:KNO31500-1700mg/L,NH4NO3550-650mg/L,KCl280-320mg/L,KH2PO4160-180mg/L,CaCl2·2H2O442-460mg/L,MgSO4·7H2O139-147mg/L,H3BO33.0-3.4mg/L,KI0.7-0.9mg/L,MnSO4·4H2O9.6-10.4mg/L,ZnSO4·7H2O1.7-2.3mg/L,Na2MoO4·2H2O0.2-0.3mg/L,CuSO4·5H2O0.02-0.03mg/L,CoCl2·6H2O0.02-0.03mg/L,Na2-EDTA35.8-37.6mg/L,FeSO4·7H2O27.4-28.2mg/L,肌醇90-110mg/L,盐酸吡哆醇0.4-0.6mg/L,盐酸硫胺素0.9-1.1mg/L,叶酸1.0-1.5mg/L,5’-单磷酸腺苷3.8-4.4mg/L,色氨酸1.5-2.5mg/L,脯氨酸2.0-3.0mg/L,水解干酪素400-450mg/L,玉米冷浸液26-34ml/L,没食子酸5.0-7.0mg/L,6-BA1.8-2.2mg/L,2,4-D0.9-1.1mg/L,头孢噻胯37-43mg/L,硝普钠45-55μmol/L,胰岛素1.8-2.2mg/L,DMSO19-23mg/L,麦芽糖70-80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其pH值为5.6-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寿菊花粉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中玉米冷浸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新鲜玉米粒400g,用研钵研碎,加入600ml生理盐水,浸泡4h,用双层纱布过滤,将滤液在4000r/min条件下离心处理20min,取上清液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传
申请(专利权)人:李传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