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06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灯和车辆,所述车灯包括:灯壳;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灯壳内,且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壳之间连接有固定铰接点、第一方向调节点和第二方向调节点;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与所述光源模组相连,且支撑于所述灯壳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邻近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所述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本申请的车灯,通过在第一方向调节点和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处设置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减轻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处的受力,进而提高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的耐久性,延长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的使用寿命。

Lights and vehicles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lamp and a vehicle, the lamp includes: a lamp shell; a light source module,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installed in the lamp shell, and the fixed hinge point,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the lamp shell; an auxiliary support structure, the auxiliary support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is supported on the lamp shell, The auxiliary support structure is adjacent to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ing points and the fixed hinge points. The lamp of the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stress at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nd / or fixed hinge point by setting an auxiliary support structure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nd fixed hinge poi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of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nd / or fixed hinge point and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first direction adjustment point and / or fixed hinge p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和车辆
本申请属于车灯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灯和具有该车灯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灯在工作过程中,发出大量的热量,存在散热需求,特别是对于前大灯,其发热功率极大。相关技术中,光源模组需要设计较大的金属块进行散热,这样整个光源模组的重量大,使得光源模组与灯壳之间的连接结构难以承受光源模组的重量,在长期行车后,光源模组与灯壳之间的连接结构易磨损、松动、断裂,导致灯光照射位置变化,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灯,包括:灯壳;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灯壳内,且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壳之间连接有固定铰接点、第一方向调节点和第二方向调节点;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与所述光源模组相连,且支撑于所述灯壳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邻近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所述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本申请的车灯,通过在第一方向调节点和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处设置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减轻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处的受力,进而提高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的耐久性,延长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或固定铰接点的使用寿命。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下表面具有支撑于所述灯壳的弧形段。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配置为沿竖向的弹性结构。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光源模组支撑于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且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曲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间隔开设置,以使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为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灯壳。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弧形过渡段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弧形过渡段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与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曲。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均设有加强筋。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光源模组具有卡接在两个所述卡接板之间的卡接柱,且所述卡接柱支撑于所述支撑板。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二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二辅助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环,所述光源模组具有支撑柱,所述支撑环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主支撑臂,所述主支撑臂与所述支撑环相连,且所述主支撑臂的中部支撑于所述灯壳。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主支撑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臂通过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支撑环的外周壁相连,所述第一臂为曲率圆心位于所述第二臂和所述支撑环之间的弧形,所述第二臂的曲率圆心位于靠近所述支撑环的一侧,所述第一臂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臂的曲率半径。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第一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臂的宽度。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灯,所述第二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平衡臂,所述平衡臂的形状与所述主支撑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平衡臂与所述主支撑臂相对于所述支撑环的中心对称设置。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具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灯。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辅助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辅助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灯100,灯壳10,光源模组20,卡接柱21,支撑柱22,第一辅助支撑结构30,支撑板31,第一支撑臂32,第二支撑臂33,加强筋34,卡接板35,倒角36,第一弧形过渡段37,第二弧形过渡段38,第二辅助支撑结构40,支撑环41,主支撑臂42,第一臂43,第二臂44,平衡臂45,第一方向调节点51,第二方向调节点52,固定铰接点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灯100。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灯100可以为前大灯、后尾灯等。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灯100包括:灯壳10、光源模组20和辅助支撑结构。其中,灯壳10用于安装光源模组20,在将车灯100安装于车辆时,灯壳10可以与整车的安装结构相连。光源模组20安装于灯壳10内,光源模组20可以包括电路板、安装于电路板的发光体和用于给电路板散热的散热结构,在实际的执行中,光源模组20可以为LED模组,对于大功率的LED模组,其发热功率极大,导致配备的散热结构包括大体积的金属散热结构,使得LED模组的重量大。参考图1,光源模组20与灯壳10之间连接有固定铰接点53、第一方向调节点51和第二方向调节点52。其中,在实际的执行中,光源模组20可以绕固定铰接点53相对于灯壳10朝多方向转动,固定铰接点53可以为球铰结构,固定铰接点53可以包括球铰座和球铰头,球铰座和球铰头中的一个与灯壳10相连,球铰座和球铰头中的另一个与光源模组20相连,球铰座和球铰头球铰连接。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方向调节点51为滑动配合连接点,第一方向调节点51包括滑轨和滑块,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滑块与滑轨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滑轨和滑块中的一个与灯壳10相连,滑轨和滑块中的另一个与光源模组20相连。比如滑轨可以与光源模组20相连,滑块可以为连接杆的头部形成,连接杆与灯壳10相连。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用于实现车灯的左右调节。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方向调节点52为滑动配合连接点,第二方向调节点52包括滑轨和滑块,该滑轨沿第二方向延伸,该滑块与该滑轨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该滑轨和该滑块中的一个与灯壳10相连,该滑轨和该滑块中的另一个与光源模组20相连。比如该滑轨可以与光源模组20相连,该滑块可以为连接杆的头部形成,该连接杆与灯壳10相连。第二方向可以为高度方向,用于实现上下的左右调节。辅助支撑结构与光源模组20相连,且辅助支撑结构支撑于灯壳10上,辅助支撑结构邻近第一方向调节点51和固定铰接点5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壳;/n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灯壳内,且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壳之间连接有固定铰接点、第一方向调节点和第二方向调节点;/n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与所述光源模组相连,且支撑于所述灯壳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邻近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所述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壳;
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灯壳内,且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壳之间连接有固定铰接点、第一方向调节点和第二方向调节点;
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与所述光源模组相连,且支撑于所述灯壳上,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邻近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点和所述固定铰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的下表面具有支撑于所述灯壳的弧形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配置为沿竖向的弹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板,所述光源模组支撑于所述支撑板;
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且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曲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间隔开设置,以使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为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灯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弧形过渡段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弧形过渡段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与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伟林森黄勇杨国元张君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